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涌泉

作品数:531 被引量:2,855H指数:2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3篇期刊文章
  • 85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8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70篇动脉
  • 141篇血管
  • 131篇下肢
  • 116篇缺血
  • 85篇细胞
  • 79篇糖尿
  • 78篇糖尿病
  • 78篇外科
  • 77篇腔内
  • 70篇下肢缺血
  • 58篇手术
  • 57篇干细胞
  • 54篇静脉
  • 52篇干细胞移植
  • 49篇细胞移植
  • 49篇闭塞性
  • 48篇糖尿病足
  • 47篇动脉硬化
  • 43篇下肢动脉
  • 42篇性疾病

机构

  • 478篇首都医科大学...
  • 9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9篇北京理工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7篇中国药品生物...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湖北文理学院
  • 6篇北京电力医院
  • 5篇苏州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华医学会
  • 3篇北京宣武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28篇谷涌泉
  • 263篇汪忠镐
  • 248篇郭连瑞
  • 226篇张建
  • 162篇李建新
  • 156篇崔世军
  • 143篇郭建明
  • 137篇佟铸
  • 130篇齐立行
  • 121篇俞恒锡
  • 102篇李学锋
  • 74篇张建
  • 72篇吴英锋
  • 67篇陈兵
  • 62篇罗涛
  • 51篇武欣
  • 50篇高喜翔
  • 45篇齐一侠
  • 31篇张淑文
  • 27篇杨盛家

