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霞

作品数:19 被引量:8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灌区
  • 5篇地下水
  • 5篇渠灌区
  • 5篇洛惠渠
  • 5篇洛惠渠灌区
  • 4篇土壤
  • 4篇坡面
  • 4篇产沙
  • 3篇草带
  • 2篇地貌
  • 2篇地下水动态
  • 2篇地下水位
  • 2篇动力过程
  • 2篇坡沟系统
  • 2篇侵蚀产沙
  • 2篇黄土高原
  • 2篇碱化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地下水质
  • 1篇电导

机构

  • 19篇西安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黄委会天水水...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9篇张霞
  • 9篇李占斌
  • 8篇于国强
  • 6篇李鹏
  • 3篇贾莲莲
  • 3篇李鹏
  • 1篇刘雅丽
  • 1篇朱冰冰
  • 1篇刘海波
  • 1篇杜中
  • 1篇高海东
  • 1篇鲁克新
  • 1篇邹兵华
  • 1篇王双平
  • 1篇宁有丰
  • 1篇李鹏
  • 1篇李鹏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西北地质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的分布式优化与控制问题研究
多智能体系统是由相互连接的子系统或智能体组成的系统,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每个智能体实施分布式控制协议,利用相邻智能体的信息交互完成整个系统的集体任务。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因其协同性、高效性、可扩展性等优势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备受...
张霞
关键词:恶意攻击模型预测控制
同位素揭示的洛惠渠灌区地下水盐运动规律被引量:2
2008年
对洛惠渠灌区地下井水和补给源水的氢和氧同位素值进行监测,分析灌区地下水补给情况及其对盐分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灌区地下水从三级阶地流向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洛河、黄河水也补给一级阶地东南部分,该区域由于开采低盐的地下井水灌溉形成降落漏斗。盐分资料显示地下水盐分和地表土壤盐量呈正相关关系,三级阶地地下水盐分大部分来自地质沉积物中可溶盐溶解,而一级阶地除地质沉积物中可溶盐溶解外,还有三级阶地的流入盐分和河水盐分。
杜中李占斌李鹏李鹏宁有丰鲁克新邹兵华朱冰冰于国强张霞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示踪地下水补给
宁蒙引黄灌区节水潜力与耗水量研究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宁蒙大型引黄自流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灌区输水系统、田间系统、管理技术三方面研究灌区节水潜力,并从分析不同耗水类型入手,分析了宁蒙引黄灌区耗水量...
张霞
关键词:节水潜力耗水量
文献传递
不同坡位的植被缓冲带对坡面侵蚀产沙来源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研究植被对坡面侵蚀输沙的影响机制,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结合激光扫描方法,分析了不同坡位植被缓冲带下坡面产沙来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没有植被覆盖时,坡面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位于下坡下部到中部,侵蚀产沙多来源于此。当植被种植于上坡中下部和下部时,坡面产沙主要来源于下坡中下部到中部,且侵蚀发育程度有所降低。随着植被缓冲带种植的位置上移,泥沙和径流的侵蚀和运动具有了更大的范围,坡面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也逐渐向上扩展,从下坡下部扩展到上坡中部,产沙量达到峰值,侵蚀严重程度增长24%~45%。植被布设于上坡长度60%时,其调控范围可覆盖整个坡面,产沙范围和侵蚀程度与裸坡相比分别降低33%,53%,甚至改变了侵蚀方式,细沟侵蚀已经开始向片蚀转变,具有较好的侵蚀输沙调控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坡位的植被植被缓冲带可以通过影响侵蚀方式来调控坡面侵蚀产沙来源。
于国强贾莲莲朱冰冰张霞
关键词:坡面泥沙来源
坡面草带分布对坡沟水土流失的防控作用及其优化配置被引量:15
2019年
深化植被措施对坡沟系统水蚀过程的调控机理及其优化配置,成为土壤侵蚀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该研究以坡沟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辨析了不同植被空间配置方式的水土保持功效,动力调控途径,提出了低覆盖度下调控侵蚀的植被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从减水减沙的角度,不同位置的草带布设更具有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水蚀动力的角度,草带对其坡面上方来水来沙和下方径流产沙的水蚀动力过程和侵蚀产沙过程分别发挥出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水土保持功效,且这2种功效调控侵蚀的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与草带布设位置密切相关。草带位于坡面中下部,兼具较好的缓流拦沙和滞流消能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依靠缓流拦沙的功效可以有效减缓坡面范围内的侵蚀强度;依靠滞流消能的功效能够有效减缓坡面下部和沟道范围内的侵蚀程度。植被在坡沟系统中的位置参数指标与侵蚀产沙量之间满足二次幂函数关系,该指标在0.571~1.200之间,为植被调控侵蚀最优布设区域。在此区域内布设植被,能够有效发挥出植被的双重水土保持功效。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坡沟系统植被配置对土壤侵蚀产沙过程以及对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机理的理解。
张霞张霞李鹏李鹏李聪
关键词:降雨坡沟系统优化配置
