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侠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足患者细菌感染特征及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细菌感染特征及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80例糖尿病足伴细菌感染患者,依据泛大西洋学会联盟分级分为A、B、C、D四组,各20例。比较四组病原学特点、耐药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 1四组患者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中性粒细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80例患者中,重度感染15例(18.75%),中度感染35例(43.75%),轻度感染30例(37.50%)。其中,重度感染患者中C、D级患者10例(66.67%),中度感染患者中C、D级患者23例(65.71%),轻度感染患者中C、D级患者16例(53.33%)。随着糖尿病足伴细菌感染患者血管病变程度的持续加重,其中度及以上感染患者比率也随之增加。依据药敏试验结果,产生抗生素耐药患者49例(61.25%)。3单一感染:革兰阳性菌感染占30.00%,革兰阴性菌感染占27.50%,真菌感染占5.00%,混合感染占37.50%。80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22株,排名前三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16.39%),铜绿假单胞菌15株(12.30%),粪肠球菌9株(7.38%)。伴随糖尿病足伴细菌感染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持续加重,其混合感染的比率也随之升高,其中D级患者中混合感染比率为66.67%。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程度与混合感染之间明显相关,其下肢血管病变程度越严重,其混合感染几率越高,临床医师在治疗时应重视这一点。
- 彭红侠
- 关键词:糖尿病足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4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分别为(47.89±6.93)、(49.12±5.54)m/s和(43.69±4.97)、(42.35±5.14)m/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分别为(41.15±4.36)、(39.89±3.67)m/s和(37.57±3.08)、(36.56±2.81)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胫神经MNCV和SN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彭红侠
-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甲钴胺
-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音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相关因素。方法测定249例(其中微血管病变125例,无微血管病变124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测定、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各时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痛变组(P〈0.01),各时相胰岛素值、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其病程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分泌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痛程的延长、持续的高血糖、严重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 彭红侠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研究组予以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对照组则在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加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降血糖药物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G2h)、空腹血清C-肽(C-P)、餐后2h血清C-肽(C-P2h)及低血糖发生率,并观察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在治疗2周、治疗6个月时,FPG、PG2h、C-P、C-P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两个监测时间点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O.05),均未出现严重低血糖.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HbAlC、HOMA-IR、TC、LDL-C、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T2DM,可以更快速、更平稳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彭红侠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门冬胰岛素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并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2~77岁,平均(49.1±5.5)岁,病程半年~20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动态血糖监测组26例,常规血糖监测组25例,两组均选择诺和锐胰岛素皮下注射2次/d,两组在性别、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经过个体血糖监测的结果再调整胰岛素治疗后15d,两组均行72h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治疗后动态血糖监测组患者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比治疗前测定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血HbA)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根据个体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末梢血糖监测组,能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代末梢血糖监测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
- 彭红侠
-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理我院8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治疗当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使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进行治疗,完成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不同药物情况下患者的治疗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当中,患者的症状情况改善明显。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且患者的药物使用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当中可以推广使用。
- 彭红侠
-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性
- 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5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 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诺和灵治疗组(A组)35例,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组(B组)40例,在服用格列美脲晚间一次合用中效胰岛素治疗,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 mmol/L,治疗时间1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及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各组水平(P<0.05);加用单次NPH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得到明显控制,HbA1c显著下降。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中效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对患者体质量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 彭红侠
- 关键词:格列美脲中效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分析
- 2015年
- 目的 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分析.方法 以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40例和感染组43例,同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但未合并糖尿病足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 三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组、未感染组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14.624、7.641;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t值分别为8.557、5.134;P<0.05);感染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1.352、6.104;P<0.05);经过相关性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可作为糖尿病足感染早期诊断的应用检验指标,有助于早期抗感染、抗凝治疗,改善预后.
- 彭红侠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糖尿病足感染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15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以及150例糖耐量异常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131例无血糖异常的人群作为对照。详细记录所有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糖尿病发生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24kg/m2、高Hcy与糖尿病的发生呈正相关,生活规律与糖尿病的发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糖尿病发生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BMI≥124kg/m2、高Hcy是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前期发生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BMI≥24kg/m2、高Hcy与糖尿病前期的发生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前期发生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脂血症、BMI≥24kg/m2、高Hcy是糖尿病前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Hcy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高Hcy患者需进行必要的干预。
- 彭红侠
- 关键词:半胱氨酸糖尿病
- 加味当归六黄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阴虚火旺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六黄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阴虚火旺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阴虚火旺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甲巯咪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当归六黄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当归六黄汤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阴虚火旺型甲亢疗效显著,可降低FT3、FT4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王霜柳诗全韩敏彭红侠王昌儒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阴虚火旺型甲巯咪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