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权平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肝炎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疾病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性别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亚急性重型
  • 1篇亚急性重型肝...
  • 1篇亚急性重症

机构

  • 6篇贵州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沈权平
  • 2篇聂钊
  • 2篇杨天和
  • 2篇李玲
  • 2篇唐峰
  • 2篇戴石元
  • 2篇陈南晖
  • 2篇李莉
  • 1篇陈英
  • 1篇卢大丽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性别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差异性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李玲杨天和李莉沈权平唐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性别冠状血管造影术
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医疗质量被引量:2
2008年
戴石元齐兴顺聂钊沈权平卢大丽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法医院工作质量模糊集合论数学基础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预测亚急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7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入院当天的资料,计算MELD评分,并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价其对3个月内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3个月内73例患者共死亡32例(43.8%),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MELE评分高于生存组患者(t=3.125,P=0.002)。MELD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756(P=0.0001),95%CI[0.646~0.866]。当截断值为26时,预测灵敏度为0.906,特异度为0.854,准确性为0.877。结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亚急性重症肝炎近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陈南晖沈权平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亚急性重症肝炎预后
肝功能衰竭1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肝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其病因复杂,病死率极高。现将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2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陈南晖沈权平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人工肝重型肝炎肝豆状核变性重症胰腺炎
男性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男性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PCHDAMI)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29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CHDAMI)患者分为3组,男、女PCHDAMI组和男性非PCHDAMI组,收集冠心病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男性PCHDAMI组大量吸烟、饮酒及高3酰甘油(TG)患病比率显著高于女性PCHDAMI组和男性非CHDAMI组(P<0.01,P<0.05),高血压患病比率则显著低于女性PCHDAMI及男性非CHDAMI组(P<0.05)。(2)男性PCHDAMI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PCHDAMI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患病率低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3)3组梗死相关的血管均主要为前降支(LAD)。(4)男性PCHDAMI组的单支血管病变高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而低于女性PCHDAMI组,多支(≥2支)血管病变则低于男性非CHDAMI组(P<0.05)而高于女性PCHDAMI(P<0.05)。结论大量吸烟、饮酒、高三酰甘油及高尿酸血症是男性PCHDAMI主要的危险因素,男性PCHDAMI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低于男性非CHDAMI组而高于女性PCHDAMI。
李玲杨天和李莉沈权平唐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DIP付费改革实施前后住院费用分析及医疗服务绩效综合评价
2024年
目的对比研究医院实施DIP付费改革措施前后住院费用等指标变化,分析和评价医疗服务绩效。方法纳入某院未实施DIP付费改革措施的2023年1季度数据和实施DIP付费改革后的2024年1季度数据,对比住院费用和医疗服务绩效变化。结果DIP付费改革后,患者住院总费用和自付费用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性费用占比明显提高,CMI、DRG总量、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死亡率等医疗服务绩效指标均优于改革前。结论DIP付费改革后,医院住院费用控制良好,患者自付费用降低,住院费用结构合理,同时医疗服务绩效水平有明显提高。
戴石元聂钊沈权平闵定玉陈英余奇迪敖爽
关键词:住院费用综合指数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