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艳
-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客观评价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现状,为进一步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结果2018年甘肃人间布鲁氏菌病新发病人1584例,发病率为6.03/10万,每月均有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生,其中5-7月发病469例、占29.61%;白银市、张掖市和武威市共发病830例、占52.40%,以农民发病为主、占83.96%。结论与历年发病水平比较,2018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疫情处于高发状态;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明确部门职责、密切配合,切实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 关宏席进孝王鼎盛周晓艳周巧玲赵琦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发病率
- 2018-2020年甘肃省布鲁氏菌病高发地区病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掌握甘肃省布鲁氏菌病(布病)高发地区人间布病的流行特征,为高发地区布病的精准化防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自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监测数据库收集2018-2020年甘肃省环县(东部)、瓜州县(西部)、张家川县(南部)、高台县(北部)和景泰县(中部)5个布病高发县的人间布病监测资料,描述性分析高发地区布病流行特征。结果2018-2020年甘肃省布病高发地区实验室确诊布病病例共787例,患病率为3.64%;各年患病率依次为2.63%(205/7780)、4.60%(327/7111)、3.78%(255/6746),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4,P<0.001)。环县、瓜州县、张家川县、高台县和景泰县的布病患病率分别为0.02%(1/4263)、3.67%(140/3817)、4.32%(182/4209)、4.89%(237/4847)和5.04%(227/4501),不同地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59,P<0.001);2018年以中部的景泰县患病率最高,2019、2020年逐渐向南部的张家川县和北部的高台县分散。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及职业人群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95、212.76、35.32、89.59、97.93,均P<0.001)。2018-2020年,<20(0.78%、6.36%、10.00%),40~<50岁年龄组(5.15%、7.03%、8.00%),学生及幼儿(0.58%、9.20%、13.64%),干部(2.86%、4.55%、10.53%)布病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χ^(2)_(趋势)=21.55、7.00、30.63、2.01,均P<0.001)。结论甘肃省布病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的增长阶段,疫区逐渐分散;且病例逐渐年轻化,重点职业人员由农牧民向社会工作人员转变。建议增加监测范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控意识。
- 关宏牛丽霞周晓艳赵琦马明辉席进孝王鼎盛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患病率
- 2018-2022年甘肃省医疗卫生机构布鲁氏菌病检测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 2024年
- 目的调查分析2018—2022年甘肃省医疗卫生机构布鲁氏菌病(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现状,以及其对布病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影响,为制定布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7个市(州)11个县(区)作为调查点,现场调查医疗卫生机构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回顾性调查2018—2022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布病检测情况,收集传染病报告系统人间布病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数据,分析县级医疗机构布病实验室检测数量与全省布病报告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调查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具备布病初筛和确诊实验检测能力,具备病原学检验能力机构比例分别为57.14%、9.09%。市级医院有60.00%的综合性医院和16.67%的专科医院具备布病确诊实验和病原学检验能力,县级医院有45.45%的具备布病血清学初筛和确诊实验能力。只有4.55%的乡镇卫生院有布病初筛检验能力。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控实验室盲样检测结果正确率均在95.24%以上。2018—2022年,调查地区(县)级医疗机构开展布病确诊实验检测的机构比例从8.70%增加到了43.48%,年检测数量从55份增加到了13465份,检测阳性数从39份增加到了3220份,检测阳性率从70.91%下降到了23.92%。全省布病监测系统敏感性升高,报告发病率从2018年的5.77/10万增加到了2022年的20.03/10万。近5年实验室布病检测数量与全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存在强相关性(r=0.981,P<0.01),为正相关关系。结论甘肃省开展布病实验室检测的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比例低,近几年甘肃省人间布病疫情实际流行程度比监测系统报告情况严重。建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疫情源头防控工作。
