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星华

作品数:115 被引量:1,507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政治法律
  • 51篇经济管理
  • 43篇社会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7篇社会
  • 23篇法律
  • 16篇法治
  • 15篇纠纷
  • 14篇民工
  • 14篇法社会学
  • 13篇农民
  • 12篇社会学
  • 12篇文化
  • 11篇农民工
  • 9篇纠纷解决
  • 7篇社会转型
  • 7篇司法
  • 6篇犯罪
  • 6篇本土
  • 6篇本土化
  • 5篇法社会学分析
  • 4篇中国法
  • 4篇社会规范
  • 4篇社会失范

机构

  • 1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公安...
  • 3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爱知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江西省社会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北京市委党校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央司法警官...

作者

  • 113篇郭星华
  • 5篇邢朝国
  • 4篇郑日强
  • 4篇刘蔚
  • 4篇郑杭生
  • 4篇周延东
  • 3篇李飞
  • 3篇隋嘉滨
  • 3篇刘正强
  • 3篇王平
  • 3篇任建通
  • 3篇石任昊
  • 2篇杨杰丽
  • 2篇张晶
  • 2篇邱洪敏
  • 1篇刘作翔
  • 1篇王晓蓓
  • 1篇徐显明
  • 1篇胡文嵩
  • 1篇张骐

