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丽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轮班工作
  • 4篇电针
  • 3篇节律
  • 3篇节律紊乱
  • 2篇蛋白
  • 2篇再同步
  • 2篇针刺
  • 2篇针刺调整
  • 2篇时相
  • 2篇昼夜节律
  • 2篇昼夜节律紊乱
  • 2篇反应蛋白
  • 1篇电针疗法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形态学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推拿
  • 1篇针灸推拿专业
  • 1篇针灸学

机构

  • 9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朱丽
  • 6篇蔡定均
  • 6篇魏焦禄
  • 5篇周奇志
  • 4篇谢川
  • 3篇刘旭光
  • 3篇彭晓华
  • 2篇赵纪岚

传媒

  • 2篇2011’四...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 7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资冲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
【目的】在前期资冲汤促卵泡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资冲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研究。【方法】1、病例来源:搜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导师门诊诊断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病例,进行...
朱丽
关键词: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肾虚
间使透刺支沟的解剖学基础
间使透支沟贯穿前臂,结构较复杂,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同单刺间使穴、支沟穴不一样。本实验在人体标本上进行了该组透穴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
朱丽
关键词:解剖学人体标本形态学
文献传递
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中CD4、CD8、CEM/CD8的影响
本实验通过研究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中CD4、CD8、CIM/CD8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针灸预防轮班工作者罹患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性疾病等提供实验依据。
蔡定均朱丽彭晓华周奇志魏焦禄刘旭光
关键词:电针疗法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揭示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方法: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模拟慢性轮班工作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相位转移后节律再同步的影响。结果:在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金黄地鼠的活动均向前漂移。不同批次不同组动物的平均漂移幅度在156.14-586.00min之间。在ZT16(24:00)、ZT0(8:00)针刺,与自然恢复组比较,针刺组再同步所用天数虽小于自然恢复组,但是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ZT4(12:00)、ZT8(16:00)、ZT12(4:00)3个时相点针刺有明显促进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再同步的作用,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ZT20针刺后,针刺组重导引所用天数略长于自然恢复组,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有肯定的促进节律再同步的作用;针刺导引节律再同步的作用具有依时相性。
蔡定均魏焦禄赵纪岚谢川刘旭光朱丽周奇志
关键词:针刺昼夜节律紊乱再同步轮班工作
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金黄地鼠驯化,使其轮转活动与光暗同步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自然恢复组8只...
朱丽蔡定均彭晓华周奇志谢川魏焦禄
关键词:电针轮班工作超敏C反应蛋白
文献传递
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在针灸推拿专业本科《实验针灸学》教学中进行创新型设计性实验的实践,发现创新型设计性实验教学在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研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科学研究素质方面作用突出,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魏焦禄朱丽蔡定均
关键词: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针灸推拿专业
电针调整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及其对SCN内PER1蛋白稳定性调控作用的研究
目的:揭示电针调整金黄地鼠迟后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及作用机制。  方法:导引叙利亚金黄地鼠转轮活动与光暗周期同步,运用定期推迟8小时关灯的方法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比较研究不同时相点电针“百会”穴、“长强”...
朱丽
关键词:节律紊乱
文献传递
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研究
目的:揭示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方法: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模拟慢性轮班工作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相位转移后节律再同步的影...
蔡定均魏焦禄赵纪岚谢川刘旭光朱丽周奇志
关键词:针刺昼夜节律紊乱再同步轮班工作
文献传递
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金黄地鼠驯化,使其轮转活动与光暗同步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自然恢复组8只和针刺组8只。空白组采用正常光照,于第10天采取血清;模型组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于第11天取样;针刺组于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2:00)电针针刺"百会"、"长强"15 min,每天一次,连续3天,处理完即取样;自然恢复组于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2:00)用自制固定器固定15 min,与针刺组同步进行,处理完即取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的hs-CRP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和针刺组的hs-CRP较模型组均降低,但自然恢复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具有降低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
朱丽蔡定均彭晓华周奇志谢川魏焦禄
关键词:电针轮班工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