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肠
  • 5篇结肠炎
  • 5篇溃疡
  • 5篇溃疡性
  • 5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抗氧化
  • 2篇豆乳
  • 2篇转录
  • 2篇转录因子
  • 2篇溃疡性结肠炎...
  • 2篇核转录因子
  • 2篇核转录因子-...
  • 2篇发酵
  • 2篇发酵豆乳
  • 2篇大鼠溃疡性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多不饱和脂肪...
  • 1篇氧化锌
  • 1篇氧自由基

机构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化工研究院

作者

  • 6篇刘宁
  • 3篇邱服斌
  • 2篇李秀花
  • 2篇李新平
  • 2篇郝亚楠
  • 1篇程伟
  • 1篇张利
  • 1篇曹文婷
  • 1篇杨永珍
  • 1篇王蕾
  • 1篇李春艳

传媒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感染、炎症、...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发酵豆乳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豆乳和发酵豆乳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并通过检测血清或结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
刘宁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豆乳发酵豆乳DSS
文献传递
发酵豆乳与豆乳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豆乳和发酵豆乳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并通过检测血清或结肠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
刘宁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豆乳发酵豆乳核转录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烧伤创面愈合机制及金属纳米粒子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烧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了解这一过程的生物学趋势以及生理学改变,可以在多种情况下降低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大大减少对组织或其他器官的损伤。生物医学中纳米技术的发展为伤口的治疗带来了许多新的材料、方法和治疗靶点,特别是金属纳米颗粒(如银、金、锌)表现出抑制伤口细菌增殖、抑菌和杀菌活性、体内低毒性等优异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烧伤后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烧伤创面的愈合机制和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在创面愈合和组织再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刘宁薛宝霞程伟程伟杨永珍张利
关键词:烧伤创面愈合纳米金纳米氧化锌
多不饱和脂肪酸配比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及3个PUFA组(n-6/n-3为1∶1、5∶1、10∶1组);用DS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和DSS模型组喂饲基础饲料,3个PUFA组分别给予不同比例PUFA饲料;观察大鼠粪便性状、腹泻及血便等一般状况;取结肠标本评价结肠湿重指数,生化法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白介素-1β、6、10(IL-1β、IL-6、IL-10)含量。结果与DSS模型组比较,5∶1 PUFA组结肠湿重指数[(79.90±13.84)mg/cm]和MDA含量[(3.52±0.65)nmol/mL]均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245.69±26.96)U/mL]升高(P<0.01);与1∶1、10∶1 PUFA组比较,5∶1 PUFA组IL-1β和IL-6含量[(668.89±101.71)和(7.01±4.21)pg/mL]均降低(P<0.01),IL-10含量[(10.95±7.97)pg/mL]升高(P<0.05)。结论膳食中n-6/n-3为5∶1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曹文婷刘宁王蕾李春艳李秀花邱服斌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抗氧化抗炎
沙棘籽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研究沙棘籽油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DSS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和沙棘籽油干预3组。从造模开始,沙棘籽油干预组用沙棘籽油连续灌胃,其余两组等量蒸馏水灌胃。4w后处死所有大鼠,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评分。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与DSS模型组相比,沙棘籽油组结肠MPO活性,降低血清和结肠MDA含量明显降低,血清和结肠SOD、GSH-Px活性升高,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大体形态明显改善和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论沙棘籽油对DSS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保护作用,抗氧化损伤可能是其作用机制。[营养学报,2012,34(4):349-352]
李新平郝亚楠刘宁邱服斌
关键词:沙棘籽油溃疡性结肠炎抗氧化氧自由基
薏米提取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研究薏米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预防作用,从抗氧化角度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自由饮用含5%DSS的水溶液制备UC模型。干预组大鼠用薏米提取物混悬液灌胃,其余两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通过结肠大体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肠壁厚度等评价结肠形态和病理学改变。生化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薏米提取物能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情况,降低血清、结肠组织MPO活性[血清MPO:(103.53±7.36)U/L vs(148.08±16.35)U/L,组织MPO:(2.30±0.34)U/g vs(6.54±2.28)U/g,P均<0.05],能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4.94±0.44)μmol/Lvs(6.83±1.63)μmol/L,P均<0.01]。升高血清和结肠SOD、GSH-Px活性[血清SOD:(225.79±15.86)U/ml vs(200.18±18.42)U/ml,血清GSH-Px:(347.52±20.66)U/ml vs(272.19±7.93)U/ml,P均<0.01];组织SOD:[(2 272.77±485.13)U/ml prot vs(1 116.91±114.41)U/mg prot,组织GSH-Px:(3 094.93±769.62)U/mg prot vs(1 041.64±110.15)U/mg prot,P均<0.05]。结论薏米提取物对DSS诱导的大鼠UC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氧化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郝亚楠李新平刘宁李秀花邱服斌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抗氧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