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神经外科
  • 6篇外科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3篇气管
  • 3篇开颅
  • 2篇神经外科患者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气管切开
  • 2篇气管切开术
  • 2篇切开
  • 2篇切开术
  • 2篇外科患者
  • 2篇经皮扩张
  • 2篇经皮扩张气管...
  • 2篇经皮扩张气管...
  • 2篇开颅手术
  • 2篇开颅术
  • 2篇开颅术后
  • 2篇病人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郑一
  • 7篇周建新
  • 5篇赵立红
  • 4篇石广志
  • 4篇王谦
  • 3篇王强
  • 3篇徐明
  • 2篇陈光强
  • 2篇王国年
  • 1篇孟赜
  • 1篇祝锦
  • 1篇武元星
  • 1篇王硕
  • 1篇王保国
  • 1篇王恩真
  • 1篇陈秀梅
  • 1篇唐明忠
  • 1篇陈律
  • 1篇庞宝森
  • 1篇王钜

传媒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脑术后背景泵注PCA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可行性
2003年
为对比有无背景给药的病人自控镇痛(PCA)在开颅术后的镇痛效果,将120例择期全麻颅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Ⅰ组)、芬太尼背景组(Ⅱ组)、曲马多组(Ⅲ组)、曲马多背景组(Ⅳ组)。背景组于术后24 h停止背景给药,仅予单纯PCA。术后4、8 h、次日晨、24、48 h记录VAS、用药量、PCA按压次数、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单纯PCA组的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和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背景组,而用药量明显少于背景组;2个背景组比较,芬太尼组的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和用药量明显高于曲马多组,VAS疼痛评分无差异。提示:芬太尼和曲马多背景用药加PCA用于颅脑术后镇痛比单纯PCA镇痛效果更佳。
赵立红郑一王恩真王保国
关键词:颅脑手术术后病人自控镇痛镇痛效果可行性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ICU患者临床观察
2009年
将64例ICU急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传统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管切开术后1周并发症也明显低于传统对照组(P<0.01)。认为ICU急危重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有效,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陈秀梅郑一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神经外科加强医疗病房的细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8
2004年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加强医疗病房 (NSICU)医院获得性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持续监测和总结北京天坛医院NSICU 1998~ 2 0 0 3年 9月所有细菌分离株及其耐药。结果 细菌总数 5 0 9株 ,革兰阳性(G+ )菌比例平均 4 5 % ,G+ 菌中 ,葡萄球菌属占 96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2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SCON)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近 10 0 % ;革兰阴性 (G-)菌中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 2 8%、2 6 %、10 %、8%、6 %和 4 % ;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对G-菌的敏感率分别为 6 5 %、4 8%、4 6 %、4 4 %、4 1% ;万古霉素对MRSA、MRSCON及肠球菌属的敏感率分别是 10 0 %。结论 NSICU中以肺部感染为主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多见且耐药严重 ;建立本单位医院感染病原菌常规监测制度是必要的 ;
王强张峥唐明忠石广志赵立红郑一周建新
关键词:细菌感染加强医疗病房抗生素
脑状态指数监测用于开颅术后持续意识障碍的预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评价开颅术后早期脑状态指数(CSI)监测对远期意识状态预测的准确性。方法连续纳入57例开颅术后延迟苏醒拔管的患者,术后6h内连续监测CSI,并每小时评价患者对语言或疼痛刺激的反应(GCS-M)。于术后24h随访患者的意识状态,按照是否遵嘱,将患者分为清醒组(51例)和未醒组(6例),比较CSI在两组间的差异。计算术后1~6hCSI监测值在预测术后24h意识障碍时的预测概率(PK)。结果清醒组入ICU后1h的CSI为75±12,在第2~6h明显升高(85±12~88±7,P﹤0.05)。未醒组在入ICU后1~6h的CSI监测无显著变化,波动于43±15~52±19(P﹥0.05)。清醒组CSI监测数值在各监测时点均高于未醒组。术后6h内监测CSI,预测术后24h意识障碍的PK值为0.94~0.99。结论开颅术后6h内进行CSI监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术后24h的意识状态。CSI可作为开颅术后意识状态监测的客观辅助手段。
徐明郑一王谦雷燕妮王国年周建新
关键词:开颅手术术后监测
转化糖注射液对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血糖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输注10%转化糖和10%葡萄糖溶液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4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在转入重症监护室(ICU)第1天分别给予10%转化糖(实验组)或10%葡萄糖溶液(对照组)1 000mL,间隔4h监测1次血糖值,同时纪录患者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两组血糖变化值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液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结论 10%转化糖较10%葡萄糖更适合用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血糖的控制。
郑一史中华
关键词:血糖神经外科学转化糖危重症患者
