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惠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脂肪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物浓度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对心
  • 1篇多态
  • 1篇心肺功能
  • 1篇血清同型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筛查
  • 1篇药物疗法
  • 1篇叶酸
  • 1篇液相

机构

  • 8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江苏省原子医...

作者

  • 8篇金惠
  • 6篇熊文坚
  • 4篇周颖
  • 2篇荆佳晨
  • 2篇陆思源
  • 1篇稽贝纳
  • 1篇张海晨
  • 1篇俞萍
  • 1篇李水军
  • 1篇嵇贝纳
  • 1篇赵莉芳
  • 1篇黄飚
  • 1篇明康
  • 1篇程中华

传媒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CND1基因A870G多态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CCND1基因A870G多态与上海地区人群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法,检测104例CRC与205名对照人群CCND1 A870G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CRC组和对照组870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1%和52.4%,A的CRC发病风险是G的1.40倍(95%CI=0.99-1.97,P=0.057).与GG基因型相比,GA基因型的CRC风险增加至1.99倍(95%CI=0.94-4.20,P=0.070),而AA基因型的CRC风险显著增加至2.46倍(95%CI=1.09-5.56,P=0.031).将GA、AA基因型合并计算,则其CRC发病风险与GG基因型相比呈相似的显著性增加(OR=2.13,95%CI=1.03-4.39,P=0.040).结论:CCND1 870A增加CRC发病风险,可作为这一地区CRC高危人群的筛选指标.
荆佳晨熊文坚金惠稽贝纳
关键词:结直肠癌CCND1遗传易感性
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有效血清学筛查方法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索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方法:对已行常规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的154例患者(其中非萎缩性胃炎者59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2例,胃癌患者43例)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血清胃泌素。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及血清胃泌素同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胃体胃窦萎缩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同胃体萎缩组或胃窦萎缩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比值在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胃窭萎缩组及胃体胃窦萎缩组与胃体萎缩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胃窦萎缩组与胃体胃窦萎缩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680)。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比值及血清胃泌素的检测可以作为血清学筛查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有效的非侵入性的方法。
熊文坚陆思源金惠张海晨黄飚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癌前病变
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和尿液中非那西丁及其代谢物浓度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体血清和尿液中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的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方法:用乙酸乙酯萃取血清和尿液中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色谱柱为Restek Allure PFPP柱(100mm×2.1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30:70,V/V),流速0.3mL/min。以磺胺甲氧嘧啶为内标,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和内标的多反应监测(MRM)离子对分别为m/z 180→138、152→110和281→156。测定13名健康受试者口服非那西丁1.25g后血清和尿液中非那西丁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结果: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4.1、1.4和2.8min。在0.2~50μg/mL范围内,非那西丁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与峰面积相关性良好(r〉0.9990)。非那西丁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准确度分别为87.1%~101.5%和89.5%~107.3%,精密度分别为0.85%~7.83%和2.53%~8.74%,提取回收率为53.0%~76.0%,基质效应为92.0%~106.3%,均符合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有关要求。除万古霉素和甲泼尼龙外,其他临床常用药物对测定无干扰。13名健康受试者血清中非那西丁和总对乙酰氨基酚浓度为(5.94±4.79)和(8.81±2.91)μg/mL;尿液中非那西丁和总对乙酰氨基酚浓度为(3.25±1.10)和(570.45±187.13)μg/mL。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特异性强,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金惠李水军熊文坚
关键词:非那西丁
超细胃镜不同检查方式下对心肺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有不少患者因恐惧普通胃镜检查而延误病情。超细胃镜(直径〈6mm)的推广,有利于改善此种状况。本研究采用超细胃镜经鼻、经口及麻醉下经口3种检查方式,旨在探讨超细胃镜不同检查方式下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嵇贝纳熊文坚荆佳晨金惠
关键词:超细胃镜心肺功能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_(12)浓度检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检测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CT检查结果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123例NAFLD患者分为轻度、中-重度脂肪肝组,以同期体检健康者139名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Hcy、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并进行Hcy与叶酸、维生素B12浓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中-重度NAFLD患者的Hcy、ALT、AST、TC、TG均明显高于轻度NAFLD组和健康对照组,HDL、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轻度NAFL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NAFLD组ALT、Hcy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直线负相关。结论:NAFLD患者Hcy水平随着肝脏脂肪变性的加重而升高,高Hcy血症可能是NAFLD一个新的危险因素,提示Hcy在NAFLD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并且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Hcy水平具有相关性。
周颖俞萍金惠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吡格列酮治疗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病人的疗效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病人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诊断为NASH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吡格列酮组6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口服吡格列酮30mg/次,1次/d,共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用CT测量肝/脾值及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肝脏ALT、AST、GGT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26.6%、13.8%和39.3%;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0.6%、16.0%和40.3%。CT肝/脾值比治疗前升高0.16,升高了26.2%;比对照组升高0.08,升高了11.6%。结论: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金惠周颖明康
关键词:吡格列酮药物疗法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附95例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国内报道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文献45篇计95例。结果①有过敏史者8例(占84%);有过敏诱因者41例(占43.2%)。②临床症状多样化,分型:黏膜病变型占61%,肌层病变型占9.4%,浆膜病变型占29.5%。③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者90.5%;骨髓检查及腹水检查阳性率达100%;血沉异常者占8118%;lgE异常者占47.3%;胃镜病理提示有嗜酸粒细胞浸润者92.6%;肠镜病理提示有嗜酸粒细胞浸润者62.5%。④激素治疗66例,治愈率100%;给予抗组胺等对症治疗25例,治愈率88%,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10年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有增多趋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胃肠道多部位活检、骨髓检查、腹水检查、血沉及IgE的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本病预后良好,对激素治疗敏感,调整饮食及对症治疗效果良好。
熊文坚周颖金惠程中华赵莉芳
关键词: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有明确的相关性。但肋与FD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且根除肋后是否有助于改善FD患者的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尚存争议。为此,我们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对伴印感染的119例FD患者随机分成2组,并随访至用药结束后6mo,以观察根除Hp能否改善FD的症状。
熊文坚陆思源金惠周颖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根除HPF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