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思源
-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有效血清学筛查方法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索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关系。方法:对已行常规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的154例患者(其中非萎缩性胃炎者59例,萎缩性胃炎患者52例,胃癌患者43例)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血清胃泌素。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及血清胃泌素同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胃体胃窦萎缩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比值同胃体萎缩组或胃窦萎缩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比值在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胃窭萎缩组及胃体胃窦萎缩组与胃体萎缩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胃窦萎缩组与胃体胃窦萎缩组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680)。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比值及血清胃泌素的检测可以作为血清学筛查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有效的非侵入性的方法。
- 熊文坚陆思源金惠张海晨黄飚
-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泌素癌前病变
- 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低功率半导体激光外照射腕部血管对血液生化指标(血脂、血糖、血流动力学、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使用(激光波长650nm)SAS—XNIB型半导体腕戴式激光治疗仪,榆出总功率20mW,选择41例患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及糖尿病的病人,进行激光血管外照射桡动脉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流动力学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20%、94.74%、81.25%;血液生化指标中血胆固醇(TC)、空腹血糖、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PAGT)治疗后下降幅度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治疗后下降幅度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激光血管外照射可改善高粘血症,降低高血脂、高血糖。为高粘血症、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的治疗方法。
- 杨坚朱琪沈俊陆思源张颖李婷婷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血液生化指标
- 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治失败的原因和对策被引量:8
- 2010年
- 以往,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加两种抗菌药至少7d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90%。但目前以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仅为50%~79%,根除失败率高达35%~40%。所以,目前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几个疗程或使用其它方案才能达到Hp根治的目的。
- 陆玮陆思源
-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初治失败HP根除率三联疗法HP根治PPI
- 2型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DLA)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减少漏诊、误诊,避免患者致残,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结果:DLA患者28例,占同期收治细菌性肝脓肿的43.07%(28/65例),均为2型糖尿病,大多合并胆系疾病(46.4%),临床表现不典型,明显腹痛并不常见(28.57%),普遍存在肝功能损害(57.1%),细菌培养阳性率低(40%),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尿肠球菌,治疗不及时易出现全身其他部位化脓性迁徙性病灶,治疗中8例临床治愈,18例临床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达92.8%。结论:DLA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及早诊断治疗以减少全身其他部位化脓性迁徙性病灶,避免患者致残;在治疗DLA时,早期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注重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并重及适时脓肿穿刺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 周颖陆思源
- 关键词: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同时探讨在NAFLD中Hcy浓度与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352例健康体检人群行B超检查,其中NAFLD组159例,正常对照组193例,分别检测血浆Hc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叶酸与维生素B12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NAFLD患者血Hcy水平以及ALT、AST、TG、TC、HDL、LD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TG、Hcy、LDL是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直线负相关。结论 NAFLD患者血Hcy增高,高Hcy血症可能是NAFLD一个新的危险因素,在NAFLD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Hcy水平具有相关性。
- 陆思源钱玉琴周颖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 血清P^53抗体检测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P^53抑癌基因突变型抗体在胃部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患有各种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癌的病人共150例。用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P^53抗体。结果:HP感染者的P^53抗体中位值明显高于未感染者(P<0.05),胃癌中P^53抗体阳性占37.5%,萎缩性胃炎中位值1.1-1.6间明显增高,且大部分有不典型增生。结论:P^53突变基因与胃内HP感染具有相关性,胃癌中血清P^53抗体增高明显,萎缩性胃炎或伴不典型增生者抗体值也有增高趋势。
- 陆思源曹勤
- 关键词:胃癌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疾病有明确的相关性。但肋与FD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且根除肋后是否有助于改善FD患者的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尚存争议。为此,我们从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对伴印感染的119例FD患者随机分成2组,并随访至用药结束后6mo,以观察根除Hp能否改善FD的症状。
- 熊文坚陆思源金惠周颖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根除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根除HPFD
- 人体脂肪/非脂成分比值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背景:我国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主要与肥胖症而非酒精滥用有关,寻找测量简便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预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反映人体脂肪蓄积程度的脂肪/非脂成分比值(FFR)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以1025例上海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行横断面研究,调查和检测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体质指数(BMI)、腰围(WC)、有无脂肪肝、人体成分分析、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以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FFR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结果: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FFR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39(0.33,0.45)和0.34(0.28,0.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FFR的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按FFR由低至高分为四组,以FFR最低组为参照,调整性别、年龄、BMI、WC、FPG、TG、HDL-C因素后,各组发生脂肪肝的OR(95%CI)分别为1.37(0.82,2.28)、1.80(1.06,3.07)、2.59(1.44,4.67),脂肪肝发生风险随FFR的增高呈上升趋势(trend P<0.001)。结论:FFR增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两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陆思源汪毓诚王新宜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症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