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载祥

作品数:428 被引量:2,278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1篇期刊文章
  • 18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4篇大蒜
  • 70篇蒜素
  • 70篇大蒜素
  • 61篇中医
  • 60篇心肌
  • 54篇血瘀
  • 48篇缺血
  • 44篇心病
  • 44篇冠心病
  • 43篇血瘀证
  • 43篇中西医
  • 43篇中西医结合
  • 43篇瘀证
  • 36篇血管
  • 36篇血压
  • 36篇高血压
  • 30篇活血
  • 29篇再灌注
  • 25篇中西医结合治...
  • 25篇西医结合治疗

机构

  • 344篇中日友好医院
  • 40篇徐州市中心医...
  • 30篇北京中医药大...
  • 19篇聊城市人民医...
  • 16篇卫生部
  • 1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东南大学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徐州市第四人...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南京铁道医学...
  • 4篇烟台市毓璜顶...
  • 3篇湖北省中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27篇史载祥
  • 58篇贾海忠
  • 55篇杜金行
  • 54篇李格
  • 51篇李茂琴
  • 46篇谷万里
  • 39篇张久亮
  • 34篇许继元
  • 31篇李春岩
  • 28篇毛建生
  • 28篇黄力
  • 25篇李海聪
  • 16篇李家琼
  • 15篇张海啸
  • 15篇任在方
  • 15篇张铁忠
  • 14篇谷万里
  • 14篇莫逊
  • 13篇许艳军
  • 12篇王晓猛

传媒

  • 4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2篇中医杂志
  • 19篇中日友好医院...
  • 18篇中西医结合心...
  • 10篇中国中医急症
  • 9篇中国中医药信...
  • 7篇中国急救医学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华中医药杂...
  • 7篇第六次全国中...
  • 7篇第五次全国中...
  • 6篇中药药理与临...
  • 6篇第五次全国中...
  • 6篇第九次全国中...
  • 5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第十次全国中...
  • 4篇第六次全国中...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国医药学报
  • 3篇徐州医学院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9篇2013
  • 19篇2012
  • 18篇2011
  • 16篇2010
  • 14篇2009
  • 19篇2008
  • 55篇2007
  • 19篇2006
  • 42篇2005
  • 13篇2004
4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王清任的气血相关理论及用药特点被引量:8
2009年
张海啸杨叔禹曹洪欣史载祥
关键词:王清任
大蒜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冠脉血流量和血氧的影响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冠脉血流量和血氧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9只,随机分为大蒜素组5只,生理盐水组4只。给药30min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0min恢复灌流,观察12min。实验中记录冠流量、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冠状静脉窦血氧饱和度、心输出量。结果:大蒜素具有以下三方面药理作用:①降低心肌耗氧量;②对心肌具有药物性缺血预适应作用;③避免过度再灌注,防止再灌注损伤。结论:大蒜素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贾海忠史载祥李格刘建勋尚晓泓李连达
关键词:大蒜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氧
难治性心绞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结构改变的情况下,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日益严峻,据2006-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中心发布数据:从1990年起,心血管病死亡率始终居我国死因首位,且程不断上升趋势...
史载祥
关键词:难治性心绞痛中西医结合卫生统计
升解通瘀汤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升解通瘀汤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心脏I/R损伤模型。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7只、模型组10只、中药组(升解通瘀汤组)6只、西药组(倍他乐克组)6只和中西药联合用药组(升解通瘀汤+倍他乐克组)6只。用生理仪持续描记心律失常发生率;于再灌注120min用心肌染色测定缺血面积比和梗死面积比;用生化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结果:预防性口服升解通瘀汤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面积[(28.29±9.85)%比(54.36±12.13)%,P<0.01],降低升高的CK活性[(91.28±10.52)U/ml比(122.17±22.48)U/ml,P<0.05]和MDA含量[(4.18±1.32)nmol/ml比(5.54±0.86)nmol/ml,P<0.05]。联合使用升解通瘀汤及倍他乐克可以降低心肌缺血期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论:升解通瘀汤对大鼠心脏I/R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余云昶史载祥姜良铎
关键词:升陷汤
升解通瘀汤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升解通瘀汤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升解通瘀汤组)、西药组(倍他乐克组)和中西药组(升解通瘀汤+倍他乐克组),并予相应处理。生理仪记录缺血期以及复灌期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及左室收缩末期压(LVSP);心肌染色测定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预防性口服升解通瘀汤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升高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LVSP和+dp/dt max,降低LVEDP和-dp/dt max,进而改善心肌血供。结论升解通瘀汤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余云昶姜良铎史载祥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梗面积血流动力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中西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李春岩史载祥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血管活性物质
史载祥教授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经验撷英被引量:5
2016年
青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干预血压对避免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事件尤为重要。史载祥教授认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良相关,其基本病机为风火夹痰、上扰清空,痰湿、瘀血可见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治疗宜平肝潜阳,化痰熄风,利水祛瘀。临证辨证常应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及自拟晕可平加减。讲求辨病治疗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明晰中西医治疗各自优势与劣势,从而把握中西医治疗的"结合点",重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
崔立史载祥
关键词:高血压验案老中医经验
心血管病的舌、面部望诊
心血管疾病的望诊以舌诊和面部望诊为主,在心血管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舌诊:舌诊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心“开窍于舌”,舌质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关系密切。 (2)面部望诊:心“其华在面”,...
谷万里史载祥
关键词:心血管病舌诊面部望诊中西医结合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12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治疗状况调查被引量:59
2006年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水平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北京地区12家医院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的1242例AMI进行登记,以中国2001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南》)为评价依据,描述AMI的诊疗现状,并对影响病死率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1242例AMI患者平均年龄63.0岁,1/3的患者年龄<55岁。总病死率为9.10%。37.9%的患者进行了溶栓与急诊介入治疗,总再灌注治疗率56.0%。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硝酸酯类药90.0%,阿司匹林87.8%,肝素88.7%,β受体阻滞剂73.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77 6%,调脂药43.6%,活血、益气中药静脉点滴30.5%。多因素分析,可降低病死率的综合因素有再灌注治疗、调脂药物、静脉滴注中药、β受体阻滞剂、ACEI、低分子肝素和洋地黄。结论北京地区AMI治疗距《指南》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应建立AMI再灌注治疗的绿色通道,规范地遵循《指南》从事医疗实践,深入探讨中医药在AMI治疗中的地位,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王硕仁刘红旭赵冬雷燕王薇尚菊菊房玉涛史载祥黄毅李清朗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被引量:33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研究平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744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6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八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八型较符合临床实际,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高铸烨徐浩史大卓史载祥周雪忠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聚类分析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