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石 作品数:24 被引量:142 H指数:8 供职机构: 航天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航天中心医院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血浆Hcy检测联合ESSEN评分对其预测作用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IS)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联合ESSEN评分对其预测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的急性IS患者126例,根据进展性脑卒中(PS)定义分为PS组30例、非PS组96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等,多因素分析急性IS进展为PS的相关危险因素。将所有患者以血浆Hcy≤15μmol/L和Hcy>15μmol/L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两组以ESSEN评分≤2分和>2分再分为两组,以血浆Hcy≤15μmol/L且ESSEN评分>2分的患者为基线组,其余组分别与之比较,评价IS进展为PS的发生风险。结果 PS组FIB水平、颈动脉不稳定斑块、颅内大动脉狭窄、吞咽障碍、血浆Hcy水平及ESSEN评分均高于非PS组(P均<0.05),有糖尿病史例数低于非PS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FIB水平、颅内大动脉狭窄、血浆Hcy水平及ESSEN评分是急性IS进展为PS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浆Hcy>15μmol/L且ESSEN评分>2分的急性IS患者短期发展为PS的风险较高。结论 FIB水平、颅内大动脉狭窄、血浆Hcy水平及ESSEN评分等是急性IS发展为PS的危险因素,Hcy联合ESSEN评分对预测PS的价值较高。 邱石 魏衡 赵静 徐依成 王培福 杜继臣 李继来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进展性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分水岭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分析分水岭脑梗死(WSI)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 2012年10月-2014年5月连续收集入住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WSI患者86例(WSI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WSI的脑梗死患者86例(非WSI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WSI组糖尿病、低灌注比例高于非WSI组(P=0.024、0.043),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非WSI组(P=0.016、0.030);WSI组皮层小梗死发生比例、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比例、前/后交通动脉均不开放比例均高于非WSI组(P=0.000、0.016、0.007、0.021);前/后交通动脉均开放比例低于非WSI组(P=0.033)。结论 WSI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低灌注及低血压,发病原因为脑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和低灌注事件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微栓塞、Willis环血流代偿。 邱石 王起 赵静 罗彬 李继来 杜继臣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障碍 微栓塞 大脑动脉环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关于以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括阿司匹林组206例,氯吡格雷组205例,联合应用组300例。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低于阿司匹林组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抑制率(P<0.05);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联合应用组(P<0.05);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联合应用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具有协同作用。 邱石 苗凤茹 吴涛 李继来 王培福 杜继臣关键词: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META分析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卒中相关性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 邱石GQ1b抗体阳性的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 2012年 患者,男,31岁,主因"双眼复视、行走不稳4 d"入院.患者于4 d前因劳累后出现双眼复视、行走不稳,左右摇晃,伴四肢轻微无力,休息后由于症状不缓解来我院求治.发病前1周有腹泻病史,余无特殊.查体:神清语利,双眼外展不全,露白4 mm,双眼可见双向水平眼震,口角不偏,伸舌居中,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适中.双侧深浅感觉对称正常.双侧腱反射消失,双侧指鼻、跟膝腱试验稳准,双手轮替试验灵活,昂伯征睁眼闭眼阴性,一字试验阳性,双侧巴氏征、查多克征阴性,颈无抵抗. 魏衡 杜继臣 李继来 邱石航天工作者偏头痛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调查航天工作者的偏头痛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探讨航天工作者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并为偏头痛的防治提供有效策略。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200名航天工作者进行头痛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头痛诊断问题、睡眠质量。