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豪

作品数:103 被引量:433H指数:10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7篇肝炎
  • 38篇细胞
  • 30篇乙型
  • 29篇乙型肝炎
  • 26篇慢性
  • 22篇血清
  • 20篇淋巴
  • 20篇淋巴细胞
  • 18篇结核
  • 17篇杆菌
  • 16篇肝炎患者
  • 15篇慢性乙型
  • 15篇慢性乙型肝炎
  • 13篇蛋白
  • 12篇乙型肝炎患者
  • 9篇荧光免疫分析
  • 9篇时间分辨荧光
  • 9篇时间分辨荧光...
  • 9篇时间分辨荧光...
  • 9篇免疫分析

机构

  • 70篇无锡市传染病...
  • 29篇无锡市第五人...
  • 13篇江苏省原子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无锡市第一人...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东华大学
  • 1篇无锡出入境检...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无锡市第九人...

作者

  • 99篇裴豪
  • 24篇杨小娟
  • 23篇陆忠华
  • 19篇刘君
  • 19篇蒯守刚
  • 17篇钱金娟
  • 14篇朱银芳
  • 13篇顾锡炳
  • 12篇胡敏涛
  • 12篇曹立森
  • 10篇季瑞云
  • 9篇黄飚
  • 9篇黄利华
  • 8篇朱岚
  • 8篇吴国荣
  • 8篇华忠
  • 8篇陈凯红
  • 7篇蒋祥虎
  • 7篇陈卫
  • 7篇张时良

传媒

  • 9篇中华传染病杂...
  • 8篇中国实验诊断...
  • 7篇临床肝胆病杂...
  • 7篇检验医学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5篇标记免疫分析...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肝脏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15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TL表面PD-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素抗病毒的机制。方法69例CHB患者,HBVDNA≥104拷贝/ml,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69例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4例,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600mg,静脉滴注,每131次,1个月后改为苦参素胶囊200mg口服,每日3次,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m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35例,只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用法用量同治疗组。分析比较3个月后患者的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一1表达、非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和HBV特异性CTL水平,HBVDNA和HBeAg阴转率及肝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较治疗前下降(t=2.39,P〈0.05),也较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下降(t=2.26,P〈0.05),HBV特异性CT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3.01,P〈0.01),也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t=2.65,P〈0.05)。非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HBVDNA〈500拷贝/m1)11例(32.35%),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例,占5.71%),=7.99,P〈0.01,HBeAg阴转9例(26.47%),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例,占2.86%),X2=7.75,P〈0.01。结论苦参素通过下调CHB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面PD-1表达,提高HBV特异性CTL水平,是苦参素清除或抑制CHB患者HBV的可能机制之一。
朱银芳顾锡炳杨小娟华忠陆忠华张波吴航源蒋亦明陈浩坤裴豪徐月琴
关键词:苦参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EG-IFNα-2b治疗前后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自然杀伤(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变化;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IL-2、IL-6、IL-10的变化。结果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NK细胞、CTL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后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CD3+、CD4+、NK细胞、CD4+/CD8+及IFN-γ、IL-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8+、CTL及IL-6、IL-10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b治疗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通过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CTL及血清IFN-γ、IL-2、IL-6、IL-10的变化,可以预测患者干扰素治疗的近期疗效。
胡敏涛毛燕群裴豪汪铮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类
16例非结核分支杆菌药敏特点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我院2008~2010年非结核分支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无锡市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实验室所做结核分支杆菌药敏试验的279例菌株用TCH和PNB进行菌型初步鉴定,采用绝对浓度法对十...
刘君蒯守刚裴豪陈燕燕
关键词:非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药敏试验
三磷酸腺苷发光法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与罗氏固体培养法比较,评估三磷酸腺苷发光法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三磷酸腺苷发光法与罗氏固体培养法同时检测和分析149例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结果三磷酸腺苷发光法与罗氏固体培养法的一致率为92.6%(138/1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P=0.45)。三磷酸腺苷发光法检测时间为(6.6±2.1)d,明显快于传统罗氏固体培养法的28 d(t=422.7,P<0.001)。结论与常规检测方法比较,三磷酸腺苷发光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对耐多药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和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的控制有很大帮助,适合实验室开展。
刘君胡嘉波裴豪蒯守刚陈丽艳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机制研究被引量:50
2012年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分离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PCR、DNA测序分析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基因型,采用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研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和遗传关系。结果临床分离的14株泛耐药菌株,均表现多药耐药性,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扩增显示,均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析,14株菌分别属于10个流行克隆型。结论医院出现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KPC-2,是泛耐药大肠埃希菌介导,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裴豪范明黄梅尤金炜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抗药性
流式细胞术细胞因子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CFC)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探讨该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BV核心抗原表位肽eore18-27设计CFC分析法,检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γ-干扰素(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结果19例急性乙型肝炎、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FC分析法能在体外直接检测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应答状况。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强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裴豪杨小娟钱金娟季瑞云蒋祥虎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乙型肝炎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派罗欣对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入组65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派罗欣治疗,治疗组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48周,比较2组之间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和肝脾B超检查的结果。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ALB有明显升高,血清纤维化4项指标PCⅢ、Ⅳ-C、LN和HA均有明显改善,B超显示门静脉直径、脾脏厚度和脾静脉内径均有明显缩小。而对照组ALT、AST、TBIL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但ALB没有明显升高,血清纤维化4项指标中也仅有PCⅢ和HA获得改善,B超显示只有门静脉直径缩小。更为重要的是,治疗4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BIL有明显下降,ALB有明显升高,肝纤维化4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派罗欣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比单用派罗欣有更为明显的改善肝脏功能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黄利华胡敏涛姚上志张波蒲云川裴豪
关键词:扶正化瘀胶囊派罗欣丙型肝炎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HBV特异性CTL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细胞因子测定法(CFC)检测157例HBV感染者(包括急性乙型肝炎20例、慢性乙型肝炎1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22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和部分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HBV特异性CTL的表达。组间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分别为(2.87±0.94)%、(3.53±1.56)%、(4.59±2.98)%和(3.65±1.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0.60)%(t值分别为2.04、5.97、3.30和3.17,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TL为(0.189±0.152)%、(0.103±0.110)%、(0.118±0.120)%和(0.098±0.101)Yo,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0.815±0.360)%(t值分别为10.09、11.87、9.17和8.96,P%0.01)。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HBV特异性CTL的表达高于外周血。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D8^+T淋巴细胞在机体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裴豪陆忠华钱金娟杨小娟蒋祥虎曹立森
关键词:CD4阳性T淋巴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基因变异对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HBV前C/BCP区基因变异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HBV核心抗原表位肽core18-27,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CFC)分析法检测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特异性CTL,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54例CHB患者中G1896A突变毒株21例,占38.9%;1762/1764位核苷酸联合突变26例。占48.1%;3位点同时突变毒株13例,占24.1%。3种变异株体外HBV核心抗原表位肽core18-27刺激后,特异性CTL水平[(0.41±0.09)%、(0.36±0.08)%、(0.48±0.08)%]显著高于野毒株[(0.11±0.06)%,P<0.05]。结论G1896A变异及1762/1764位核苷酸联合突变能显著增强特异性CTL水平,在CHB患者病情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杨小娟吴国荣裴豪钱金娟季瑞云
关键词:基因乙型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
2002年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组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其中TGF-β1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肝纤维化介质,它能促进各种细胞外基质(ECM)如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蛋白多糖的表达,并抑制这些蛋白的降解[1].
钱金娟裴豪
关键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慢性肝病肝纤维化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