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仁杰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患侧腺叶切除术联合峡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侧腺叶切除术联合峡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95例DTC患者,按治疗术式不同分为试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试验组采取甲状腺患侧腺叶切除术联合峡部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并发症、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术前、术后1d、3d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总有效率及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3d血清钙、PTH水平较术前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TC患者予以甲状腺患侧腺叶切除术联合峡部切除术治疗疗效与甲状腺全切除术相当,对预后复发、转移也无不良影响,且可减轻对术后血清钙、PTH水平影响,减少并发症。
- 梁仁杰卫利民徐斌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
- 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简单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5~50岁,肿瘤长径4~22 mm;对照组患者年龄26~52岁,肿瘤长径5~21 mm。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切除治疗乳腺良性肿瘤,观察组患者使用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2.85±5.47)min]、切口愈合时间[(3.86±0.92)d]及住院时间[(5.12±0.46)d]均短于对照组[(49.71±6.32)min、(6.22±1.15)d、(8.83±0.79)d](均P<0.05),术中出血量[(15.46±4.23)ml]少于对照组[(28.73±4.41)ml](P<0.05),切口长度[(4.42±1.01)mm]短于对照组[(26.54±2.87)mm](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与36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36±0.84)分、(1.06±0.25)分]均低于对照组[(4.19±0.97)分、(2.15±0.42)分](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WHOQOL-100评分(82.14±5.45)分高于对照组(76.29±5.49)分(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14%(14/99)]较观察组高[3.03%(4/99)](P<0.05)。结论安珂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效果突出,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进程加快,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 徐斌卫利民刘永萱梁仁杰
-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疗效生活质量
- 负荷剂量与常规剂量左甲状腺素钠在青年男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负荷剂量与常规剂量左甲状腺素钠(LT4)在青年男性乳头状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乳头状甲状腺癌术的84例青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LT4治疗,观察组给予负荷剂量LT4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肝肾功能[肌酐(Sc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T3、FT4、TSH水平低于对照组,Scr、AST水平低于对照组,A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男性PTC患者术后以负荷剂量LT4进行辅助治疗,临床疗效较常规剂量LT4更为理想,可改善甲状腺及肝肾功能,安全性较好。
- 赵巧丽梁仁杰
- 关键词:左甲状腺素钠
- 下调miRNA-199a-5p靶向HIF1α激活JAK/STAT3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与恶性转移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miRNA-199a-5p在乳腺癌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与恶性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RT-qPCR检测miR-199a-5p在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细胞)中的差异表达。过表达或下调miR-199a-5p表达,通过MTT试剂盒检测MCF-7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及下调miR-199a-5p对MCF-7细胞EMT的影响。TargetScan分析miR-199a-5p的作用靶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99a-5p和HIF1α之间的关系。RT-qPCR检测HIF1α在MCF-7细胞和MCF-10A细胞中的差异表达。HIF1α siRNA质粒转染细胞后,检测下调HIF1α对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影响。过表达HIF1α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JAK、p-JAK、STAT3和p-STAT3蛋白的表达量。将AG490作用MCF-7细胞后再转染pcDNA-HIF1α质粒,检测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能力。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MCF-7细胞中miR-199a-5p表达明显降低(P<0.01),HIF1α表达明显上升(P<0.01)。过表达miR-199a-5p抑制了MCF-7细胞增殖、侵袭与EMT,下调miR-199a-5p促进了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与EMT;miR-199a-5p靶向HIF1α,且负调控HIF1α表达;siRNA下调HIF1α表达后明显抑制了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上调HIF1α表达后,激活MCF-7细胞内JAK/STAT3通路,AG490作用MCF-7细胞能明显抑制HIF1α对MCF-7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的促进作用。结论:下调miRNA-199a-5p靶向HIF1α激活JAK/STAT3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与恶性转移。
- 徐斌梁仁杰刘永萱卫利民
- 关键词:HIF1Α乳腺癌
- 置入钛板修复治疗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特点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切除术后一期钛板植入修复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血清前白蛋白的变化特点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实施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切除术后一期钛板植入修复患者138例,根据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49例、非感染组89例,采集感染组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感染组49例患者,分离培养出革兰阳性菌29株(59.18%)、革兰阴性细菌20株(40.82%),其中革兰阳性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28.57%)、革兰阴性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8株(16.33%)、大肠埃希菌6株(12.24%);革兰阳性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革兰阴性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抗生素均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hs-CRP、前白蛋白水平显著的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RP、前白蛋白水平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切除术后一期钛板植入修复患者发生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并且会引起患者血清hs-CRP、前白蛋白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血清hs-CRP、前白蛋白水平检测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 李宏孙吏聪王岳森梁仁杰郭福君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前白蛋白
-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CSK9、TM4SF1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联合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1(TM4SF1)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2例作为乳腺癌组,另选同期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MRI动态增强成像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CSK9、TM4SF1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SK9、TM4SF1对乳腺癌的临界诊断点;采用四格表分析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CSK9、TM4SF1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病灶部位较良性组相比其癌旁组织分界不清,边缘表现不规则,强化不均匀。乳腺癌组血清PCSK9、TM4SF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血清PCSK9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929,血清TM4SF1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880,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959。MRI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度为89.22%,灵敏度为84.31%,特异度为94.12%;PCSK9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度为84.31%,灵敏度为78.43%,特异度为90.20%;TM4SF1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度为83.82%,灵敏度为77.45%,特异度为90.20%;三者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准确度为90.24%,灵敏度为88.24%,特异度为92.23%。MRI动态增强成像、血清PCSK9、TM4SF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类风险有关(P<0.05)。结论乳腺癌血清PCSK9、TM4SF1水平均升高,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CSK9、TM4SF1可提高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 韩晓凤侯宗宾李小潘梁仁杰
- 关键词:乳腺癌
- 胃癌患者组织中p53、axin蛋白表达与hp感染和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53、轴蛋白(Axin)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8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并统计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53、Axin蛋白表达情况;检测胃癌组织中Hp感染情况,依据是否发生Hp感染将其分为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统计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胃癌组织中P53、Axin蛋白表达情况;对比不同病理特征患者胃癌组织中P53、Ax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Hp感染者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P<0.05),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感染者(P<0.05);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浆膜层的患者的P5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浸润黏膜/黏膜下层的患者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P<0.05),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浸润肌层/浆膜层的患者的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程度、无淋巴结转移、浸润黏膜/黏膜下层的患者的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胃癌伴Hp感染者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且P53、Axin蛋白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关系密切。
- 梁仁杰卫利民徐斌赵治国乔亮
- 关键词:胃癌P53蛋白幽门螺旋杆菌病理特征
- 人乳腺球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1-2],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发病,50万人死亡。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并且有跃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的趋势[3]。乳腺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长期作用、逐步发展的过程。
- 侯永强刘金彪王新征梁仁杰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球蛋白女性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发病率
- OSCC组织中的Pinx1、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Pinx1(PIN2码/TRF1相互作用蛋白X1)、CD44拼接变异体6(CD44v6)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集的68例OSSC组织(OSCC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4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inx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OSCC组标本中的CD44v6蛋白、Pinx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8%、61.76与对照组的8.82%、94.1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x1蛋白阳性表达的低分化患者占比、Ⅲ期+Ⅳ期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均低于Pinx1蛋白阴性表达的OSCC患者(P<0.05);CD44v6蛋白阳性表达中低分化患者占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均高于CD44v6蛋白阴性表达的OSCC患者(P<0.05)。结论Pinx1蛋白、CD44v6蛋白在OSCC组织中表达变化显著,并且与肿瘤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李宏王新娟武宝峰梁仁杰郭福君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