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婷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激素性高眼压对LASIK术后患者视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激素敏感者LASIK术后早期出现的异常眼压波动对视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共15例LASIK术后发生激素性高眼压的患者纳入试验组并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另15例未出现高眼压的LASIK术后患者纳入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嘱定期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数据被采集用于对比分析。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高眼压与术前相比,眼压波动幅度达10.6±4.4mmHg(21.3~32.9mmHg);患者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裸眼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等数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1)裸眼视力:术后眼压正常时优于术后高眼压时的裸眼视力(P〈0.001);2)对比敏感度:术后眼压正常时,患者在3、6、12、18 c/d各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高眼压时的对比敏感度(均为P〈0.05);3)波前像差: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患者在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球差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4)角膜地形图:术后眼压正常时与术后高眼压时相比,在Q值、后表面Diff 值、角膜中央厚度等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对照组:随访期内,除角膜中央厚度随时间而增厚外,其它检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LASIK术后激素易感者发生的短期异常眼压波动可引起显著的视功能改变,而控制眼压波动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觉表现。
- 赵武校林恩韦刘洪婷蓝方方刘伟民黄建忠
- 关键词:眼压波前像差角膜地形图
- 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轮廓察觉比较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轮廓察觉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139例(237眼)弱视患者,按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40例(8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61例(82眼)、斜视性弱视组38例(75眼),检测最佳矫正视力、轮廓察觉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弱视年龄构成无统计学差异(F=0.021,P=0.979),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3.229,P=0.199),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697,P=0.185),等效球镜无统计学差异(F=0.545,P=0.580),说明三组基线一致。三组患儿弱视轮廓察觉检测结果均集中在3级及3级以下,三组轮廓察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4.416,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及斜视性弱视儿童均存在轮廓察觉功能缺陷。
- 肖信王英罗武强赵武校刘洪婷林泉刘伟民
- 关键词:弱视儿童最佳矫正视力
- 视知觉优势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在大脑高级视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具有立体感图像的过程中,双眼的视觉信息并不是均等的被处理,而是存在眼间竞争与抑制,由此产生了知觉优势,过强的知觉优势带来双眼视的异常。借助双眼分视和计算机生成的心理物理视觉测试程序,可以定量测定知觉优势强度,并通过光学矫正、遮盖或视知觉学习实时调控知觉优势。知觉优势的相关基础理论也延伸应用到眼科临床诊疗尤其是斜弱视的诊疗中,并有望为解决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双眼视异常相关的临床问题提供新思路。现就视知觉优势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洪婷刘洪婷
- 关键词:知觉学习
- 主觉验光在40例青少年验光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蓝方方刘洪婷刘伟民
- 关键词:主觉验光散瞳检影验光青少年近视
-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轮廓察觉恢复与视力提升的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轮廓察觉能力与视力提升的关系,不同的视知觉缺陷是否同步恢复或是否存在相互影响。方法观测4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在为期3个月~半年的弱视治疗中,每月弱视眼及对侧健眼轮廓察觉及视力的变化,比较两者提升的规律及先后次序。结果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视力的提升与轮廓察觉能力有类似的规律,是阶段性的,以2~3个月为周期。在对侧健眼视力正常的情况下,其轮廓察觉能力亦有提高。结论屈光矫正辅助遮盖的基础上进行视知觉训练能有效地促进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轮廓察觉能力与视力的恢复,在弱视眼两者的恢复有类似的规律,在健眼轮廓察觉能独立提高。
- 刘洪婷刘伟民阎丽赵武校王英
- 关键词:屈光参差性弱视视知觉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干眼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 2004年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法。在术后并发症中 ,干眼症普遍。本研究综述了屈光手术后干眼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术后影响、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 刘洪婷刘磊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干眼症
- 广西农村低视力病因调查及助视器疗效分析
- 刘伟民黄建忠蓝方方刘洪婷林恩韦罗武强李志超卢海燕吴燕宁屈晓慧林红
- 先对全区60名基层眼科医生进行盲及低视力流行病调查和低视力康复的培训,然后于2001年1月项目组在广西宜州等十二县市进行一级筛查:由基层医院眼科医生在当地筛选出4360例视力低下患者,再由本科使用WHO(1973)盲与低...
- 关键词:
- 关键词:视力残疾病因助视器
- 青少年近视患者调节参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研究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调节各因素,探讨屈光不正与调节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4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在综合验光仪上对其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后测量其单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量,负相对调节量,调节滞后量。结果本样本单眼调节幅度为(8.38±2.52)D,正相对调节量为(-2.72±0.96)D,负相对调节量为(2.26±0.38)D。其中单眼调节幅度与屈光不正度有显著相关性(r=0.038,P=0.002);调节滞后量与屈光度有显著相关性(r=-0.112,P=0.020)。结论单眼的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与屈光不正度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近视的发生及进展与人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滞后量有极大的关系。
- 蓝方方刘洪婷刘伟民
- 关键词:近视
- 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常规LASIK术后早期近视患者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抽取2008-03~07在广西视光中心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35例近视患者,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36岁;屈光度-0.50~-10.50DS(等效球镜)。采用美国VISX公司生产的WaveScan波前像差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波前像差检测,收集每位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共六个时间点的波前像差数据。将波前像差数据按检测时间分组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Game-Howell方法(方差不齐)或LSD法(方差齐性)比较六组间波前像差成份的差异。结果总像差:(1)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不相同(P=0.000);(2)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彗差:(1)术前与术后1d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间两两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及术后1d分别与术后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球差:(1)术前与术后1天、1周、6个月无差异;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两间比较均无差异;(2)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术后1d与术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在术前、术后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LASIK可明显减少总像差,但术后早期近视患者的总像差维持相对稳定,仅球差和彗差有所波动。
- 赵武校黄建忠刘伟民杨佳林恩韦刘洪婷李志超王英
- 关键词:近视LASIK波前像差
- 屈光参差性近视的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特性及其对病因学研究价值。方法选择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45例。使用OrbscanⅡz角膜地形图测量仪检测患者双眼角膜的形态学数据,包括角膜前、后表面的Diff值、Sim K值、角膜Jackson交叉柱镜负柱镜轴向(Jackson cross cylinder,JCC)、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Kappa角等指标,按所对应眼屈光度数高低将每例患者的检测数据分别归入高度数组和低度数组。高度数组和低度数组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角膜地形图参数值在患者双眼间的关系,以及患者等效球镜值与角膜地形图参数值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高度数组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06±0.006)mm,后表面Diff值为(0.025±0.006)mm,Sim K值为(0.96±0.61)D,JCC为95°±79°,J0为(-0.09±0.42)D,J45为(-0.04±0.38)D,CCT为(553±36)μm,Kappa角为4.2°±1.2°;而低度数组的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07±0.005)mm,后表面Diff值为(0.026±0.007)mm,Sim K值为(1.03±0.64)D,JCC轴向为90°±77°,J0为(-0.03±0.50)D,J45为(-0.01±0.35)D,CCT为(555±32)μm,Kappa角为4.4°±1.4°。以上数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后表面Diff值、Sim K值、CCT、Kappa角等参数在两组间呈明显正相关(r=0.341、0.741、0.928、0.597,均为P<0.05)。而患者等效球镜值仅与Kappa角存在相关性(r=0.597,P<0.01)。结论本研究数据不支持角膜形态与屈光参差性近视相关联的猜测;尽管双眼屈光度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双眼在角膜地形图参数上存在很大的对称性和相关性。
- 赵武校蓝方方刘洪婷李志超甘露
-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KAPPA角等效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