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涛

作品数:9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航天中心医院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头痛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偏头痛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患病
  • 2篇梗死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电图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分析
  • 1篇血白细胞

机构

  • 8篇航天中心医院
  • 3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9篇吴涛
  • 8篇杜继臣
  • 7篇邱石
  • 7篇李继来
  • 6篇王培福
  • 4篇苗凤茹
  • 3篇李芹
  • 2篇高金颖
  • 1篇孟然
  • 1篇张绿明
  • 1篇宋莉
  • 1篇张银辉
  • 1篇吉训明
  • 1篇朱慧
  • 1篇宋燕
  • 1篇王斌
  • 1篇赵静
  • 1篇罗彬
  • 1篇陈敬洲

传媒

  • 3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与不同卒中亚型长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不同基因型与不同卒中亚型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对不同卒中亚型患者约4.5年的随访,记录患者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情况,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不同基因型与卒中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检测卒中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的基因型。结果对不同卒中亚型患者随访后发现,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呈显著相关(log-rank P=0.034)。Cox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后,结果显示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 T等位基因增加脑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1.65倍风险(HR=1.65;95%CI=1.04-2.61;P=0.032)。而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不同基因型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和脑出血的长期预后无相关性。结论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85068与腔隙性脑梗死的长期预后相关,是其预后的强预测因子。
吴涛邱石宋莉宋燕张银辉陈敬洲杜继臣
关键词:卒中单核苷酸多态性长期预后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两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作用的效果。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c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收集所有关于以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对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括阿司匹林组206例,氯吡格雷组205例,联合应用组300例。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低于阿司匹林组花生四烯酸(AA)途径的抑制率(P<0.05);阿司匹林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联合应用组(P<0.05);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联合应用组(P<0.05)。结论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具有协同作用。
邱石苗凤茹吴涛李继来王培福杜继臣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META分析
航天工作者偏头痛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调查航天工作者的偏头痛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探讨航天工作者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并为偏头痛的防治提供有效策略。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200名航天工作者进行头痛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头痛诊断问题、睡眠质量。结果:136例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患病率为12.3%;先兆偏头痛52例(38.2%),无先兆偏头痛84例(61.8%);平均年龄(33±10.72)岁;男性46例(33.8%),女性90例(66.2%);大学以上学历占比最高(92.6%);疼痛部位为单侧86例(63.2%),搏动性62例(45.6%);发作时间为4~72 h 88例(64.7%);中重度112例(72.3%);伴随症状出现畏声64例(47.1%),恶心59例(43.3%);活动加重头痛86例(63.2%);诱发因素中睡眠缺乏99例(72.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职业类型、睡眠质量组间偏头痛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睡眠质量差者患偏头痛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航天工作者偏头痛患病率较高,性别(女)和睡眠障碍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李芹王培福吴涛高金颖苗凤茹李继来邱石杜继臣
关键词:偏头痛
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探究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颅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偏头痛患者20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发作间期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中国成人TCD正常范围的统计学研究》中的数据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双侧PCA的Vm低于正常人群(P<0.05);双侧MCA、ACA的Vm与正常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头痛侧与非头痛侧MCA、ACA和PCA的V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PCA的Vm较正常人减低,而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邱石吴涛李芹张绿明王培福李继来杜继臣
关键词:偏头痛发作间期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航天工作者紧张型头痛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调查航天工作者紧张型头痛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紧张型头痛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3—12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6个部门,每个部门随机抽取3个分部门,共调查1 200例航天工作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航天工作者一般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航天工作者紧张型头痛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1 104/1 200);1 104例航天工作者中罹患紧张型头痛238例,紧张型头痛患病率为21.6%。238例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双侧头痛者154例(占64.7%),非搏动性头痛者140例(占58.8%),轻中度头痛者215例(占90.3%),主要伴随症状为畏声者121例(占50.8%),活动不会加重头痛者190例(79.8%);主要诱因是睡眠缺乏166例(占69.7%),疲劳163例(占68.5%),压力123例(占51.7%)及女性生理周期[占29.5%(33/112)]。不同年龄、职业类型、受教育程度及睡眠质量航天工作者紧张型头痛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及不同体质指数的航天工作者紧张型头痛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差是航天工作者紧张型头痛的危险因素[OR=1.899,95%CI(1.291,2.792),P<0.05]。结论航天工作者紧张型头痛患病率较高,多表现为轻中度双侧非搏动性头痛,主要伴随症状为畏声,主要诱因为睡眠缺乏、疲劳及压力,而睡眠质量差是航天工作者紧张型头痛的危险因素。
李芹王培福吴涛高金颖苗凤茹李继来邱石杜继臣
关键词:紧张型头痛
皮层分水岭脑梗死与内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皮层分水岭脑梗死( CWSI )与内分水岭脑梗死( IWSI )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5月连续收集入住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的分水岭脑梗死( WSI )患者,根据动脉支配特点分为CWSI组和IWS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CWSI及31例IWSI患者。与IWSI组相比,CWSI组患者心房纤颤发生比例更高(P=0.033),伴随皮质小梗死更为多见(P=0.028)。而在IWSI组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或闭塞的比例更高,且梗死灶多呈串珠状或条索状( P=0.022、0.003);IWSI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更高、住院时间更长( P=0.027、0.031)。两组Willis环血流代偿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CWSI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栓塞机制,而血流动力学障碍可能是IWSI的主要发病机制;IWSI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较CWSI患者更差。
邱石赵静罗彬吴涛李继来杜继臣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影像学血流动力学障碍栓塞病因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分析
探讨左主干病变患者心电图变化的特点。2002年12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左主干病变的113例患者,回顾分析胸痛及静息心电图的变化。胸痛期心电图ST段表现为ST_(avR)↑(85.71%)、ST_(V1...
吴涛王斌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动态变化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动态变化的规律及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记录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变化、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52例(26%),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为86例(43%)和39例(19.5%)。根据发病时间的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0~3 h组,3~5 h组,5~8 h组和8~24 h组,4组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 h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8~24 h组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0~3 h组和5~8 h组(P〈0.05),8~24 h组淋巴细胞比例低于0~3 h组和5~8 h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可能有关。
朱慧孟然提衍丽吴涛吴涛李继来王培福李继来杜继臣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免疫反应白细胞发病时间
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病,其早期诊断对于疾病治疗以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近来国际上有较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临床早期症状、影像学早期表现和脑脊液生物标记物等方面。本文就PD早期诊断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PD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邱石吴涛苗凤茹李继来王培福杜继臣
关键词:帕金森病生物标记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