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旺龙 作品数:22 被引量:60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湖南省科技厅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后腹膜包裹法治疗输尿管长段撕脱伤5例报道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后腹膜包裹法治疗输尿管长段撕脱伤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共诊治5例输尿管镜取石术中并发输尿管长段撕脱伤患者,均采用输尿管置内支架管,5-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输尿管断端恢复输尿管连续性,后腹膜全程包裹输尿管,输尿管内支架3个月后拔除。结果 1例患者拔除输尿管内支架管并发伤侧肾轻度积水,随访1年肾积水无加重;4例患者拔除输尿管内支架管后伤侧肾积水较术前均减轻,随访肾积水无加重。无伤侧肾感染患者。结论后腹膜包裹法可作为治疗输尿管长段撕脱伤的一种手术方式。由于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明确该手术方式优势和长期效果。 陈善群 陈晓峰 徐清伟 邓旺龙 邹义华 李强 许良余 王栋 郭小勇关键词:输尿管 撕脱 犬尿道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制作犬尿道狭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雄性成年犬15只,10g/L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后,切开阴茎腹侧包皮,逆行尿道造影,随机抽取3只犬设为对照组,同步观察,余12只犬为试验组,以好克公司F10小儿电切镜直视下行前尿道电切术。术后第15和30天时分别麻醉动物,做尿道镜及尿道造影检查,评价模型制作效果。结果1只(8.3%)犬死于术后尿道感染,3只(25%)犬术后当天发生尿潴留,术后第15天,4只(36.3%)犬在尿道损伤部位发生瘢痕性狭窄,术后30d,存活的11只(91.7%)犬全部出现尿道狭窄,对照组犬尿道正常。结论采用小儿电切镜制造犬前尿道损伤能成功制作出尿道狭窄动物模型,为瘢痕性尿道狭窄的发生机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实验对象。 陈琦 程伟 曹军 李建平 戴社教 邓旺龙 申余勇关键词:尿道 尿道造影 输尿管十二指肠瘘1例 2022年 输尿管十二指肠瘘临床极其罕见,国内外仅报道24例,本文报道1例45岁男性患者,以右腰部间歇性胀痛伴反复发热3个月余入院。术前诊断为右肾无功能、右肾积水并感染、右输尿管扩张。行右肾切除术后第3天右侧腹膜后引流管引出墨绿色液体,通过口服造影剂后行CT平扫及重建确诊为输尿管十二指肠瘘。经保守治疗3周瘘管仍未闭合,进行瘘管切除与十二指肠瘘口修复术。追问患者病史,了解到患者幼时有多次小便排蛔虫病史,考虑蛔虫为可能病因。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复习文献,探讨输尿管十二指肠瘘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谭伍兵 吴志坚 吴志坚 邹义华 邓旺龙 陈晓峰关键词:蛔虫 肾切除 瘘管切除 病例报告 85例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报告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分析睾丸扭转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郴州市第--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年龄10-58岁,中位年龄15岁;左侧56例,右侧29例;冬季发病32例,春季21例,夏季16例,秋季16例;主诉阴囊疼痛83例,伴放射痛28例,烦躁、出冷汗15例,恶心、呕吐6例,发热7例。院外首诊为睾丸扭转34例,首诊为炎症或外伤等51例。有详细记录的鞘内睾丸扭转患者38例,其中由外侧向中线扭转25例(左侧14例,右侧11例);由中线向外侧扭转13例(左侧11例,右侧2例)。结果行睾丸复位固定术30例,睾丸切除术50例,手法复位2例,自行复位1例,拒绝治疗2例。50例睾丸切除,33例睾丸保留,其中起病6h内就诊7例,行睾丸复位固定术5例,手法复位1例,自行复位1例,失访1例,6例睾丸无萎缩。总体睾丸器官切除和功能丧失率达81.1%(60/74)。结论睾丸扭转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左侧多见,冬春季多发.主诉以阴囊疼痛为主(居多),多伴恶心呕吐放射痛,易误诊。睾丸扭转方向不全是由外侧向中线扭转,不推荐手法复位。起病6 h内早期手术复位多能挽救睾丸。睾丸扭转后总体睾丸器官切除和功能丧失率高。 陈晓峰 张威 邓毕华 邓旺龙 王栋 邹义华关键词:精索扭转 睾丸固定术 手法复位 妊娠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例确诊的引起上尿路梗阻及感染的妊娠晚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行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肾造瘘术方法解除梗阻。结果:所有孕妇均成功地实施了微创手术使得上尿路梗阻得以解除,无一例孕妇及胎儿术中术后因手术操作或麻醉而产生相关的并发症,并且所有孕妇均完成了足月妊娠。结论:经过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娴熟的手术操作技术及合适的操作方法以及术后处理,妊娠晚期妇女输尿管结石行微创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邓旺龙 陈善群 许良余 徐清伟 郭小勇关键词:妊娠末期 PSA联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泌尿外科门诊前列腺癌机会性筛查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对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价值,明确PSA检测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接受PSA检测的924例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对于PSA检测结果≥4 ng/mL的患者,建议1个月后进行PSA复查;复查时PSA≥4 ng/mL的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对于超过1个月未就诊的PSA≥4 ng/mL患者,通过电话提醒其进行PSA复查并登记是否复查。分析比较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肿瘤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PSA值异常者252例,PSA复查68例,复查率为26.98%;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24例,占检测总人数的2.60%。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年龄为45~92岁,中位年龄63岁。年龄越大,PSA值越高,二者呈正相关(r=0.40,P<0.001)。随着年龄增加,PSA复查率和肿瘤发生率均升高(均P<0.01)。随着PSA值增加,PSA复查率和肿瘤发生率均升高(均P<0.01)。结论泌尿外科门诊患者行PSA联合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前列腺癌机会性筛查,年龄越大,而PSA越高,PSA复查率均随年龄和PSA增加而升高,但整体PSA的复查率仍较低,前列腺癌检出率较高,前列腺癌发生率随年龄和PSA增加而升高,>80岁患者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 何艳 何艳 陈晓峰 邓旺龙关键词: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特异抗原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肿瘤残余和患者预后 2022年 明确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肿瘤残余的发生率、肿瘤残余的危险因素、肿瘤残余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1年9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行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并且之后又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膀胱肿瘤的初次手术和病理信息,灌注药物种类,肿瘤复发、肿瘤进展、以及患者生存情况和死因。