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戈宁宁

作品数:10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流感染
  • 3篇细菌
  • 3篇杆菌
  • 2篇药物
  • 2篇碳青霉烯
  • 2篇碳青霉烯类
  • 2篇青霉烯
  • 2篇青霉烯类
  • 2篇耐药
  • 2篇肠杆菌
  • 2篇肠杆菌科
  • 2篇肠杆菌科细菌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抗
  • 1篇血培养
  • 1篇阳性
  • 1篇阳性患者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事件

机构

  • 10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 1篇枣庄市妇幼保...
  • 1篇泰安市妇幼保...

作者

  • 10篇戈宁宁
  • 4篇董海新
  • 3篇李晓哲
  • 2篇陆书华
  • 2篇彭净
  • 1篇刘利华
  • 1篇马锐
  • 1篇史硕
  • 1篇王美霞
  • 1篇金呈强
  • 1篇钱震雯
  • 1篇张春艳
  • 1篇李政
  • 1篇李艳华
  • 1篇罗军敏
  • 1篇刘海峰
  • 1篇孙波
  • 1篇李伟霞
  • 1篇王世富
  • 1篇肖永红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和临床特征
2023年
目的分析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NOVC)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为早期鉴定NOVC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培养检出的5株NOVC,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质谱仪进行菌种确认。收集感染患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疾病转归等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5株NOVC经鉴定均为霍乱弧菌,其中1株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1株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其他3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敏感。5例NOVC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有不同程度升高,血小板计数均降低。5例NOVC感染患者均患有肝脏相关的基础疾病,确诊后给予敏感药物治疗,4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结论NOVC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对疑似NOVC感染患者及时进行病原检测,及时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李文静陆书华李晓哲戈宁宁董海新
关键词:霍乱弧菌病原学
2017至2021年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2017至2021年临床送检细菌标本的耐药率,统计同期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7至2021年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呈正相关(P<0.05)。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革兰阴性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院内抗菌药物的管理以减缓耐药菌产生。
谭玥邱文爽王美霞戈宁宁张欣彭净李兰芳
关键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细菌耐药性监测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蒙特卡洛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基于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利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评价和优化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血流感染的给药方案。方法收集全国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联盟2018至2019年分离自患者血液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322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731株,肺炎克雷伯菌494株。采用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并比较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3种药物不同给药方案对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对于亚胺培南,当肠杆菌科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0.25μg/mL时,所有给药方案的PTA值均>93.00%;当MIC=0.5或1μg/mL时,除500 mg次/12 h所得PTA不达标外,其余给药方案PTA值均>97.00%;当MIC=2μg/mL时,仅500 mg次/6 h,750 mg次/8 h,750 mg次/6 h和1 g次/6 h四种方案的PTA值>90.00%。对于美罗培南,当肠杆菌科细菌MIC=0.007μg/mL时,8种给药方案所得PTA值均>90.00%;当MIC≤0.125μg/mL时,除500 mg次/12 h和1 g次/12 h两种方案外,其余PTA值均>92.00%;当MIC=0.25μg/mL时,仅500 mg次/6 h,750 mg次/6 h,1 g次/8 h和2 g次/8 h四种方案的PTA值>90.00%;当MIC=0.5μg/mL时,仅500 mg次/6 h,750 mg次/6 h和2 g次/8 h三种方案PTA值>90.00%;当MIC=1μg/mL时,8种给药方案PTA值均不达标。对于厄他培南,当肠杆菌科细菌MIC≤0.125μg/mL时,3种方案PTA值均>92.00%;当MIC=0.25μg/mL时,500 mg次/24 h和750 mg次/24 h两种方案的PTA值分别为57.22%和82.75%,1 g次/24 h方案PTA值为92.87%;当MIC≥0.5μg/mL时,3种给药方案PTA值均<60.00%。亚胺培南7种给药方案CFR值均>92.00%。美罗培南除500 mg次/12 h和1 g次/12 h两种方案的CFR值分别为69.92%和82.33%外,其余6种给药方案CFR值均>98.00%。厄他培南3种给药方案CFR值均>92.00%。结论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推荐经验给药方案分别为500 mg次/8 h、500 mg次/8 h或500 mg次/6 h、1 g次/24 h。目的给药需根据肠杆菌科�
钱震雯戈宁宁韩亮黄晨嵇金如应超群王培培刘志盈肖永红
关键词:肠杆菌科蒙特卡洛法碳青霉烯类药物血流感染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022年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细胞内食源性人畜共患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可通过食源性途径传播,尤其容易污染牛奶及奶制品,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人类李斯特菌病,是住院治疗中最严重的食源性疾病,多见于孕妇、婴儿、50岁以上的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临床常见疾病为败血症、脑膜炎、胃肠炎等。LM也会感染动物,引起畜类李斯特菌病。
李文静董海新陆书华李晓哲戈宁宁
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人畜共患病食源性致病菌
山东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基因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了解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临床感染特征、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分型,为预防和治疗CRE感染及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CRE临床分离株93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确证菌株。采用简易碳青霉烯类灭活法(sCIM)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采用Xpert Carba-R检测并鉴别碳青霉烯酶分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并进行测序分型。结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CRE主要分离自痰液样本,其次是血液和尿液样本,科室来源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CRE对临床常用的2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对替加环素均敏感。sCIM试验检出79株产碳青霉烯酶;Xpert Carba-R检出KPC基因阳性38株、NDM基因阳性31株、IMP基因阳性6株、NDM+KPC基因阳性4株。PCR扩增结果显示,有38株携带KPC耐药基因,31株携带NDM耐药基因,6株携带IMP耐药基因,4株同时携带KPC和NDM耐药基因,未检出VIM及OXA-48耐药基因。结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CRE临床分离株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但对替加环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主要为KPC型,大肠埃希菌主要为NDM型;应加强对CRE的监控,防范其在院内的暴发流行。