传媒

  • 38篇中华普通外科...
  • 37篇介入放射学杂...
  • 36篇中国微创外科...
  • 23篇中国普通外科...
  • 19篇中国医师杂志
  • 16篇中华外科杂志
  • 16篇中国修复重建...
  • 16篇国际外科学杂...
  • 15篇中国血管外科...
  • 14篇中国临床康复
  • 13篇中国普外基础...
  • 10篇临床外科杂志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2015国际...
  • 7篇中国临床医生...
  • 7篇中国实用外科...
  • 7篇现代生物医学...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7篇第四届全国糖...
  • 6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1篇2022
  • 17篇2021
  • 22篇2020
  • 28篇2019
  • 17篇2018
  • 20篇2017
  • 21篇2016
  • 33篇2015
  • 27篇2014
  • 26篇2013
  • 33篇2012
  • 23篇2011
  • 40篇2010
  • 36篇2009
  • 23篇2008
  • 47篇2007
  • 38篇2006
  • 31篇2005
5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臀部外伤9年后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破裂出血
臀动脉瘤,包括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发病率不到全身动脉瘤发病率的1%,通常穿透性损伤(包含医源性损伤)是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原因。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罕见,仅偶见个案报道。本例患者9年前有明确的臀部刀扎伤,臀...
吴英锋谷涌泉郭连瑞许建军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
多发性大动脉炎外科治疗的进展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 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动脉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如头臂干、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肾动脉,以及冠状动脉、肺动脉等。好发于东南亚青年女性,南非、印度...
谷涌泉张建汪忠镐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外科治疗动脉阻塞发病机制影像诊断
文献传递
犬骨髓源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的动态研究
目的:应用离体培养法培养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并动态观察扩增效能。 方法:2004.4—2004.12,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实验室,老年所多肽实验室细胞培养平台。使用条件培养基和纤维连接蛋白培养骨髓...
吴英锋万岁桂李建新汪忠镐张建谷涌泉郭连瑞陈兵罗涛孙雪崔叶青吴燕川
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细胞扩增骨髓移植组织缺血
文献传递
浅谈带教重症监护室实习临床药师的几点体会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带教重症监护室(ICU)实习临床药师的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疾病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药物在临床的灵活运用;再以药物为基础横向比较同类药物的特点和以疾病为基础纵向总结治疗这一疾病的所有药物,让实习临床药师能针对性掌握药物,做到个体化用药。结果和结论:使得临床药师对病人达到个体化合理用药的目的,并对药物的应用进一步加深理解。最终以疾病为中心建立临床思维,并根据疾病需要对药物进行横向和纵向总结的教学模式,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王春梅褚燕琦张建李建新贾建国谷涌泉
关键词:临床药师重症监护室教学以问题为中心
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致颅内缺血14例临床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导致颅内缺血的血管旁路术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14例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致颅内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14例均采用动脉旁路术,其中单侧颈总动脉闭塞且willis环不完整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搭桥5例;双侧颈总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单侧颈内动脉搭桥5例;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双侧腋动脉搭桥1例;单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且willis环完整行升主动脉-双侧腋动脉搭桥3例。结果 14例病人手术成功,共搭桥18条人工血管,1例术后出现右下肺感染及胸腔积液,1例术后人工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病人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0例、好转3例、无变化1例,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2.9%(13/14),人工血管通畅率为94.4%(17/18)。随访5~115个月,1例在术后5个月突发脑出血死亡,3条血管分别在术后6、66、79个月发生单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闭塞,其余13条人工血管通畅,通畅率为81.3(13/16)。结论大脑willis环完整性对Ⅰ型头臂型大动脉炎导致颅内缺血的血管旁路术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刘一人谷涌泉郭连瑞崔世军齐立行佟铸郭建明高喜翔张建汪忠镐
关键词:头臂型大动脉炎血管旁路术
腹主动脉瘤手术适应证及形态学破裂风险评估的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干预阈值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以及AAA形态学破裂风险评估方面的新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关于特定人群的AAA患者以及特殊形态学特征AAA的破裂风险的国内外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进一步降低干预阈值后,特定亚组的无症状患者同样可能从AAA手术中获益。同时,除了瘤体最大径外,瘤体真实几何形态、瘤壁厚度、附壁血栓等形态学因素对于AAA的破裂风险同样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结论制定基于AAA患者实际情况的个体化破裂风险评估方案,能更准确地服务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李立强谷涌泉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索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特点.方法 对28例经药物球囊治疗并完成6~13个月随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成功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病变主要位于股浅动脉,根据病变程度按泛大西洋协会间共识(TASC)Ⅱ分级分为A、B、C、D组.术后6、9、12个月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100%、86.4%及76.9%.术后12个月,A、B组合并通畅率92.8%,C、D两组合并的通畅率为66.7%(P<0.05);术后9个月,药物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的血管通畅率为85.7%,单纯药物球囊扩张的通畅率为86.7%(P>0.05);5例斑块减容加药物球囊成形患者靶血管通畅率达100%;10例单纯药物球囊成形(不含支架内病变)患者,靶血管通畅率为80%(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具有明显优势,而减容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成形可能是目前最理想的介入治疗方式.
齐立行谷涌泉郭连瑞崔世军佟铸杨盛家齐一侠
关键词:气囊扩张术药物洗脱支架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被引量:12
2015年
下肢重度缺血是指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下肢的静息痛、溃疡和(或)坏疽,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导致下肢重度缺血的主要疾病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其中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下肢缺血导致的重度缺血日益受到重视。尽管随着传统外科技术和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进步,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但下肢重度缺血的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医师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谷涌泉佟铸郭连瑞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重度缺血干细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腔内治疗下肢动脉缺血
骨髓刺激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是近年来令人关注的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骨髓刺激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它具有抽取骨髓血少、获得细胞量多且安全性高的优点。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骨髓刺激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促进肢体缺血改善的机制。
佟铸谷涌泉李建新张建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下肢缺血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大鼠后肢缺血被引量:44
2005年
目的:探讨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两种途径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后肢缺血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02/06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动物室完成。通过切除股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制作Lewis大鼠单侧后肢缺血模型,7d后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取自同系健康大鼠的四肢长骨,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26只Lewis大鼠随机分成局部肌肉注射细胞移植组(实验组Ⅰ,n=8)和局部肌肉注射无血清IMDM培养基组(对照组Ⅰ,n=5);动脉腔内注射细胞移植组(实验组Ⅱ,n=8)和腔内注射无血清IMDM培养基组(对照组Ⅱ,n=5)。实验组每只大鼠移植5×106骨髓单个核细胞。在移植后4周测定双侧后肢皮肤温度差、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皮肤灌注量,免疫组化染色计数毛细血管数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观察血管新生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两种移植途径对下肢缺血的不同治疗作用。结果:所有大鼠未出现后肢坏疽。移植后4周双侧后肢皮肤温度差实验组Ⅰ为0.90±0.17,对照组Ⅰ为2.54±0.14;实验组Ⅱ为1.01±0.22,对照组Ⅱ为2.84±0.2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低(P<0.05)。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显示双侧后肢皮肤灌注量之差实验组Ⅰ为18.0±5.6,对照组Ⅰ为32.1±9.4;实验组II为21.8±7.1,对照组Ⅱ为28.6?
郭连瑞谷涌泉张建张淑文吴英锋崔叶青郭德玉汪忠镐
关键词:骨髓细胞缺血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