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瑾

作品数:25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外科
  • 9篇外科治疗
  • 8篇手术
  • 7篇动脉
  • 7篇小儿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5篇诊治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畸形
  • 5篇肺动脉
  • 4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弓
  • 3篇动脉弓
  • 3篇心脏
  • 3篇婴儿
  • 3篇手术治疗
  • 3篇肿瘤
  • 3篇纵隔

机构

  • 18篇上海市儿童医...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作者

  • 25篇龚瑾
  • 23篇谢业伟
  • 23篇张儒舫
  • 20篇沈立
  • 20篇李小兵
  • 4篇吴容
  • 4篇耿琳
  • 3篇王蓓旎
  • 3篇李红云
  • 3篇李佳
  • 3篇单兴
  • 3篇吴容
  • 2篇张建新
  • 1篇王蓓妮
  • 1篇苏肇伉
  • 1篇郑景浩
  • 1篇张永为
  • 1篇白凯

传媒

  • 7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4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动脉吊带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52例肺动脉吊带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为(17.7±25.6)个月,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11岁;体重为(9.6±5.1)kg,体重范围为3~32 kg。5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26例同时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41例患儿Ⅰ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9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2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滑动气管成形术。对所有患儿按照两种方式分组研究,①将术中行气管干预的5例患儿作为气管干预组(干预组),将未行气管干预的47例患儿作为气管为干预组(未干预组);②将术中建立体外循环的13例患儿作为体外循环组(循环组),将未建立体外循环的39例患儿作为非体外循环组(无循环组)。评估比较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患儿气管狭窄指数;比较循环组和无循环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儿中,41例患儿Ⅰ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1例手术失败,术后12 dⅡ期行左肺动脉重建+滑动气管成形术,术后撤机困难,家长放弃后死亡;1例术后因多次呼吸机撤机失败,行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患儿术后随访11个月,因气管狭窄加重,反复肺炎发作住院再次入院行滑动气管成形术,术后恢复好。9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术后死亡2例。2例患儿Ⅰ期行体外循环下左肺动脉重建术+滑动气管成形术,手术均顺利完成。18例同期矫治合并的其他先天性心脏病;1例同期纠治膈膨升。死亡3例,存活患儿出院后随访时间范围为2~10年,呼吸道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气管狭窄指数在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患儿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
陈小龙沈立谢业伟李小兵龚瑾王蓓旎张儒舫
关键词:体外循环肺动脉吊带气管狭窄外科手术
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胸部CT确诊纵隔肿瘤后的早期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本院收治的早期无明显胸部症状,经胸部CT检查确诊及定位的19例纵膈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9例全部采用患侧后外侧切口入路,手术视野暴露充分,良性肿瘤能完整切除。结论小儿纵隔内肿瘤一旦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
张建新龚瑾吴容
关键词:小儿纵隔肿瘤手术疗法切除术
小儿Ebsetin畸形手术纠治的方法和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Ebstein畸形即三尖瓣下流畸形,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右心室及三尖瓣瓣叶异常发育,并伴有后瓣叶及膈瓣叶向右心室处下移,凭借腱索乳头肌附着于患儿三尖瓣瓣环下的右心室壁,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三尖瓣瓣叶出现缩小或增大,或变形、增厚及缩短等,病变常常可累及患儿的膈瓣叶或后瓣叶,使其出现缺损,导致右心房逐渐扩大,纤维增厚,从而影响患儿心脏的正常功能,严重者甚至死亡。
万全超沈立谢业伟龚瑾李小兵张儒舫
关键词:EBSTEIN畸形
复杂先心病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右心室双出口(DORV)个案化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7月~2017年7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96例接受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治疗的患儿,根据患儿不同的DORV解剖类型对其制定个案化的手术方案。结果所有患儿中,死亡4例,死亡率4.2%,并发症有主动脉瓣返流、心包积液、左室流出道梗阻、右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发育不良或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左右心室发育不均衡、手术年龄及体重过低都会增加手术的风险性。结论大多数右心室双出口患儿都可进行双心室根治手术,合理、个案化的手术方案更有助于降低DORV患者的手术风险,根据患者具体的DORV解剖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谢业伟张儒舫沈立李小兵龚瑾
关键词:右心室双出口手术治疗
主肺动脉窗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离断误漏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离断的临床特点、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主肺动脉窗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离断误漏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因出生后间断气促、口唇发绀,腹胀3 d急诊入院。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未予治疗。入我院后床旁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肺动脉窗、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病情无缓解,带气管插管急诊行增强CT检查示主动脉缩窄(近于闭锁)。急诊行主动脉弓离断矫治术,2次术后15 d患儿病情缓解出院。随访2年生长发育与同年龄儿无明显差异。结论主肺动脉窗合并右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离断临床罕见,易误漏诊。本例提示临床医师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拓展诊断思路,对于主肺动脉窗患者要特别注意排除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可能,遇及类似本例患儿时术前应行螺旋CT动脉造影及心导管造影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李红云谢业伟龚瑾李小兵耿琳吴容沈立张儒舫