- 王平贵何爱伟牛丽霞周晓艳赵琦马明辉关宏冯宇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 2016-2022年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治项目监测结果,旨在为下一步修订防控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甘肃省2016-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信息数据以及各项目县(区)主动监测报告的当年人间布病病例数据录入Excel 2016软件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省布病流行概况以及布病防治项目覆盖范围、项目筛查发现病例数、健康教育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16-2022年,甘肃省86个县(区)有70~82个县(区)发现人间布病流行,布病防治项目覆盖17~43个县(区)。全省网络累计报告人间布病19855例,年均发病率为11.07/10万,年发病率范围为6.03/10万~20.89/10万,各年份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84,P<0.001)。全省项目县(区)通过主动监测,累计开展布病初筛(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433303人,阳性13277人,阳性率为3.06%(13277/433303);布病实验室确诊试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阳性9967人,阳性率为2.30%(9967/433303),各年份间人群布病感染率(SAT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2,P<0.001)。项目县(区)主动监测累计发现布病确诊病例7481例,累计网络报告病例15794例,主动监测发现病例数占网络报告病例数的47.37%(7481/15794)。医务人员培训后布病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培训前的70.49%上升至培训后的88.89%;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63.49%上升至健康教育后的89.05%,行为形成率由62.84%上升至86.04%。结论2016-2022年,甘肃省人间布病疫情流行范围逐年扩大,防治项目覆盖范围相对较小,主动筛查发现病例占比偏低。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扩大项目覆盖,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宣教和行为干预及急性期患者随访管理等,尽早发现患者,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 汪杰王鼎盛牛丽霞关宏周晓艳赵琦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间
- 2021-2022年甘肃省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2021—2022年甘肃省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监测数据,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21—2022年甘肃省人畜间布病疫情报告数据录入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人间布病疫情三间分布、畜间感染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21—2022年,甘肃省共累计报告人间布病新发病例9830例,不同年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41,P<0.05)。全省报告家畜布病监测阳性27875只/头。全年均有布病疫情发生,其中6—7月为人间病例报告最多月份,最高发病年龄段在50~59岁(3550例),占36.11%,男女性别比为2.67∶1。病例职业分类构成前5位依次为农民(8643例,87.92%)、牧民(231例,2.35%)、学生(198例,2.01%)、家务及待业(197例,2.00%)、工人(103例,1.05%)。人间布病连续2年市、州发病率位居前6位的分别是张掖市、金昌市、酒泉市、白银市、庆阳市、临夏州。各市、州两年人间布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9,P<0.05)。畜间病畜数据前7位的地区依次为庆阳市(20574只/头)、张掖市(2465只/头)、酒泉市(1650只/头)、白银市(1229只/头)、定西市(528只/头)、嘉峪关市(506只/头)、兰州市(42只/头)。阳性畜种类3种,分别为羊、牛(奶牛及其他品种牛)、骆驼。其中检出羊阳性样品27358份,占98.15%(27358/27875);检出奶牛阳性样品255份,占0.92%(255/27875);其他品种牛阳性样品78份,占0.28%(78/27875);骆驼阳性样品184份,占0.66%(184/27875)。结论甘肃省人间布病疫情持续上升,疫情以散发为主。动物布病阳性率持续下降,部分地区人间和畜间疫情流行趋势相背离。应加强源头管控、疫情监测、宣传教育力度和重点人群行为干预,严格落实布病综合防控措施。
- 王鼎盛牛丽霞王平贵张蕙关宏周晓艳赵琦马明辉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 2023年甘肃省平凉市2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处置与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2023年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和泾川县两自然村2起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暴发原因,提出防控建议,为今后预防和控制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起暴发疫情进行溯源和传染途径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内容和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华亭市某自然村暴发疫情共发现确诊病例4例,其中3例农民,1例学生;病例发病时间为2023年1月28日至3月27日;畜间检测结果显示家养13只羊为布病阳性。泾川县某自然村暴发疫情共发现确诊病例3例,其中2例农民,1例学生,病例发病时间为2023年5月18日至6月7日;畜间血清学检测家养1头牛显示为布病阳性。结论平凉市2起布病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密切接触家养病牛羊及其流产物而导致。建议加强农村地区尤其是养殖散户的布病宣传教育,畜牧部门规范调运检疫流程,联防联控,共同保障人民健康。
- 周晓艳吕粉琴吕小江宋丽娜牛丽霞王平贵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布鲁菌病气阴两虚证用药规律
- 2024年
