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儒
-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论“制性存用”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制性存用是中医方剂配伍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多首中医名方中的制性存用问题的探讨,总结了方剂在配伍时运用“制性存用”的规律。指出“制性存用”法运用于方剂的配伍中,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更适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提出了在运用“制性存用”配伍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王昌儒王均宁
- 关键词:方剂配伍
- 中西医联合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被引量:2
- 2018年
-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是指胃内容物经食管突破上括约肌,造成咽喉部黏膜的损伤,引起一组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的疾病。咽喉反流不包括气管、肺等反流部位,但包括咽部和喉部两大部分^([1])。有研究显示将近10%的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以及超过50%的声嘶患者存在咽喉反流相关的疾病,LPRD的发生机制多考虑为胃食道反流物到达咽部,当有足够的动力时便可形成喷射,
- 张劲梅王昌儒
- 关键词:REFLUX
- 桂枝去芍药汤、厚朴三物汤及其合方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厚朴七物汤与原母方间在功效上是否有相加、协同或拮抗作用的探讨,揭示"合方"中方与方间在主要功效方面可能存在的类"七情"关系。方法:采用药理学方法,结合中药的七情配伍原则对厚朴三物汤、桂枝去芍药汤及其相合方剂厚朴七物汤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桂枝去芍汤与厚朴三物汤合方后,在促进肠推进方面,桂枝去芍药汤对厚朴三物汤产生了"相使"作用;在胃排空方面,厚朴三物汤和桂枝去芍药汤相合后出现了"相恶"作用。
- 王昌儒
- 关键词:方剂配伍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
- 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经方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优势。方法:将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入院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并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口服治疗,疗程为2周。对比观察2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咳嗽消失、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0%(54/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王昌儒张军平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麻杏石甘汤
- 茵栀黄联合枯草杆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使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88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按疗程1周。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清胆红素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日均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及临床症状,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王昌儒张军平
- 关键词:黄疸茵栀黄口服液新生儿
- 温肾健脾化痰法对代谢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通过查阅近几十年来有关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文献,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研究,探讨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为临床应用中医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支撑。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复制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研究温肾健脾...
- 王昌儒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温肾健脾TNF-APPAR-ΓLKB1
- 论“制性存用”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 制性存用是中医方剂配伍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多首中医名方中的制性存用问题的探讨,总结了方剂在配伍时运用"制性存用"的规律。指出"制性存用"法运用于方剂的配伍中,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更适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同时...
- 王昌儒
- 关键词:方剂配伍
- 文献传递
- 论“制性存用”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 制性存用是中医方剂配伍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多首中医名方中的制性存用问题的探讨,总结了方剂在配伍时运用“制性存用”的规律。指出“制性存用”法运用于方剂的配伍中,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使药物更适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同时...
- 王昌儒
- 关键词:方剂中药配伍
- 文献传递
- 温肾健脾法对代谢综合征大鼠LKB1/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代谢综合征大鼠肾周脂肪组织中LKB1、AMPK含量,探讨温肾健脾法对于代谢综合征(MS)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温肾健脾方药组(药物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造MS大鼠模型,药物组给予0.78 g/100 g药物,持续12周,观察温肾健脾法对于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肝激酶B1(LKB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和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体质量和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空白对照组及药物组LKB1、AMPK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LKB1、AMPK值虽低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能明显改善MS大鼠模型的肥胖、胰岛素抵抗症状,有效提高MS大鼠体内p-LKB1及AMPK的含量,对恢复模型组大鼠的能量代谢平衡有很大作用。
- 王昌儒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温肾健脾LKB1AMPK
- 肝脾肾功能失调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用中医理论,从肝脾肾功能失调入手,探讨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为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运用中医药理论,对代谢综合征的形成机理进行论证。结果:能量代谢紊乱是代谢综合征形成的根源,脾肾阳虚会使人体的气机运行失常,引起能量代谢失衡从而发生代谢综合征。结论:代谢综合征发生的中医病机当为脾肾阳虚、肝气郁滞、痰浊内阻,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应以疏肝温肾健脾化痰为主。
- 王昌儒向楠
- 关键词:脾肾气虚肝失疏泄代谢综合征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