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182例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2006年182例神经外科患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使用导丝扩张钳(GWDF)技术(152例)和经皮旋转扩张(Percutwist)技术(30例)。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支气管镜辅助。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随访3个月。比较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GWDF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4~5min,Percutwist方法操作时间平均约8.5min,其中熟练者操作约6~7min,欠熟练者操作约1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4.95%,常见并发症为切口出血(6例)及切口感染(2例)。发现1例皮下气肿。研究期间未见气胸、气管食管瘘和有症状的气管狭窄等,无与气管切开相关的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无支气管镜辅助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安全可行,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严格进行人员技术培训,认真操作。有条件时应使用支气管镜辅助以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武元星孟赜王强石广志张铮赵立红郑一陈光强周建新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支气管镜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病与构成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我国神经外科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HAI)的发生和构成情况。方法系统收集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发表的有关神经外科患者HAI的国内文献,应用荟萃分析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归纳和统计分析。计算HAI的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共26篇文献、38834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符合标准被纳入荟萃分析。报道了HAI例数的文献为22篇,住院患者数为31591例,HAI2905例,平均HAI发生率为9.2%,HAI发生率的中位数为11.9%。各单位报道的HAI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按由多到少的顺序,HAI感染部位构成比分别为:呼吸道54.0%、泌尿系14.0%、手术部位13.2%、胃肠道7.8%和血源性2.8%。结论我国神经外科患者HAI发生率为9.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最常见,不同单位报道的HAI发生率存在差异,应建立较大规模的HAI监测机制。
郑一徐明王谦周建新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感染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使用万古霉素时的脑脊液浓度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病人术后使用万古霉素时的脑脊液浓度 ,初步探讨手术破坏血 脑屏障后 ,对万古霉素脑脊液浓度的影响。方法 病人术后静脉输入 1g万古霉素后 ,经术野和 (或 )脑室引流 (n =9)与腰穿留置导管引流 (n =10 )留取脑脊液标本 ,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术野 /脑室引流组病人脑脊液中药物浓度普遍高于腰穿引流组 ,峰浓度均出现于给药后 15~ 30min ,分别是 6 .2 4± 3.4 6mg/L(n =8)和 4 .4 9± 3.14mg/L(n =10 ) ,达到或超过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90 (0 .5~ 3.1mg/L)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MIC90 (3.1~ 4 .0mg/L)以及脑膜炎时的药物浓度 2 .5~ 5 .0mg/L。此后 6h浓度两组分别为 3.6 8± 0 .84mg/L(n =8)和 2 .37± 0 .5 3mg/L(n =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2h浓度分别为 2 .5 5± 1.13mg/L(n =4 )和 2 .4 3± 0 .4 1mg/L(n =6 )。 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破坏了病人的血 脑屏障 ,使万古霉素脑脊液透过度增加 ,可达治疗浓度。据此结果可作为指导万古霉素对神经外科术中、术后相关颅内感染预防与治疗的参考。
王强郑一赵立红石广志钱柯祝锦庞宝森李淑琴王硕
关键词:神经外科术后万古霉素血-脑脊液屏障药物浓度高压液相色谱法
咪唑安定、异丙酚对后颅窝手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手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后颅窝肿瘤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躁动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咪唑安定组M组(n=30),异丙酚组P组(n=30)。分别首先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或异丙酚0.5mg/kg静脉推注,再给予咪唑安定(0.05~0.2)mg/(kg·h),异丙酚(0.5~3)mg/(kg·h)持续微量泵泵入,维持Ramsay镇静评分2~3级,于镇静前、镇静后10min、30min,1h、2h、4h、8h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用药量、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用胸阻抗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结果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后,病人的心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MAP、CO和CI在镇静阶段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和SVR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后颅窝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很小且二者作用相当。
赵立红石广志郑一徐明周建新
关键词:后颅窝开颅手术咪唑安定异丙酚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
不同胎次小鼠的异氟醚吸入麻醉效价
2008年
目的比较挥发麻醉药在不同胎次小鼠的麻醉效价。方法选择24只SPF级封闭群ICR/CD-1小鼠,雌雄各半,按1:1比例交配。生产第1胎和第2胎,形成祖代相同的两个胎次子代小鼠。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繁殖和生长情况,包括每胎产仔数、产仔性别比例、仔鼠死亡率以及小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质量。待仔鼠成长至65~75日龄时,以翻正反射消失为判断麻醉的终点指标,应用续贯法测定异氟醚在两个胎次小鼠中的吸入麻醉半数有效浓度。结果两个胎次分别获得104和109只小鼠,并进行了异氟醚半数有效浓度的测定。小鼠繁殖情况在两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胎小鼠的体质量,在相同发育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雄性小鼠体质量在离乳和半数有效浓度测定时明显大于雌性(P<0.05)。异氟醚吸入麻醉半数有效浓度在两胎间和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次对挥发麻醉药在小鼠麻醉时的效价无显著影响。
郑一卢静王谦王钜陈律王国年周建新
关键词:小鼠胎次异氟醚效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