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川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昼夜节律
  • 4篇轮班工作
  • 4篇节律
  • 3篇针刺
  • 3篇针刺调整
  • 3篇节律紊乱
  • 2篇蛋白
  • 2篇电针
  • 2篇再同步
  • 2篇时相
  • 2篇昼夜节律紊乱
  • 2篇反应蛋白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应激
  • 1篇整体辨证
  • 1篇治疗贲门失弛...
  • 1篇失弛缓症
  • 1篇视交叉
  • 1篇视交叉上核
  • 1篇输出信号

机构

  • 8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谢川
  • 6篇蔡定均
  • 6篇周奇志
  • 4篇魏焦禄
  • 4篇朱丽
  • 3篇谢昊麟
  • 2篇刘旭光
  • 2篇方杨琪
  • 2篇赵纪岚
  • 2篇彭晓华
  • 1篇杜大林
  • 1篇赵征宇
  • 1篇马维骐
  • 1篇贾波

传媒

  • 1篇四川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4篇2011
  • 4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揭示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方法: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模拟慢性轮班工作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相位转移后节律再同步的影响。结果:在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金黄地鼠的活动均向前漂移。不同批次不同组动物的平均漂移幅度在156.14-586.00min之间。在ZT16(24:00)、ZT0(8:00)针刺,与自然恢复组比较,针刺组再同步所用天数虽小于自然恢复组,但是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ZT4(12:00)、ZT8(16:00)、ZT12(4:00)3个时相点针刺有明显促进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再同步的作用,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ZT20针刺后,针刺组重导引所用天数略长于自然恢复组,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有肯定的促进节律再同步的作用;针刺导引节律再同步的作用具有依时相性。
蔡定均魏焦禄赵纪岚谢川刘旭光朱丽周奇志
关键词:针刺昼夜节律紊乱再同步轮班工作
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金黄地鼠驯化,使其轮转活动与光暗同步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自然恢复组8只...
朱丽蔡定均彭晓华周奇志谢川魏焦禄
关键词:电针轮班工作超敏C反应蛋白
文献传递
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及其对生物钟基因Per1作用的研究
目的:针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的调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方法:将叙利亚金黄地鼠驯化与LD同步后,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对比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
谢川
关键词:昼夜节律视交叉上核相位转移
文献传递
心理应激与免疫被引量:8
2010年
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做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目前心理应激对免疫的作用已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将近年来心理应激所致免疫抑制与增强的研究进行综述。
谢川周奇志谢昊麟蔡定均赵征宇方杨琪
关键词:心理应激免疫
刺灸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体会
2010年
笔者接诊两名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过辨证分析确定病机为肝气郁结化火克伐脾土太过,致脾胃虚弱,以解郁平肝、宽胸降气、温补脾阳为治疗原则,将针刺法和灸法结合应用,并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烧山火"及导气等复式针法的操作,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因此在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时应该标本兼顾,去标实而填本虚,从整体辨证进行治疗。
谢昊麟马维骐贾波谢川杜大林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整体辨证刺法灸法
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金黄地鼠驯化,使其轮转活动与光暗同步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自然恢复组8只和针刺组8只。空白组采用正常光照,于第10天采取血清;模型组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于第11天取样;针刺组于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2:00)电针针刺"百会"、"长强"15 min,每天一次,连续3天,处理完即取样;自然恢复组于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2:00)用自制固定器固定15 min,与针刺组同步进行,处理完即取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的hs-CRP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和针刺组的hs-CRP较模型组均降低,但自然恢复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具有降低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
朱丽蔡定均彭晓华周奇志谢川魏焦禄
关键词:电针轮班工作
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研究
目的:揭示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方法: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模拟慢性轮班工作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相位转移后节律再同步的影...
蔡定均魏焦禄赵纪岚谢川刘旭光朱丽周奇志
关键词:针刺昼夜节律紊乱再同步轮班工作
文献传递
下室旁区调节昼夜节律的相关研究探讨
2010年
回顾及总结了近2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下室旁区调节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下室旁区作为视交叉上核重要的输出途径之一,尽管其在调节昼夜节律(如下室旁区的腹侧神经元控制睡眠和觉醒周期节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将为进一步探索其路径和机制提供了思路。
谢川蔡定均周奇志谢昊麟方杨琪
关键词:昼夜节律输出信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