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君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颌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舌根恶性肿瘤(附13例报告)
- 2010年
- 目的观察经下颌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舌根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舌根恶性肿瘤患者均经下颌正中切开进路切除肿瘤,同期行选择性颈廓清术。结果术后随访1.5~3.5 a,术后9、13个月肿瘤复发各2例,余9例均未见复发,发音可听懂,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结论下颌正中入路是根治舌根恶性肿瘤的首选手术径路。
- 张建丽李宏白丽郭福君
- 关键词:舌根部肿瘤手术径路
- 颏下岛状瓣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瓣与前臂游离皮瓣对颌面部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的效果,为临床修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6例颌面部手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皮瓣移植部位分为颏下组与前臂组,每组63例,分别接受颏下岛状瓣修复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组织愈合时间、语言功能恢复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结果颏下组手术优良率(96.83%,61/63)与前臂组(92.06%,58/6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组合愈合时间、语言功能及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颏下组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96.83%,61/63)及并发症发生率(4.76%,3/63)与前臂组(93.65%,59/63;7.94%,5/63)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取颏下岛状瓣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手术后软组织缺损,效果均较好,在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及患者对外观满意度方面,两种修复方式作用相当,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 孙吏聪郭福君李宏武宝峰
- 关键词:颌面部手术软组织缺损颏下岛状瓣前臂游离皮瓣
-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病原学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2例口腔颌面部损伤需要接受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患者,观察患者SSI发生率,并统计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以及病原学分析,数据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结果 15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 27例,发生率为17.76%;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前的白细胞计数以及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96%、革兰阳性菌为29.63%、真菌为7.41%。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患者发生SSI的相关因素与术前白细胞计数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有关,因此应加强患者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加强术后的随访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 周晓丽郭福君李宏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手术部位感染病原学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活性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标本中MMP-9及PCNA的表达。结果MMP-9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Ⅲ+Ⅳ期者,MMP-9的表达分别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Ⅰ+Ⅱ期者(P<0.05)。黏液表皮样癌中MMP-9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MMP-9在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 段文锴郭福君
- 关键词: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增殖活性免疫组织化学
- 髁状突骨折108例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8例(139侧)髁状突骨折患者应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远期随访分析研究。结果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常见的并发症为关节弹响、偏、张口受限及面神经损伤。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及各自的优缺点,结合自己的技术力量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 郭福君段文锴
- 关键词: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内固定
-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总结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口腔颌面部缺损组织重建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口腔癌手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的方法,分析受区血管、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臂皮瓣移植成功率为100%(12/12),皮瓣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8.3%(1/12),抢救成功率为100%(1/1),受区并发症发生率为8.3%(1/12)。结论应用游离前臂皮瓣行口腔癌术后多器官缺损修复重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形。
- 黄兰郭福君段文锴王君
- 关键词:前臂皮瓣口腔癌组织缺损
- 置入钛板修复治疗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特点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切除术后一期钛板植入修复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血清前白蛋白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实施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切除术后一期钛板植入修复患者138例,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49例、非感染组89例,采集感染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感染组49例患者,分离培养出革兰阳性菌29株(59.18%)、革兰阴性细菌20株(40.82%),其中革兰阳性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28.57%)、革兰阴性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8株(16.33%)、大肠埃希菌6株(12.24%);革兰阳性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均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s-CRP、前白蛋白水平显著的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RP、前白蛋白水平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切除术后一期钛板植入修复患者发生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并且会引起患者血清hs-CRP、前白蛋白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血清hs-CRP、前白蛋白水平检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 李宏孙吏聪王岳森梁仁杰郭福君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前白蛋白
- OSCC组织中的Pinx1、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Pinx1(PIN2码/TRF1相互作用蛋白X1)、CD44拼接变异体6(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集的68例OSSC组织(OSCC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inx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OSCC组标本中的CD44v6蛋白、Pinx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8%、61.76与对照组的8.82%、94.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x1蛋白阳性表达的低分化患者占比、Ⅲ期+Ⅳ期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均低于Pinx1蛋白阴性表达的OSCC患者(P<0.05);CD44v6蛋白阳性表达中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均高于CD44v6蛋白阴性表达的OSCC患者(P<0.05)。结论Pinx1蛋白、CD44v6蛋白在OSCC组织中表达变化显著,并且与肿瘤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李宏王新娟武宝峰梁仁杰郭福君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 Survivin和PTE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Survivin和PTEN蛋白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17例不典型增生和10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和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Survivin和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67%和73.33%。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Survivin表达升高,PTEN表达下降,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Survivin和PTEN蛋白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PTEN蛋白异常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和PTEN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反映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 王君郭福君张建丽李富军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SURVIVINPTEN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