齐国先
- 作品数:478 被引量:1,62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后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 目的再灌注时进行的短暂局部缺血称为“缺血后适应”。在动物实验中缺血后适应可减轻再灌注损伤,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支架置入术中进行缺血后适应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急诊接受支架术治疗的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项...
- 贾大林张月兰张海山田文高远齐国先
- 文献传递
- 实验性动脉内膜损伤后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研究
- 2000年
- 目的 :观察血管内膜损伤后 c- m yc反义 RNA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生、迁移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管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选雄性日本大白兔 36只 ,经球囊造成腹主动脉内膜损伤的同时 ,局部给予 c- myc反义 RNA、正义 RNA及盐水 ,高胆固醇喂养 12周处死。测量内膜厚度 ,计数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数。结果 :盐水及正义 RNA对照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 (317μm) ,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 (6 2 % ) ,可见明显的粥样斑块灶形成。而反义 RNA治疗组内膜增厚度为 2 17μm,PCNA阳性细胞为 30 .5 %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c- myc反义 RNA具有显著抑制 VSMC增生 ,减轻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
- 刘闺男刘利齐国先曾定尹
- 关键词:动脉内膜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再狭窄
- 急性ST段抬高心梗接受紧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不同吸烟状态对预后的影响
- 孙宇姣姜大明张波高远李玉泽于海杰齐国先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再通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首次AMI接受急诊PCI的245例连续性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排除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后血压高于正常者27例,将218例患者按再灌注后血压情况分为两组,即低血压组102例和正常血压组116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压的相关因素。结果低血压组中年龄在60岁以上、PCI前Killip分级≥2级、下壁或右室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病变血管为近段或完全闭塞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和IRA开通后TIMI血流≤1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分别为56.9%比37.9%,36.3%比22.4%,50.8%+13.6%比28.8%+1.6%,54.9%比18.1%,60.8%+87.3%比43.1%+66.4%,68.6%比54.3%和15.7%比7.8%),且低血压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明显增高(11.8%比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血压的相关因素为年龄≥60岁、Killip≥2级、下壁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血管病变及完全闭塞病变(P<0.05,OR>1)。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Killip分级≥2级、下壁梗死、右冠状动脉病变、病变血管为近段或完全闭塞病变是AMI患者急诊PCI术中IRA再通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而且低血压的发生明显增加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 刘永兴贾大林齐国先曾定尹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血管低血压
- 心肌梗死大鼠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不同阶段非梗死区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h、1周、2周及4周随机从各组中各取10~12只大鼠,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凋亡细胞检测(TUNEL标记),透射电镜及Ⅰ、Ⅲ型胶原的mRNA检测(RT-PCR)。结果大鼠梗死范围为24%~33%。透射电镜可见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核膜完整,核质分布均匀,染色较淡,胞浆内线粒体膜完整,嵴清楚;术后1~4W心梗组可见心肌细胞的凋亡改变,且凋亡细胞指数逐渐升高,Ⅲ型胶原mRNA升高;术后2~4W心梗组心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Ⅰ型胶原mRNA上升。结论大鼠心梗2周后非梗死区心肌发生细胞凋亡改变,出现间质纤维化。间质胶原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 贾志梅贾志军杨宏峰贺王伟齐国先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重构胶原
- 心肌梗死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被引量:3
- 2010年
- 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二者有着相似的危险因素和共同的病理基础,但不同危险因素对二者作用强度存在差异。认识各种危险因素对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强度、特点,有助于更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疾病。
- 汪丽齐国先
- 关键词: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关系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及α 颗粒膜蛋白 (GMF 14 0 )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74例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脉硬化病变形态分为S组 (光滑斑块组 )和C组 (复杂病变斑块组 )。C组患者根据病变支数分为Ⅰ组 (单支病变组 ) ;Ⅱ组 (双支病变组 )和Ⅲ组 (3支病变组 )。根据狭窄段数将C组患者分为x组 (≤ 3段组 ) ;y组 (≥ 4段组 )。所有患者于冠脉造影前采血测定血浆vWF、GMP 14 0水平。结果 ①C组血浆、vWF、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S组。②Ⅲ组血浆vWF、GMF 14 0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组 ,Ⅱ组血浆vWF水平显著高于Ⅰ组。③y组血浆vWF、GMP 14 0水平显著高于x组。结论 ①冠脉造影表现为复杂形态病变者属于高危不稳定性病变。②血浆vWF、GMP 14 0水平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范围及是否存在不稳定病变的间接指标。
- 张彦红齐国先王宁夫冯丰吴桂平赵金晶王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Α颗粒膜蛋白VWF冠脉病变
- 米诺环素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低剂量米诺环素组(3 mg/kg)和高剂量米诺环素组(10 mg/kg)。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2 h及24 h。再灌注2 h,检测各组心肌缺血危险区、梗死范围;血清、心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MPO活性;心肌凋亡指数(AI)以及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再灌注24 h,检测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心肌缺血危险区、梗死范围。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低剂量、高剂量米诺环素均能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肌梗死范围、AI以及血清、心肌组织TNF-α、IL-1β含量及心肌组织MPO活性,同时升高心率、左心室收缩压、±dp/dtmax(P<0.05或P<0.01)。结论米诺环素后处理能够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梗死范围,明显改善心功能,其机制与减少局部与系统的炎症反应有关。
- 张利群齐国先
- 关键词:米诺环素缺血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2
- 2003年
- 孙雪岩齐国先于波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血脂异常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 经256排冠状动脉CT疑似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中尿酸对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流行,程度,特征及钙化积分的影响
- 孙宇姣任莉娜齐国先俞鑫支莹耿松李华刘婷徐克陈玲吴春薇
- 关键词:尿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CT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