不同植被格局下凸型坡径流流速时空变化及产沙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以凸型坡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径流冲刷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配置下凸型坡水蚀动力的变化过程以及侵蚀产沙的差异。结果表明:裸坡条件下径流流速呈现出极强的空间波动状态,随水力断面与坡顶距离的逐渐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空间变化态势,导致侵蚀最为严重的部位出现在上坡上部和下坡上部。将草带布设于与坡顶距离60%~80%位置处对径流流速影响较大,降幅为22%,蓄水效益和减沙效益分别为12%和69%,能够较好地发挥直接拦沙的水土保持功效。不同植被空间配置下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表现出与径流流速相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随着草带距坡顶距离的逐渐增加,径流量和产沙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植被通过调控水蚀动力过程实现了对径流和侵蚀产沙的调控。在此过程中,植被的空间配置方式改变了径流流速时空变化特征,从而对水蚀动力过程起到了很大程度的调控。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植被、冲刷与水蚀动力过程之间耦合关系的理解。
张霞李鹏李占斌于国强李聪
不同草带覆盖位置条件下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差异性被引量:8
2018年
以坡沟系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微地貌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草带覆盖位置下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差异性。结果表明:一些布设在合适位置的草带能够在p<0.05水平上显著影响坡沟系统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植被布设于坡面中下部比布设于坡面上部具有更好的水沙调控作用,植被布设于坡面长度60%时,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7.35%和62.93%,直接拦沙功效优于蓄水减沙功效,水土保持功效达到最优。植被布设于坡面下部时,其侵蚀输沙过程的剧烈程度得到了缓解,植被调控侵蚀发育的作用体现。植被布设于坡面中下部时,下垫面仅有52%的区域发生侵蚀,其侵蚀输沙过程的剧烈程度明显减少,植被调控侵蚀作用有效限制了侵蚀发育。植被布设于坡面中部和中上部时,加剧了侵蚀的发育程度。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被优化配置。
宇涛张霞李占斌李鹏李聪
关键词:坡沟系统
洛惠渠灌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为了准确了解洛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以灌区1955~199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对洛惠渠灌区地下水资源多年开发利用状况下的水位动态和水质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灌区地下水多年补给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位变动很大;灌区水质多年平均矿化度为2.48 g/L,属微咸水,而矿化度随水位上升呈淡化趋势,又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全灌区的矿化度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应合理建立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确保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一定的变化范围之内,并进一步加强水情、水质的动态监测预报与调控,强化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张霞李占斌李鹏
关键词:洛惠渠灌区地下水位地下水质水资源评价
不同草带空间分布对坡面细沟侵蚀调控机制被引量:10
2021年
为了研究植被对坡面细沟侵蚀调控机制,采用模拟降雨试验,结合激光扫描方法,分析了不同草带分布沟坡面细沟侵蚀发生、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草带位于梁峁坡下部60%,植被调控侵蚀效果最优,相比裸坡减少径流量7.4%,减少产沙量62.9%,相比蓄水减沙功效而言更具直接拦沙的功能。植被通过调控细沟侵蚀的发生、发展、发育过程实现了对土壤侵蚀的调控作用,尤其是对沟坡侵蚀产沙的调控作用;而且这种对侵蚀的调控作用不仅改变了细沟侵蚀发生的位置,而且改变了径流和侵蚀过程以及侵蚀方式;细沟侵蚀已经向面蚀(片蚀)转化,大幅度降低侵蚀程度。研究结果揭示了植被可以通过影响侵蚀方式来调控侵蚀输沙过程,有助于加深坡面植被对细沟侵蚀发育形态作用机理的理解。
贾莲莲刘雅丽朱冰冰张霞
关键词:坡面细沟侵蚀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临界地貌侵蚀产沙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深入研究流域临界地貌形态对侵蚀产沙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也是建立流域侵蚀产沙预测模型的关键所在。该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流域次降雨侵蚀产沙的BP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tral network,BPANN)模型与多重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模型比较研究,定量分析了流域侵蚀产沙的敏感因子及影响程度,并使用分形信息维数临界值和相对应的变量建立临界地貌侵蚀产沙预测模型,阐明临界地貌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在侵蚀产沙模数预测方面,BPANN模型较MLR模型具有更好预测性能,能够有效表征综合条件下侵蚀产沙的动态变化过程。径流深和径流侵蚀功率对侵蚀产沙以及水文响应的影响程度受地貌形态因素制约。当分形信息维数大于地貌临界值时,采用径流侵蚀功率的预测精度高于径流深;相反,分形信息维数小于地貌临界值时,采用径流深的预测精度高于径流侵蚀功率。以分形信息维数为界,分别引入径流深或径流侵蚀功率所建立的临界地貌侵蚀产沙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普适性。
张霞李鹏李占斌于国强高海东
关键词:土壤BP神经网络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