统计患者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肿瘤残余状态;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残余的相关因素,利用Cox危险因素模型分析无复发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来描绘无复发生存期,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结果 共31例患者纳入研究分析,7例(22.5%)患者行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发现肿瘤残余;其余24例未发现肿瘤残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个数、肿瘤与三角区关系、主刀与肿瘤残余均无相关性。31例中复发3例(10.7%),1年复发率为0例(0%),2年复发率为1例(3.6%),3年复发率为3例(10.7%);进展4例(14.3%),1年进展率为3例(10.7%),2年进展率为4例(14.3%),3年进展率为4例(14.3%)。7例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肿瘤残余患者随访26~6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或进展,全部无瘤生存。其余24例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无肿瘤残余患者中失访3例;21例随访9~80个月,其中复发3例,进展4例。结论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肿瘤残余率仍较高,肿瘤残余的危险因素尚不确定。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可以降低肿瘤复发和进展。行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有肿瘤残余的患者通过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预后理想。 张鑫 陈晓峰 邓奇威 邓旺龙 曾向阳关键词: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基于生殖静脉导引的精准膜解剖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35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生殖静脉导引的膜解剖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5例肾癌患者,年龄43~81岁,平均(57.9±9.6)岁;肿瘤直径3.6~10.6 cm,平均(6.5±1.8)cm;左肾肿瘤19例,右肾肿瘤16例;术前临床分期cT_(1a)N_(0)M_(0)1例,cT_(1b)N_(0)M_(0)13例,cT_(2a)N_(0)M_(0)10例,cT_(2b)N_(0)M_(0)9例,cT_(3a)N_(0)M_(0)1例,cT_(3a)N_(0)M_(0)11例。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完成,按照生殖静脉导引肾静脉的技术路线,运用膜解剖技术分离肾脏周围无血管平面,实施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1例转移性肾癌行减瘤性根治性肾切除外,其余34例均保留同侧肾上腺。手术时间120~200 min,平均(150.5±20.3)min;术中出血量30~300 ml,平均(45.5±9.2)ml,无术中、术后输血病例;术后病理类型:肾透明细胞癌22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性肾细胞癌4例,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2例,未分类的肾细胞癌2例;病理分期:pT_(1a)N_(0)M_(0)1例,pT_(1b)N_(0)M_(0)12例,pT_(2a)N_(0)M_(0)10例,pT_(2b)N_(0)M_(0)8例,pT_(3a)N_(0)M_(0)3例,pT_(3a)N_(0)M_(1)1例;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0~2.5 d,平均(1.5±0.4)d;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5.0~10.0 d,平均(7.2±1.5)d;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7分,平均(3.1±1.1)分;术后1例失访,1例转移性肾癌行减瘤性肾切除术后靶向药物治疗无效死亡,其余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暂无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发生。结论按照生殖静脉导引肾静脉的手术思路,运用膜解剖技术实施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所见解剖结构清晰、组织层次分明,可安全根治肿瘤,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谭伍兵 陈晓峰 张威 邓旺龙 孙建明 吴志坚 邹义华关键词:肾癌 根治性肾切除术 腹腔镜 经腹腔入路 改良皮瓣与沟槽负压引流技术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通过改良皮瓣及沟槽负压引流技术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在阴茎癌患者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自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阴茎癌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共31人62侧,术中采用S形切口及精准解剖,皮瓣浅筋膜浅层得到完整保留,皮瓣用丝线固定于其下方深筋膜,平行切口切除切口两侧皮瓣边缘全层宽约5 mm,并行皮内缝合切口,术后采用沟槽负压引流方式。结果 31例患者完成62侧手术,随访时间4~51个月,淋巴漏4侧次(6.5%),切口感染2侧次(3.2%),下肢或阴囊水肿7侧次(11.3%),皮缘坏死1侧次(1.6%),未发生并发症51侧(82.3%),术后住院时间8~21 d [(12.9±2.9)d],平均留置引流管时间8~18 d [(11.2±2.6)d]。结论 改良皮瓣技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结合沟槽负压引流对阴茎癌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邓旺龙 孙建明 邹义华 张威 邓毕华 陈晓峰关键词:阴茎肿瘤 外科皮瓣 负压引流 尿道下裂及前尿道狭窄患者行口腔粘膜游离代尿道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0年 目的分析尿道下裂及前尿道狭窄患者行口腔粘膜游离代尿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尿道下裂及前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口腔粘膜游离代尿道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尿流率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治疗成功者共计48例,治疗总成功率为96.00%。50例患者治疗前的尿流率均值为(3.97±0.76)ml/s,治疗后的尿流率均值为(27.88±5.79)ml/s,治疗前后的尿流率变化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道下裂及前尿道狭窄患者,在其临床治疗中安排予以口腔粘膜游离代尿道治疗,不仅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同时还能够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广。 郭小勇 陈晓峰 邓旺龙 王栋关键词:尿道下裂 前尿道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