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焕英 作品数:165 被引量:935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起由3型腺病毒引起的咽结膜热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2 0 0 4年7月上旬广州市某幼儿园暴发的一起咽结膜热的病原学。方法 采集急性咽结膜热患儿急性期眼或咽拭子标本用Hep 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原始标本及病毒分离物使用PCR方法及序列测定进行检测鉴定。用分离鉴定的毒株作为抗原,测定7例患儿及2名健康儿童(阴性对照)双份血清中病毒的中和抗体。结果 2 2份患儿的咽拭子和眼拭子标本用PCR测定显示12份为腺病毒阳性,2 2份标本中只分离出9株毒株,经鉴定所有病毒株均为3型腺病毒,且与朝鲜分离的3型腺病毒同源性高达97%。以分离到的1株毒株与7例患儿自身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中和试验显示恢复期中和抗体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长,2例阴性对照中和抗体无增长。 邹丽容 郑焕英 郑夔 宋铁 李晖 张欣 陈秋霞 郭雪 柯昌文关键词:抗体 聚合酶链反应 1起由CV-A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的快速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3年5月河源市1所幼儿园发生的1起由CV-A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进行肠道病毒型别快速鉴定。方法采集该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或咽拭子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总肠道病毒、EV-A71、CV-A16和CV-A6检测,并结合半巢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VP1序列扩增,通过对目的条带序列测定及分析进行肠道病毒分型鉴定。结果经荧光定量PCR检测,26例病例35份标本中共有25例34份标本检出总肠道病毒阳性,38名密切接触者38份标本中有11人11份标本检出阳性,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96.15%和28.95%,其中分别有25例病例和7名密切接触者CV-A6阳性,阳性率分别为96.15%和18.42%,全部标本EV-A71和CV-A16检测阴性。7例病例和3名密切接触者的10份标本半巢式PCR扩增阳性,测序结果显示VP1序列均属于CV-A6,且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结论广东省河源市此次发生于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疫情由肠道病毒CV-A6型引起;荧光定量PCR与半巢式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序列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对引起手足口病的CV-A6型肠道病毒进行快速及准确鉴定。 曾汉日 李晖 郑焕英 刘冷 郭雪 管大伟 孙立梅 谭小华 柯昌文关键词: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荧光定量PCR 2015-2017年广州市生活污水肠道病毒监测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生活污水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型别。方法2015-2017年每月采集广州市某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样本,采用阴离子膜吸附-超声波振荡法对样本进行病毒富集,接种于RD、L20B和HEp-2细胞进行EV分离,通过RT-PCR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型别鉴定,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阳性率和型别构成。结果在144份生活污水样本中,PV和NPEV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9.44%(100份)和79.86%(115份)。共分离到233株PV疫苗相关株,其中PV1、PV2和PV3血清型分别占20.60%(48株)、12.45%(29株)和66.95%(156株);发现3株PV1和1株PV3脊灰疫苗高变异株以及1株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2015年、2016年和2017年PV2疫苗相关株分别为25株、4株和0株。共分离到339株NPEV,其中埃可病毒(Echovirus,E)、柯萨奇病毒B组(Coxsackievirus group B,CVB)、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virus group A,CVA)、未分型毒株分别占59.59%、34.22%、0.29%、5.90%;E、CVB和CVA分别鉴定出10种、5种和1种基因型,优势基因型为E6(85株)、E11(65株)和CVB3(55株)。结论2015-2017年广州市生活污水EV检出率较高,PV2疫苗相关株显著减少。仍需持续开展外环境EV监测以评估脊灰或NPEV相关疾病的风险。 李彩霞 郑焕英 祝双利 郭雪 曾汉日 方苓 李晖 张勇 邓小玲关键词:肠道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生活污水 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检测分析 2002年 黄平 郑焕英 鄢心革 柯昌文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疫苗株 病毒 在我国流行的脊髓灰质炎中发现脊灰病毒Ⅰ型自然重组株 被引量:7 1993年 脊髓灰质炎病毒(PV)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最主要的病毒。我们在研究PV1野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时,发现了一株PV1自然重组病毒。用Sabin 1特异PCR检定该毒株基因组2505~2601区段,或用两个Sabin 1特异RNA探针分别打点杂交检定641~740和2502~2575区段时,推断它可能为野毒株;而测定VP1/2A连接区段3296~3445序列时,又表明它为疫苗株。向5′端扩大测序,从3262起的5′侧有与我国PV1野毒株相同的许多核苷酸取代,证明它为野毒株和疫苗株的重组病毒,重组位点为3262/3263。实验中建立了检测该重组病毒的特异的PCR方法。检测我国10个省市、自治区47份PV1分离株中,5个省区14份麻痹病例由重组病毒感染引起。这些重组株在我们测序的3155~3445区段序列彼此几乎相同(同源性≥96.7%),推断它们可能是某病儿受野毒株、疫苗株双重感染产生重组病毒后的子代病毒。有关该重组病毒的毒力、免疫原性、传播性等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方肇寅 O.Kew 任斌 郑渡平 温乐英 杨辰夫 苏锦 陈美光 郑焕英 孟宪坤 张振国 刘复林 H.Yoshikura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重组病毒 广东省2008-2013年柯萨奇 A6型肠道病毒的流行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2014年 目的:了解柯萨奇A6型肠道病毒( CVA6)在广东省的流行特点及其基因特征。