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基因
  • 5篇基因芯片
  • 5篇表达基因
  • 5篇差异表达基因
  • 4篇荧光
  • 4篇荧光定量
  • 4篇实时荧光
  • 4篇实时荧光定量
  • 4篇实时荧光定量...
  • 3篇相关基因
  • 2篇纤维
  • 2篇棉花
  • 2篇棉纤维
  • 1篇纤维发育
  • 1篇纤维品质
  • 1篇相关基因表达
  • 1篇相关基因表达...
  • 1篇马克隆
  • 1篇马克隆值
  • 1篇棉花纤维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李龙云
  • 4篇于霁雯
  • 3篇李兴丽
  • 2篇裴文锋
  • 2篇翟红红
  • 2篇张红卫
  • 2篇喻树迅
  • 2篇吴嫚
  • 2篇黄双领
  • 1篇张金发

传媒

  • 1篇棉花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本研究通过3年4环境的田间试验,在BIL(backcross inbred lines)群体中选取断裂比强度最大的材料NMGA-062(32.5cN/tex)和断裂比强度最小的材料NMGA-144(26.67cN/tex),利用Affymetrix棉花基因芯片,比较分析NMGA-062和NMGA-144纤维发育10d时的基因表达谱。在24029条转录本中,两个基因型中差异表达的转录本6504条,占筛选转录本总数的27.07%;其中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或2倍以上的转录本有3461条,占筛选转录本总数的14.41%,对其进行功能分类。对8个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Ghi.10655.1.S1_s_at,ACO1,ARF1,SAHH,TUA6,TUA7,β-tub1,β-tub10)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发现表达模式均与芯片结果一致,说明芯片数据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可重复性,结果是可信的。本研究为以后克隆及功能验证纤维发育相关基因提供了重要参考。
李龙云于霁雯翟红红黄双领李兴丽张红卫张金发喻树迅
关键词:棉花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
高产适应性广的陆地棉和优质海岛棉来自于同一四倍体祖先,但是,种间差异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表现迄今研究甚少。陆地棉以高产,海岛棉以纤维长、强、细著称于世。然而,经过长达一百多万年的进化和分歧,这两个四倍体栽培种积累了重要的遗...
李龙云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文献传递
利用马克隆值差异显著的BILs鉴定棉纤维品质相关基因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马克隆值是衡量棉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马克隆值存在显著差异的2个陆海回交近交系材料进行高通量基因芯片分析,旨在筛选和鉴定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从SG747(Gossypium hirsutum L.)和Giza75(Gossypium Barbadense L.)高世代回交近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中选取NMGA-140(马克隆值6.2)和NMGA-051(马克隆值4.0)为材料,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棉花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对其开花后10 DPA(Days after anthesis)的棉纤维进行了表达谱分析。【结果】获得了2655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功能预测基因(15.57%),翻译、核糖体结构与生物合成相关基因(13.54%)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分子伴侣相关基因(9.31%)等。推测β-tub10正向调控棉纤维发育过程,β-tub1负向调控棉纤维发育过程,Ghi.3578.1.S1_s_at在棉纤维发育早期起到了作用。【结论】为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开发更多新的分子标记。
吴嫚李龙云裴文锋Zhang Jinfa于霁雯
关键词:棉纤维品质马克隆值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棉纤维细度相关基因
从陆海回交近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群体中选取纤维细度差异较大的2个系NMGA-140和NMGA-051为材料,利用Affymetrix棉花基因芯片,分析开花后10 DPA (Days...
吴嫚李龙云李兴丽裴文锋张金发于霁雯
关键词: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棉纤维伸长相关基因被引量:13
2011年
从回交近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群体中选取纤维长度差异较大的两个系NMGA-062(33.03 mm)和NMGA-140(25.87 mm),利用Affymetrix棉花基因芯片,分析其开花后10 d(DPA,days post anthesis)棉纤维伸长相关基因表达谱。在24 029条转录本中,两材料间差异表达的转录本有7 282条,占总数的30.31%;其中差异表达倍数在2倍或2倍以上的转录本有3 993条,占筛选转录本总数的16.62%,功能分类表明这些转录本主要包括功能预测基因(15.57%),翻译、核糖体结构相关基因(13.54%)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相关基因(9.29%)3大类。为了验证芯片数据的可信性,8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Ghi.10655.1.S1_s_at,ACO1,ARF1,SAHH,TUA6,TUA7,β-tub1,β-tub10)被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两种检测手段表现出一致性。随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3个与棉纤维相关基因(ARF1,β-tub1,β-tub10)在纤维发育不同时期(5、10、15、20和25 DPA)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纤维伸长发育时期(10和15 DPA)大量表达,推测这3个基因可能与棉纤维伸长有重要关系。
李龙云于霁雯翟红红黄双领李兴丽张红卫张金发喻树迅
关键词: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