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盛
- 作品数:77 被引量:342H指数:11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甘肃省旱獭鼠疫疫源地疫情态势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旱獭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现状,从而更好地掌握今后疫情动态发展趋势。方法对甘肃省旱獭疫源地人间与动物间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甘肃省旱獭疫源地发生人间鼠疫4起,发病4例,死亡2例;10年间检菌440株,其中动物检菌318株,检出率为1.60%;昆虫检菌122株,检出率为1.20%;IHA检测发现阳性418份,阳性率3.50%。结论甘肃省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正处于猛烈流行期,应做好控制人间鼠疫的应急准备。
- 梁效成王鼎盛
- 关键词:鼠疫旱獭疫情
- 甘肃省人间鼠疫疫情首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甘肃省历年人间鼠疫首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循证流行规律,为下一步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省人间鼠疫病例为基础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959~2010年甘肃省共发生28起鼠疫疫情,30例首发病例中腺型鼠疫占53.3%,败血型鼠疫11例,占36.7%;传染源主要为染疫的喜马拉雅旱獭,其次为猫、野兔、牧羊犬;首发病例高峰时间为7、8、9月份;首发病例职业以农牧民居多。结论甘肃省人间鼠疫首发病例其病程短、传播快、病死率高,应加强对首发病例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以严防疫情蔓延扩散;另今后应当加强对进入疫区的外来人口鼠防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 王鼎盛梁效成刘广宇徐大琴
- 关键词:人间鼠疫首发病例流行学特征
- 甘肃鼠疫疫源地空间结构变化对鼠疫流行影响研究及防控新技术建立
- 席进孝王鼎盛郭丽民徐大琴格鹏飞何爱伟盖永志张宏王世明吴斌苗克军穆洮
- 该研究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
该项目建立甘肃省1959-2014年鼠疫监测数据和相关医学气象数据库,采用空间流行病学、统计学和大数据分析,发现动物鼠疫流行与气象因子、生态环境变化存在关联性,对完善该省鼠...
- 关键词:
- 关键词:鼠疫传染病学
-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我院药剂科的应用及体会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应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对日常药学工作的影响。方法:运用计算机和数据库等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规范医院药品的管理。结果: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改变了旧的工作模式,对药剂科的日常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药品信息资源的共享。结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对日常调剂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 葛敏王鼎盛周坚平
- 关键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药剂科
- 1962-2018年甘肃省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分析1962-2018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鼠鼠疫自然疫流行病学特征,为鼠疫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整理1962-2018年甘肃省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监测资料和疫情总结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鼠疫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人群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布、染疫动物及媒介等。结果1962-2018年,甘肃省黄鼠疫源地内仅1962年发生1起人间鼠疫,本次疫情共发病26例,死亡11例,发病率为29.89%(26/87),病死率为42.31%(11/26)。病例主要分布在会宁县刘寨乡、新塬乡,发病时间为7-8月份。1962-2018年,甘肃黄鼠疫源地共出现2次动物间鼠疫流行高峰,检菌地区分布于会宁县刘寨乡北部地区及接壤的平川区种田、复兴2个乡镇,判定动物疫点5处。染疫动物种类为黄鼠和沙狐,染疫媒介种类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阿巴盖新蚤,动物鼠疫流行时间为4-8月份;黄鼠血清F1抗体阳性115份,其中会宁县检出阳性血清92份、平川区检出阳性血清23份,分布于2个县(区)5个乡镇的11个村;疫源地内共发现动物30种,隶属5目11科5亚科21属,黄鼠占绝对优势,占历年调查啮齿类动物总数的69.1%(2464/3567);共调查疫源地12482.9 hm^2,捕黄鼠9709只,平均密度为0.78只/hm^2。结论甘肃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呈间歇性流行状态,应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在居民区应主动加强鼠情监测和人间鼠疫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 王鼎盛席进孝格鹏飞徐大琴盖永志
- 关键词:鼠疫鼠疫疫源地流行病学
- 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客观评价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结果2018年甘肃人间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人1584例,发病率为6.03/10万,每月均有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其中5-7月发病469例、占29.61%;白银市、张掖市和武威市共发病830例、占52.40%,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3.96%。结论与历年发病水平比较,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高发状态;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明确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切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 关宏席进孝王鼎盛周晓艳周巧玲赵琦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 甘南玛曲县及其周边地区鼠疫自然疫源性调查结果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调查玛曲及其周边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对自然景观、宿主动物、传播媒介等进行现场调查,对所获材料进行血清学和细菌学检验。结果 未检出IHA阳性血清,未分离出鼠疫菌,检出3份RIP阳性血清,但该地区自然景观及主要宿主动物分布和媒介蚤构成表明当地具备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的基本条件。结论 玛曲及其周边地区可能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建议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 梁效成鲁培俊吴得强裴小康李宝肃唐永姣盖永志张宏赵永玲苗克军曲红梅王鼎盛陈国娟
-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自然疫源性媒介蚤阳性血清
- 2016-2022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治项目监测结果,旨在为下一步修订防控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甘肃省2016-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以及各项目县(区)主动监测报告的当年人间布病病例数据录入Excel 2016软件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省布病流行概况以及布病防治项目覆盖范围、项目筛查发现病例数、健康教育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6-2022年,甘肃省86个县(区)有70~82个县(区)发现人间布病流行,布病防治项目覆盖17~43个县(区)。全省网络累计报告人间布病19855例,年均发病率为11.07/10万,年发病率范围为6.03/10万~20.89/10万,各年份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84,P<0.001)。全省项目县(区)通过主动监测,累计开展布病初筛(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433303人,阳性13277人,阳性率为3.06%(13277/433303);布病实验室确诊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阳性9967人,阳性率为2.30%(9967/433303),各年份间人群布病感染率(SAT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2,P<0.001)。项目县(区)主动监测累计发现布病确诊病例7481例,累计网络报告病例15794例,主动监测发现病例数占网络报告病例数的47.37%(7481/15794)。医务人员培训后布病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培训前的70.49%上升至培训后的88.89%;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63.49%上升至健康教育后的89.05%,行为形成率由62.84%上升至86.04%。结论2016-2022年,甘肃省人间布病疫情流行范围逐年扩大,防治项目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主动筛查发现病例占比偏低。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扩大项目覆盖,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宣教和行为干预及急性期患者随访管理等,尽早发现患者,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 汪杰王鼎盛牛丽霞关宏周晓艳赵琦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间
- 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探讨被引量:2
- 2003年
- 王鼎盛
-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师职能临床合理用药
- 2005—2010年甘肃省布鲁杆菌病爆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甘肃省人畜间布病爆发疫情专项调查和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分析,内容包括布病疫情爆发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和传染源情况等。结果2005—2010年,全省6个县(区)、7个乡(镇)、9个行政村出现8起人畜间布病爆发疫情,共确诊新发病人66例。传染源主要为小尾寒羊、绒山羊,其次为奶牛;爆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份;6年内新发病例的职业分布为农民59例,占89.39%(59/66);学生4例,占6.06%(4/66);牧民3例,占4.54%(3/66)。结论甘肃省近年来布鲁杆菌病爆发疫情较多,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 王鼎盛王建国刘广宇潘卫民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特征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