方法对2008-2013年收集的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71型( EV71)非CVA16肠道病毒阳性标本进行CVA6荧光定量PCR检测,选取 CVA6阳性标本进行 VP1全长序列扩增与测序,运用 DNAStar6.0和MEGA5.2软件对获取序列与从 GenBank 下载的 CVA6 VP1全长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2008-2013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非 EV71非 CVA16肠道病毒阳性标本中 CVA6占61.4%(1026/1672),每年分别占10.5%(4/38)、66.7%(34/51)、36.2%(81/224)、63.0%(182/289)、62.3%(325/522)和73.0%(400/548),CVA6在2008-2013年各年份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9, P<0.01);CVA6在系统进化树中形成4个分支,各分支核苷酸差异为15.5%~23.1%,可分为A、B、C、D等4个基因群,D基因群可分为D1~D3等3个基因亚群;2008-2013年广东省CVA6流行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7%~100.0%和95.7%~100.0%,存在D2和D3亚群的流行,其中D2亚群流行于2008-2012年,D3亚群流行于2009-2013年。结论2008-2013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非EV71非CVA16肠道病毒以CVA6为主。基于VP1序列分析,CVA6可分为A、B、C、D等4个基因群,D基因群的D2和D3亚群在广东省存在流行,其中D3亚群是优势流行株。 曾汉日 陆靖 李晖 郑焕英 刘冷 郭雪 柯昌文关键词:手足口病 2010―2013年广东省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0—2013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深圳、肇庆等8个市各选取1家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儿科)作为监测哨点,对监测哨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患者采集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 8个监测哨点共采集手足口病轻症病例样本6 816份,检出肠道病毒阳性5 403份,总阳性率为79.27%;各型别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肠道病毒71型(EV 71)25.5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17.31%、其他肠道病毒36.38%。2010年EV 71阳性率最高,为37.73%(506/1 341);2011年和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83%(508/1 648)和60.60%(1 055/1 741);2012年EV 71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几乎持平,分别为29.53%(616/2 086)和29.34%(612/2 086)。2010―2012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体在4―5月和9―10月发生变换,优势病原体的变换时间与手足口病发病的春夏季高峰和秋季高峰基本一致或者提前1~2周。2013年1―10月的优势病原体均为其他肠道病毒,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仅有1个高峰。结论 广东省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体呈现出EV 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频繁变换的特点,提示长期连续的监测掌握病原体变化规律和病毒变异情况对于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邓爱萍 孙立梅 曾汉日 郑焕英 康敏 何剑峰 林锦炎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原 流行病学 中国广东省18株柯萨奇病毒A6型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解2013年广东省引起手足口病的CVA6全基因组特征,探索研究暴发流行期与非流行期CVA6毒株间的基因异同,本研究选取18株广东省CVA6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及测序,采用DNASTAR6.0、MEGA5.2和SimPlot3.5.1等软件对获取全基因组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比对及重组分析。序列比对显示,18株广东省CVA6毒株基因组长度在7 390~7 392bp之间,与原型株Gdula比较,在编码区无碱基插入或缺失,在非编码区存在个别碱基的插入或缺失。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8株广东省CVA6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5%~99.6%和97.5%~99.9%。2013年广东省CVA6流行期毒株在全基因组进化树中处于Ⅲ、Ⅳ两个分支,2011年非流行期毒株只存在于Ⅳ分支。基因重组分析显示,广东省GD870/2013株在P2和P3区存在基因重组现象,GD839/2013株未发现明显的重组来源。结果表明,2013年广东省引起手足口病的CVA6在暴发流行期存在Ⅲ、Ⅳ两条病毒传播链的共同流行,其中Ⅲ传播链在非结构蛋白编码区存在基因重组现象,与Ⅳ传播链相比具有较大基因差异,然而2011年CVA6非流行期间只存在Ⅳ病毒传播链。 曾汉日 陆靖 郑焕英 陈晓丽 刘冷 郭雪 柯昌文 李晖关键词:手足口病 全基因组 广东省柯萨奇病毒A8型流行及其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柯萨奇病毒A8型(CVA8)的流行特点及其基因特征。方法收集2010—2020年广东省手足口病非EV71/CVA16/CVA6其他肠道病毒(其他EV)阳性样本,分型鉴定,选取CVA8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对获得的CVA8毒株进行VP1全长序列扩增与测序,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2010—2020年手足口病2650份其他EV样本中,CVA8占2.6%(69/2650),每年的构成比在0.5%~12.0%,其中2020年最高;广东省共有13个地市检出CVA8,其中2020年7—11月汕头市检出最多(28例);对CVA8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阳性分离率为73.9%(51/6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CVA8可分为A、B、C、D和E等5个基因型,本研究44株CVA8毒株VP1核苷酸同源性为77.8%~10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9%~100.0%,包括D基因型(5株)和E基因型(39株);2020年7—11月汕头市28株CVA8流行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00.0%,高度同源。结论CVA8在广东省以散发流行为主,2020年7—11月在汕头市引起了手足口病的局部持续循环流行;广东省存在CVA8病毒D和E基因型的流行,其中E基因型是目前的流行株。 陈晓丽 曾汉日 郑焕英 龙勇 张薇 李彩霞 柯碧霞 邓小玲关键词:手足口病 基因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形态与发生 被引量:4 2003年 将SARS患者的咽拭子感染Vero E6细胞,用电子显微技术等对SARS病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分离到的病毒粒子没带囊膜时直径大多约50 nm,带有囊膜的直径约100 nm。通过RT-PCR等证明该病毒是新的冠状病毒。这些病毒可与SARS康复患者的血清是强烈的阳性反应,表明此新的冠状病毒是引起SARS主要病原之一。文中还对病毒的发生机制和细胞中的分布进行了探讨。 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专题组 张勤奋 崔金明 黄小俊 林伟 谭冬艳 徐洁薇 杨艺峰 张景强 张欣 李晖 郑焕英 陈秋霞 郑夔 鄢心革 万卓越 黄吉城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冠状病毒 电子显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