陆书华李晓哲刘凌云金呈强戈宁宁董海新
关键词:耐药基因
混合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研究成人混合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21年8月期间成人混合血流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对于病例组每一份病例,按照1:2配比,选择相同时期分别与该病例的各病原菌相同的两份单一血流感染病例与之配对,入选的单一血流感染病例即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对混合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8例混合血流感染病例,76株病原菌,占住院成人血流感染的2.9%;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4株,其中占比前两位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为主,病原菌组合中一半是革兰阴性杆菌组合;实体恶性肿瘤[P=0.016,优势比(OR)=4.862]和胆道感染(P=0.032,OR=3.704)是混合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一血流感染相比,混合血流感染更多应用抗菌药物联合治疗(P<0.05)。结论实体恶性肿瘤和胆道感染是混合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识别混合血流感染风险的患者提供依据。
李伟霞孙波戈宁宁
关键词:病原菌
吞噬细胞杀菌功能试验检测转移因子的免疫活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以吞噬细胞杀菌功能试验替代吞噬功能试验,检测转移因子的免疫活性。方法MTT法和手工计数法分别检测小鼠吞噬细胞杀菌功能和吞噬功能,直线回归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TF组小鼠吞噬细胞杀菌率和吞噬率均分别高于NS组、空白组(P<0.05),各组杀菌率与吞噬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0.8)。结论MTT法检测吞噬细胞杀菌功能试验是一种简便、经济、准确、客观的方法,可以替代吞噬功能试验用以转移因子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的检测。
周建伟孔翠罗军敏马锐刘海峰史硕戈宁宁
关键词:免疫活性
血培养布氏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感染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培养布氏杆菌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感染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送检的13455份临床标本,包括13238份血培养标本和217份骨髓培养标本,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样本进行检测。需氧瓶阳性报警后观察细菌生长曲线特点,接种于血平板,在35℃、5%CO_(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并进行生化鉴定;统计血培养和骨髓培养的阳性报警时间;抽取本组85例疑似布氏杆菌感染患者,了解其临床特征。结果血培养检出马耳他布鲁菌68例,骨髓培养检出16例患者,与85例疑似布氏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均有不规则发热、头痛、乏力以及关节疼痛等,且均具有动物接触史;生长曲线具有相似特点,即生长期较短,生长期对应的纵轴较短,稳定期平缓,符合布氏杆菌的生长特点。1例患者血培养和骨髓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但该患者血培养细菌生长曲线及临床体征都符合布氏杆菌感染,且临床按照布氏杆菌感染治疗方案诊疗成功。在确诊的68例血培养标本中,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平均时间(4.15±0.30)d,16例骨髓培养标本阳性报警平均时间(3.65±0.48)d,骨髓培养较血培养比较阳性报警时间早,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7.37%(16/217)比0.51%(68/13238),P<0.05〕。结论骨髓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明显早于血培养,阳性率也明显高于血培养;但鉴于骨髓标本不易采集,不能纳入常规送检,因此采用血培养联合生长曲线特点,有助于快速鉴定布氏杆菌感染,为临床早期诊断布氏杆菌感染抢先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对传染性疾病的遏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刘利华张楠楠戈宁宁董海新
关键词:布氏杆菌血培养
2017—2019年山东省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2017—2019年山东省肺炎链球菌(S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7—2019年山东省50所医院临床分离Sp的信息,包括感染患者的年龄、标本种类、分离时间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根据CLSI M1002021版进行药物敏感性判定,使用WHONET5.6及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8677株Sp,多分离于6岁以下儿童(71.39%)和60岁以上老年人(18.19%),各年龄段男性患者Sp感染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分离时间多在11月—次年4月(65.1%)。Sp主要分离于呼吸道(88.67%)和无菌部位(5.59%),血液与脑脊液共同培养出Sp的比例为8.31%,6月以下儿童为29.03%。Sp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脑脊液分离的青霉素敏感Sp和青霉素耐药的Sp分别占30.8%、69.2%;非脑脊液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率较低,分别为1.5%、3.4%、22.7%,对左氧氟沙星、氯霉素、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9.3%、92.6%、95.6%、90.8%、87.2%、60.9%。儿童分离的Sp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低于成人及老年人。结论山东地区Sp多分离于儿童和老年人的呼吸道标本中,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Sp易从同一患者(尤其是不满6月龄的幼儿)血液与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儿童Sp对多数药物的敏感率低于成人及老年人,青霉素可为治疗Sp感染的一线药物,但患者病情危重且药物敏感性结果不明时应首选万古霉素进行经验性预防和治疗。
李静王梦园李政李政周卫萍戈宁宁李艳李仁哲李艳彭海英李艳华满思金刘志伟满思金于文文王世富张春艳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药物敏感性脑膜炎
托珠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在儿童患者中药物不良事件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2024年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与英夫利昔单抗儿科临床应用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13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一季度儿童人群的托珠单抗与英夫利昔单抗的不良事件(AE)报告数据。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比(PRR)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并按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和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经提取和清洗后纳入以托珠单抗为怀疑药物的AE报告1052份,阳性PT信号198个,以英夫利昔单抗为怀疑药物的AE报告9139份,阳性PT信号387个。分析提示2种药物比较强的阳性风险信号均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实验室检查、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血液、血管及淋巴系统疾病。英夫利昔单抗风险信号主要集中在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而托珠单抗的风险信号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肌系统。结论儿童临床应用这2种药物均对多系统有影响,托珠单抗可能对生长发育有影响,英夫利昔单抗对儿童胃肠道有影响。
谭玥戈宁宁彭净邱文爽张欣李兰芳
关键词:英夫利昔单抗药物不良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