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运刚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英语
  • 2篇威尼斯商人
  • 2篇文学
  • 2篇喜剧
  • 2篇教学
  • 2篇《威尼斯商人...
  • 2篇COMEDY
  • 1篇大学英语教育
  • 1篇多德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一元论
  • 1篇移情
  • 1篇英国戏剧
  • 1篇英语教学
  • 1篇英语教育
  • 1篇约翰·弥尔顿
  • 1篇人物刻画
  • 1篇莎士比亚
  • 1篇生命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第二外国...
  • 2篇四川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篇廖运刚
  • 1篇王旭安
  • 1篇雷婉
  • 1篇曾晓蕾

传媒

  • 2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世纪与文艺...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亚里士多德论情节被引量:2
2012年
亚里士多德的不朽经典《诗学》,提出了悲剧的六大要素,认定其中的"情节"要素是悲剧之魂、之根本、之目的、之功效所在。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必须完整、统一、长短相宜,达到产生恐惧和怜悯的作用。
雷婉廖运刚王旭安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情节
莎氏喜剧和琼生喜剧?-《威尼斯商人》与《老狐狸》之贪婪主题、教化功能、人物刻画比较分析
廖运刚
Amiable Shakespeare Versus Satirical Jonson?——A Contrastive Myth between Shakespearean and Jonsonian Comedies
2014年
Shakespeare and Ben Jonson have frequently been paired up for comparison in studies of early modern English drama.Conventional views about Shakespeare’s and Jonson’s comedies evolved and crystallized in the seventeenth,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People believed or were led to believe that Shakespeare’s and Jonson’s comedies were in clear opposition:Shakespeare’s comedies were sweet,romantic,amiable,popular and entertaining,whereas Jonson’s were based on an abstract theory of humors,cold,satiric,pedantic,and moralizing.Only in the last century did these oppositions begin to change,but too slowly.This paper calls those binary oppositions into question.It tries to present a more truthful picture of these two playwrights and their comedi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some of their works.It argues that some of those oppositions are stereotypes and should not be taken seriously by contemporary Shakespearean and Jonsonian scholars.
廖运刚
关键词:SHAKESPEARECOMEDY
David Ives的喜剧艺术及其对中国喜剧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喜剧作为一种话剧类型的发展变化为大环境,介绍了当代美国最负盛名的喜剧作家之一的David Ives及其最受欢迎的几部作品;依据喜剧令人感到滑稽,容易发笑的机制,分析了喜剧创作中常用的幽默设计,笑料制造的手法;在Iv...
廖运刚
关键词:喜剧移情
文献传递
Shakespearean Comedy and Jonsonian Comedy?——A Comparative Study of Avarice, Didacticism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and Volpone
早期现代英国戏剧研究中,常将莎士比亚和琼生二剧作家进行对比。近四百年来,对莎士比亚、琼生喜剧总体评论逐渐演变,形成了正反对立之势:莎翁喜剧流畅、浪漫、祥和、喜闻乐见、重娱乐而轻教化,琼生喜剧则呆板、阴冷、讥讽、书卷气重、...
廖运刚
关键词:英国戏剧《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
以文学作品为泛读教材改革的方向被引量:3
2008年
泛读课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泛读教材对该课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中对泛读教材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泛读教材教革的途径,根据前人的经验和同行所作类似试验的结论,提出了以文学作品为主,改进现有泛读教材的办法,并说明该法既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泛读教学水平,还能发展学生的阅读爱好。
廖运刚曾晓蕾
关键词:大学英语泛读文学作品教学
阅读生命之血
2019年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有一著名论断:"书并非全无生气,毫无生命存留;书有命,是作者灵魂的子嗣,如潜质,伏于书,一朝唤醒,便会如作者之魂,鲜活如初";"书如药:药液去粗取汁,药力留存,书则是作者智慧的菁华"。长期以来,弥尔顿所持的生机唯物阅读论及其要义,一直未得学界辨识。弥尔顿作品中凡述作者与读者间密切的心理纽带,立论基础便是《论出版自由》中基于唯物论的读者反应现象学。弥尔顿的作者、读者观,与其生机一元论连贯一致,也把该理论表达得淋漓尽致。就书而言,弥氏认为,书是作者赖以存在的工具,也是一项鲜活的技术,追根溯源便是作者生命之血。
约翰·拉姆里奇廖运刚
关键词: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浅论文学经典与大学英语教育
2012年
我国大陆现阶段英语教学效果令人反思。本文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确立文学经典在教学观念和内容的中心地位,因为英语文学经典能有效帮助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作品里包含的文化,丰富教学内容,陶冶情操,促进英语技能学习。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以文学经典为中心内容设计教材,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廖运刚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