传媒

  • 12篇探索与争鸣
  • 8篇广西民族大学...
  • 7篇江苏社会科学
  • 5篇黑龙江社会科...
  • 5篇中州学刊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江苏行政学院...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人民论坛
  • 3篇人口研究
  • 3篇江海学刊
  • 3篇社会科学
  • 3篇国家行政学院...
  • 2篇新视野
  • 2篇中国青年研究
  • 2篇学海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社区矫正本土化面临的困境被引量:16
2013年
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实施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绩,适应了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监禁人道化的国际趋势。但是,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作为移植的制度,社区矫正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与中国本土资源适应与冲突的问题。以社会环境为切入点,从社区环境、民间组织、人文环境和体制设置等方面对中国社区矫正制度在运行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本土化的社区矫正制度,既要顺应国际趋势,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本土语境,不能矫枉过正,一味强调其教育、帮扶的一面,而忽视了惩罚的本质。制度移植与本土适应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一对概念,相反可以看做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不能简单地反对制度移植,而是要对制度移植过程中的冲突、困境有充分的应对和变通措施,从而完成被移植制度的本土适应过程,实现被移植制度与现有环境的耦合。
郭星华李飞
关键词:社区矫正本土化
非遗传承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土家族摆手舞为例被引量:12
2020年
民族地区发展融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张力给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冲击,其传承与发展受到关注。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发展表明,仅留下文化表征的传承方式迎合市场,使非遗文化得以生存;文化表征和文化内核相统一的传承方式,虽使非遗文化得到保护,但远离文化冲击,逐渐走向消亡,这是非遗传承的困境。走出非遗传承的困境,应把握文化的层次性,推进文化内核和文化表征相融合,一方面丰富文化表征、坚持深挖文化内核,另一方面注重将文化传承融入现代发展,在新时代焕发非遗文化的蓬勃生命力。
郭星华陈维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坚守
中国城乡关系七十年回望:国家权力的下沉、回缩与再进入——有关城乡关系变迁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38
2019年
友好城乡关系是指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和谐状态,是社会整体秩序的有机构成部分。以社会学的视野,从历史性的角度考察建国七十年来城乡关系变迁,分析国家权力在城乡关系变迁中对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尝试性地解读中国城乡关系变迁独特的内在机理。我们发现,在中国独特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条件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代替国家权力所能承担的社会功能。随着国家权力在基层乡村社会的下沉、回缩和再进入,城乡差距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明显的结论即是:构建友好城乡关系需要国家权力的合理介入。
郭星华刘朔
关键词:城乡关系国家权力
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适应的法社会学研究——主体间性的视角被引量:2
2014年
我们以主体间性为视角,从刑释人员的"主体"需要出发来研究刑释人员社会适应问题,试图解释他们社会适应的困境。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使得非专业的个体在尚未涉及到的领域就需要专业人士协助去完成,即需要"专家指导系统"的帮助和指引。尤其是对于刑释人员而言,由于他们长时间的监禁生活,已与现代社会脱节。当他们重返社会时,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因为缺失专家指导而陷入了适应的困境。为了促进刑释人员顺利实现社会适应,需要对他们在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家指导,建立双重专家指导系统,即刑释前的恢复型专家指导和刑释后的发展型专家指导,以便于其顺利回归社会,降低重操旧业的可能性。
郭星华任建通
关键词:刑释人员社会适应主体间性
从“他者”到“主体”——一项关于犯罪人自我归因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运用在东北某监狱的实地调查资料,对犯罪人的犯罪自我归因进行的研究表明:犯罪人的自我归因可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种,作出外部归因的多于内部归因。在作出外部归因时,犯罪人强调的是受害人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环境;作出内部归因时,犯罪人主要是将犯罪原因归结为自身的人格特征。犯罪人在对自己的犯罪原因进行归因时,是倾向于作出内部归因还是外部归因,与他们是否关心村委会工作、与邻居的交往、与受害者的关系、受教育程度和法律意识相关。对犯罪人的自我归因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改造犯罪人的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郭星华
关键词:犯罪归因主体性
社会支持与男性不育被引量:2
2018年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到来,人类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健康挑战。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大大增加,需要有效应对和缓解压力。其中一种很重要的缓解就来自于社会支持。已有研究证实社会支持与精神压力、疾病三者之间存在关联,但究竟是何种关联,尚没有统一的结论。文章借助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群体的研究,深入地探讨了者的关联。设置了对照组,基于假设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在高精神压力的情况下,患者组的社会支持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高社会支持度的情况下,患者组的精神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精神压力;社会支持、精神压力和疾病之间是一种动态互动的关系,以此发现为基础,我们提出了PCE模型。
郭星华肖翔尹
关键词:社会支持男性不育
场域叠加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在农村现代化建设浪潮下,尤其在新冠病毒疫情冲击城市就业的背景之下,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对于改善就业形势、缓解就业压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和城市创业不同的是,乡村创业会面临来自工业社会场域与乡土社会场域并存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工业社会场域与乡土社会场域各自的核心特征;以个体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实践为线索,深入探讨办厂创业实践在场域力量下的具体呈现,不同情境条件下最终形塑出"情感+"的管理方式和因地制宜的人事制度;由此启发出创业所处环境的场域叠加态,是一种对权变管理理论的延伸;提出乡村经济发展中"双向形塑"趋势,最后指出懂得权变思维的返乡农民工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来源。
郭星华肖翔尹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权变理论情感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势在必行被引量:13
2005年
从2003年SARS危机、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到现今震撼全球的法国巴黎群体性骚乱、巴基斯坦山区地震、最近爆发的禽流感,一件件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接踵而至,让人们在疲于应对的同时深切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在分享合作共赢喜悦的同时,也在分担同样的伤痛与苦涩。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岛。灾难无处不在,维护公共安全,捍卫生命的尊严和我们美丽的家园,就成为人们的生存本能和共同责任。但生命个体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惟有集合全社会的有效力量快速应对和治理,才会有避免灾害发生或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可能。毫无疑问,政府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契约社会里,政府的责任就是保证民众的安全、健康、生存和各项法定的社会权利。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维护公共安全,是政府进行社会治理和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与体系,增强全社会的危机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确保公共财政对于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是政府由有产业投资主体向公共投资主体角色转换的必然要求,是对包括纳税人在内的全体国民服务意识的具体体现。从非典防治初期的手足无措到最近禽流感防治的从容应对,反映了政府公共服务主体地位的本质回归,但要切实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依然任重而道远。有鉴于此,本期“时政”栏目推出“公共管理与应急反应机制的构建”选题,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星华等专家学者,分别从社会性公共危机的防治和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支撑两个侧面进行公共管理应急机制的构建和公共危机管理论述,以期能引起社
郭星华
关键词:应急反应机制公共安全利益格局调整社会控制机制社会阶层效力
权威的演化与嬗变——从一份“请示报告”看我国的法治化进程被引量:4
2009年
中国的社会转型,从社会治理模式的角度看,就是从"权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法律权威建立依赖于政府权威,但最终法律权威将取代政府权威,成为最高的权威。本文借助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分析这一过程,指出中国的法治化进程虽然艰难,但也看到了希望:法律对政府行为开始有了规范作用和约束力。
郭星华
关键词:法律权威政府权威合法性法治
从“总理帮民工追讨工资”引发的思考被引量:4
2004年
郭星华
关键词:劳动工资餐饮业劳动权益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