结果:136例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患病率为12.3%;先兆偏头痛52例(38.2%),无先兆偏头痛84例(61.8%);平均年龄(33±10.72)岁;男性46例(33.8%),女性90例(66.2%);大学以上学历占比最高(92.6%);疼痛部位为单侧86例(63.2%),搏动性62例(45.6%);发作时间为4~72 h 88例(64.7%);中重度112例(72.3%);伴随症状出现畏声64例(47.1%),恶心59例(43.3%);活动加重头痛86例(63.2%);诱发因素中睡眠缺乏99例(72.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职业类型、睡眠质量组间偏头痛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睡眠质量差者患偏头痛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航天工作者偏头痛患病率较高,性别(女)和睡眠障碍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李芹 王培福 吴涛 高金颖 苗凤茹 李继来 邱石 杜继臣关键词:偏头痛 28例轻嵴帽的Null Point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轻嵴帽患者眼震消失平面(NP)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仰卧滚转试验表现为持续性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且有NP的患者28例;在眼震视图下行观察其动态位置性眼震特征,并寻找NP进行定侧诊断;给予手法复位,并于首次复位后1周及1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转归。结果:28例轻嵴帽患者中,11例(39.3%)有自发眼震;10例(35.7%)有NP1,28例(100%)有NP2和NP3,且患者对NP2检测时的耐受性较好;首次复位有效率为7.1%,1周随访有效率为14.3%,1月随访有效率100%。结论:NP2检测是轻嵴帽诊断及定侧诊断的简便、可行的方法;轻嵴帽患者复位效果差,但病程多呈自限性。 高金颖 邱石 张绿明 赵静 金迪 姚昕璐 马瑞关键词:眩晕 定侧诊断 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探究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偏头痛患者2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作间期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双侧PCA的Vm低于正常人群(P<0.05);双侧MCA、ACA的Vm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头痛侧与非头痛侧MCA、ACA和PCA的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PCA的Vm较正常人减低,而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邱石 吴涛 李芹 张绿明 王培福 李继来 杜继臣关键词:偏头痛 发作间期 经颅多普勒 血流动力学 确诊型前庭性偏头痛42例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确诊型前庭性偏头痛(dVM)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测结果,优化dVM诊断标准。方法:按照Bárány学会诊断标准,纳入就诊于我院的dVM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年龄为24~68岁,平均(48.9±11.9)岁;男女比例为1:4.3。38.1%(16例)为头运动诱发眩晕,61.9%(26例)为自发性眩晕;64.3%(27例)dVM患者发作持续时间>1 h;73.8%(31例)为无先兆偏头痛,52.4%(22例)的患者偏头痛起病早于前庭症状;81.0%(34例)患者有畏光、畏声的表现;50.0%(21例)有晕动症,26.2%(11例)患者伴听力受损,温度试验后33.3%(14例)患者伴单侧半规管功能减低,同时有40.5%的患者伴温度试验不耐受。30.9%(13例)的dVM患者中枢眼动异常,38.1%(16例)免疫相关指标异常患者,其中血清甲状腺抗体阳性10例(62.5%)。结论:dVM以女性多见,眩晕多呈自发发作,症状持续时间多>1 h,偏头痛起病多早于前庭症状,发作时多伴畏光畏声;晕车史及双温试验不耐受亦不少见。 申博 李响 邱石 张绿明 杨旭关键词:前庭 偏头痛 晕车 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并接受主动脉弓+头颅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96例。依据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分为狭窄组149例和非狭窄组47例。以同型半胱胺酸(Hcy)≥10μmol/L作为高Hcy的诊断标准。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53例,非H型高血压患者43例。结果狭窄组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狭窄组[(21.91±13.87)μmol/L vs(14.52±10.09)μmol/L,P<0.01]。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显著相关(P<0.01)。将Hcy水平按四分位数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不同Hcy水平的脑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结果显示,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Hcy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校正危险因素模型1示OR值依次为2.40、10.80、8.45;校正年龄和吸烟危险因素模型2示OR值依次为2.90、10.75、6.91(P<0.05,P<0.01)。结论 H型高血压与脑大动脉狭窄具有明显相关性,在高血压人群中,Hcy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越大。 徐依成 徐亚辉 王培福 贺大权 高靖 邱石 李继来关键词: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前动脉 高半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