关键词:误诊漏诊
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总结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5例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的患儿,其中主动脉弓中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3例,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2例。3例患儿采用一期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IAA矫治术(降主动脉与主动脉弓端侧吻合);1例患儿分期手术(一期行COA矫治术,二期行ASO手术);1例患儿行ASO手术+COA矫治术。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出院。气管插管时间平均(158.20±55.64)h;ICU停留时间平均(13.20±3.42)d;住院时间平均(42.00±11.04)d;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术后出血1例、少尿和腹膜透析1例、肺不张1例。术后随访患儿因残余解剖问题,再次手术者。结论:Taussig-Bing畸形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病理解剖比较复杂,手术方式与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畸形的类型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合并IAA患儿应一期矫治,合并COA的个别患儿可选择二期手术矫治。
龚瑾张儒舫谢业伟沈立李小兵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外科治疗
右锁骨下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1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1岁10个月,因发现“心脏及血管发育异常1年”入院。查体:T36.4℃,体重10kg;神清,呼吸平稳,反应可;全身无皮疹,腹部可及陈旧性手术瘢痕;双侧球结膜无充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李小兵张儒舫龚瑾沈立李佳谢业伟万全超单兴
关键词:右锁骨下动脉肺动脉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与总结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 of lung,CCAM)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并手术治疗的28例CCA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月至12岁,均累及单侧肺。5例行急诊手术,余行择期手术;其中CCAM I型20例(71.4%),II型5例(17.9%),III型3例(10.7%)。28例均行肺叶(段)切除,术后出现支气管胸膜瘘3例,2例经保守治疗,1例经胸腔镜下行瘘口修补后痊愈出院;肺不张2例,气胸2例,经积极处理,痊愈出院。结论小儿CCAM是少见的先天性肺囊性疾病,主要依靠影像学进行诊断,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宜早诊断、早期手术干预,外科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李小兵沈立谢业伟龚瑾张儒舫
关键词: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外科治疗
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外科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9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手术治疗及病理诊断的小儿纵隔肿瘤43例,分析其病理学类型、发病部位、诊疗方法、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43例患儿中恶性肿瘤19例(44.2%),良性肿瘤24例(55.8%)。以节细胞神经肿瘤最多9例(20.9%),其次为成熟畸胎瘤5例(11.6%)和神经母细胞瘤4例(9.3%);以后纵隔为最多15例(34.9%),其次为前纵隔12例(27.9%)和上纵隔11例(25.6%),中纵隔5例(11.5%)最少。完整切除肿瘤22例(51.1%),未完整切除肿瘤20例(46.5%),行活检术1例(2.3%)。临床首发症状为咳嗽8例(18.6%),发热8例(18.6%),胸痛、胸闷8例(18.6%),无临床症状9例(20.9%),外院术后复发2例(4.7%),其他症状8例(18.6%)。胸部X平片可以初步确定肿瘤的部位、形状和大小,胸部CT对本病具有准确的定位和一定的定性作用。术后随访2个月~3.5年,24例良性肿瘤术后恢复较好,1例淋巴管瘤复发。15例恶性肿瘤转入血液科化疗,病情控制较好;1例放弃治疗,出院3个月后死亡;2例放弃化疗后失访。结论小儿纵隔肿瘤临床可无特异性症状,胸部X片及CT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确诊依赖病理诊断。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前应评估患儿临床症状、肿瘤形状、大小、部位及全身情况,制定相应手术方案。
李小兵沈立谢业伟龚瑾张儒舫
关键词:小儿纵隔肿瘤
右腋下垂直切口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效果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右腋下垂直切口开胸(RVIAT)在儿童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及RVIAT最佳手术年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经RVIAT行VSD修补术的4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4个月至1岁组(R1组,n=123)、1~2岁组(R2组,n=106)、2~5岁组(R3组,n=166)和>5岁组(R4组,n=46),比较各组术后效果。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各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心胸外科ICU滞留时间方面,R1、R2组较R3、R4组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1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R3、R4组长,输血量较多(P<0.05)。R4组较R1、R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结论RVIAT下VSD修补术应用于>2岁患儿可能较应用于4个月至2岁患儿疗效更好,2~5岁可能为RVIAT下VSD修补术疗效最佳的年龄段。
任璐璐郝雅静陈小龙谢业伟龚瑾李小兵王蓓旎沈立张儒舫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儿童外科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