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平
- 作品数:16 被引量:88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乡村社区发展力的要素解构及其衡量标准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千百年来,无论如何沧桑巨变,都难以改变乡村社区在乡村发展中的基础功能和作用。乡村社区发展力决定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情况。由乡村社区内部发展因素与内在发展能力共同构筑而成的乡村社区发展力是由多种综合因素组合而成的,可以主要解构为:发展组织力、发展文化力、发展经济力、发展政治力、发展生态力等。这些发展因素和能力不是截然分开、独立运行、单独作用于乡村社区发展的,他们是紧密联结、交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共同推动着乡村社区发展。
- 冯道杰徐光平
- 关键词:乡村治理
- 生态约束与新式融合下的现代工业体系构建
- <正>现代工业体系是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有机统一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方式,以新兴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为支撑的动态均衡体系,表现为产业结构与组织的高级化、新型化和生态化特征。新条件下的工业体系升级趋向于以科技和信息为支撑...
- 朱孟晓王成利徐光平
- 山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与对策
-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机遇,提出具体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这是用农业发展的新理念突破三农新难题.农业的生产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资源...
- 徐光平
- 关键词:农业经济产品质量补贴制度
- 生态约束与新式融合下的现代工业体系构建
- 现代工业体系是以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有机统一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方式,以新兴科技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为支撑的动态均衡体系,表现为产业结构与组织的高级化、新型化和生态化特征。新条件下的工业体系升级趋向于以科技和信息为支撑的高技...
- 朱孟晓王成利徐光平
- 文献传递
- 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山东省农村内需的新举措——以农村新居建设带动农民消费
-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迅速席卷全球。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越来越深。为了应对这次危机,2009年初,中央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目标,我国有广阔的...
- 徐光平
- 文献传递
-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被引量:41
- 2021年
-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时之策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农业供需结构性失衡,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等农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破解我国农业发展困境、提高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引导。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在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以量质并重攀升农业安全新高度、以深化改革构建农业发展新业态、以生态保护树立农业发展新风向、以精准匹配创造农业发展新特色的对策建议。
- 徐光平曲海燕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 山东省就地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 <正>山东省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在省域范围内,尤其是以县域内流动为主,这便造就了山东城镇化发展的一大特色——就地就近城镇化,其主要原因是山东县域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能够吸纳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另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山东是...
- 高晓梅徐光平朱孟晓
- 文献传递
- 城乡收入差距会影响犯罪率吗?——基于中国沿海省份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
- 2019年
- 近年来,我国犯罪率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不和谐部分。有观点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是导致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该观点是否普遍成立?本文通过对城乡收入差距与犯罪率之间关系的现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采用1996-2017年10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二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认为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必然会提高犯罪率,并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赵进东徐光平曾绍龙
-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犯罪率失业率
- 构筑新型乡村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乡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其是目前,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的转型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
- 徐光平
- 文献传递
- 农地产权“三权分置”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1
- 2019年
-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过程,既是农地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不断探索的过程,也是中国国情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过程。由"两权合一"到"两权分离"再到"三权分置"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不仅激活了土地这一农业生产要素的活力,带动了其他如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活力的进一步释放,而且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小农困境。在农地产权"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内,确立产权、放活产权和保护产权是其关键所在。农地经营方式的创新,必须强调发展的适度和规模经营的多元化,在培育新的经营主体与支持小农生产之间把握平衡,并积极处理好在探索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 王成利徐光平
- 关键词:农地产权制度农地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