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丛丛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睡病
  • 4篇发作性
  • 4篇发作性睡病
  • 2篇中医
  • 1篇多寐
  • 1篇早发型
  • 1篇症状
  • 1篇证候
  • 1篇证候学
  • 1篇证候学特点
  • 1篇证论治
  • 1篇证型
  • 1篇体质
  • 1篇中医认识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型
  • 1篇中医治疗
  • 1篇临床症状
  • 1篇辨证
  • 1篇辨证论治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董丛丛
  • 3篇王少杰
  • 2篇柳洪胜
  • 2篇王春玲
  • 2篇白文
  • 2篇杨嘉颐
  • 2篇戴中

传媒

  • 2篇中医杂志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早发型发作性睡病的证候学特点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比较分析早发型及晚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证候学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方法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其中15岁以下起病的早发型患者61例,平均发病年龄(9.36±2.69)岁;15岁以上起病的晚发型患者27例,平均发病年龄(19.78±6.11)岁。制定并采用统一的中医证候学观察表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分析证型学观察结果。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PSS 12.0进行分析。结果①全部患者均有嗜睡。两组患者肌无力、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的发生率相近(P均(0.05)。②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者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虚湿困(83.6%)。晚发型患者仅有2例患者为脾虚湿困证,而湿热困脾证、脾虚肝旺证、痰浊蒙遮清窍证以及胆热痰扰证构成比率明显高于早发型患者(P均(0.05)。两组脾肾阳虚证、瘀阻脑窍证构成无显著差异。结论早发型睡病证候表现多以脾虚为本、痰湿为标,可能与体质因素关系密切。
白文戴中柳洪胜王春玲董丛丛杨嘉颐王少杰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证候学体质
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认识及治疗概况被引量:9
2008年
王少杰董丛丛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多寐中医治疗
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证候学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的证候学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方法将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作为一个研究队列进行证候学观察,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分析该病的核心症状和伴随症状。结果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包括发作性嗜睡(88例)、肌无力(73例)、睡眠幻觉(29例)、睡瘫(27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证候类型包括脾虚湿困(53例)、湿热困脾(9例)、脾虚肝旺(8例)、脾肾阳虚(4例)、痰浊蒙窍(6例)、瘀阻脑窍(4例)、胆热痰扰(5例)。结论发作性睡病的核心症状以发作性嗜睡为主,包括肌无力、睡眠幻觉、睡瘫,可单独或联合出现,其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虚湿困。
戴中白文柳洪胜王春玲董丛丛杨嘉颐王少杰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病因病机
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证候学观察
目的:统计分析于我院就诊的8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从而为今后临床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纳入病例进行发作性睡病证候学观察表的填写。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症状资料,进行...
董丛丛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中医证型辨证论治临床症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