-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布鲁菌病气阴两虚证遣方用药规律,旨在为中医辨证施治,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布鲁菌病气阴两虚证的文献和医案,筛选建库,结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通过用药频次、关联规则分析法、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对处方用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筛选出布鲁菌病气阴两虚证的组方35首,涉及药物43味,药用频次157次,其中频次在10上的药物5味,分别为黄芪(12)、麦冬(12)、甘草(11)、当归(11)、党参(11)。相关症状出现48条,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11条,涉及总频次累计156次。单一症状频次在5以上的总共出现91次,占总数的58.3%。药对组合得出30条数据,包含药物7味。其中2味药对10组,频率前5位分别为麦冬-黄芪,黄芪-当归,麦冬-党参,麦冬-甘草,麦冬-当归组合;3味药组10组,频率前5位分别为麦冬-黄芪-当归,麦冬-党参-黄芪,麦冬-黄芪-甘草,党参-黄芪-当归,黄芪-甘草-当归组合;4味药组9组,频率前2位分别为麦冬-党参-黄芪-当归,麦冬-黄芪-甘草-当归组合;5味药组1组;得出4个新处方,处方1以党参、白术、白芍、黄柏为主组合而成。处方2以当归、茯苓、肉苁蓉、生姜为主组合而成。处方3以五味子、秦艽、南沙参、赤芍为主组合而成。处方4为穿山龙、川芎、赤芍、生地黄为主组合而成。结论 处方1中党参、白术、白芍以“补阴八珍汤”为组成基础。处方2中肉苁蓉、生姜以补脾温肾的组成基础。处方3以五味子、秦艽、南沙参、赤芍养阴清热的方药为组成基础,处方4穿山龙、川芎、赤芍、生地黄为滋阴活血通络止痛药物组成。
- 王鼎盛赵天莹何琼赵琦席进孝关宏周晓艳
- 关键词:布鲁菌病气阴两虚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用药规律
- 布鲁杆菌病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回顾探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人间布鲁杆菌病规律,有助于祖国医学在后续临床治疗布病过程中提高辨证准确性和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方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文献,进行归纳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中医药治疗布病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布鲁氏杆菌病人根据病程和主要症状体征可以分为8类,依据中医理论分析,急性期分为3类,分别是寒热夹杂证型类、湿热内蕴证型类、热淤阻型证类;慢性期分为5类,分别为虚证型,湿浊型、湿热型、血瘀脉络型、痹症型。结论布鲁氏杆菌病的症状组合规律和中医辨证密切相关,准确科学发热证候特征可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 王鼎盛赵天莹何琼席进孝王小荣关宏周晓艳赵琦
-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中医辨证论治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用药规律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方药特征信息,探索组方用药规律,挖掘有效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查阅资料,收集关于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文献和医案,筛选治疗该病证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方药特征数据库,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法、改进互信息法、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对处方用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布以及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等。结果:筛选出关于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的组方41首,中药64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五味中药为桃仁、川芎、当归、红花、秦艽,并获得核心药物组合14个,用药规则以红花、川芎、丹参、桃仁、当归、地龙、秦艽之间的配合为主,得出7个新的处方。结论: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主要以补血活血,疏经行气通络为治疗原则,且活血药与补血药、活血药与祛风湿药、活血药与通络药之间多以“相须”“相使”为主,为临床用药规律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王鼎盛赵天莹何琼席进孝王小荣关宏周晓艳赵琦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瘀血阻络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用药规律的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用药规律,挖掘有效的药物组合及新处方。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并查阅资料,收集关于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文献和医案,筛选治疗该病证的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方药特征数据库,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法、熵层次聚类等方法,对处方用药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对用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进行挖掘等。结果:肝肾亏虚的症状出现54条,症状频次总共224次,其中频率在5以上的18条,总共出现147次,占总数的65.6%。筛选出关于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的组方17首,中药38味,使用频次最高的5味中药为牛膝、枸杞子、当归、续断、桑寄生,并取得核心药物组合14条,药物规则主要为牛膝、党参、续断、当归、桑寄生、枸杞子、黄精之间的组合,核心组合4条、得出2个新的处方。结论: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用药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养气血之品为主,新方组成体现了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可使肝肾强、风湿除而血气足、痹痛愈。
- 王鼎盛赵天莹何琼席进孝王小荣关宏周晓艳赵琦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肝肾亏虚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数据挖掘用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