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霞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参皂苷Rb1对白消安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AI-1、TF和TGF-β_1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用白消安(BU)和人参皂苷Rb1干预,以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ELISA方法检测其PAI-1、TF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60 mg/L BU使HUVECs PAI-1、TF和TGF-β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80 mg/L人参皂苷Rb1则可明显抑制BU对HUVECs的这种作用。结论:BU可能通过激活TGF-β1信号转导途径而上调PAI-1及TF的表达,增强HUVECs促凝活性;人参皂苷Rb1则可能通过抑制这一途径降低PAI-1及TF表达,保护HUVECs,纠正其高凝、低纤溶活性的异常状态。
- 谢薇夏凌辉方峻陈红霞魏文宁
- 关键词:白消安人参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凝血致活酶
- 人参皂苷Rb1对白消安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白消安(BU)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NO)合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干预,并进一步探讨人参皂苷Rb1对此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TGF-β1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法检测HUVEC中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结果:BU明显抑制HUVEC合成NO及eNOSmRNA表达,而刺激TGF-β1的表达;预先用人参皂苷Rb1干预再加BU作用,发现人参皂苷Rb1可以拮抗BU对HUVEC的这种影响,提高eNOSmRNA表达及NO合成,而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BU可抑制HUVEC合成NO而增强TGF-β1表达,人参皂苷Rb1可拮抗此作用,人参皂苷Rb1可能籍此机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化疗药物损伤。
- 陈红霞谢薇魏文宁夏凌辉
- 关键词:人参皂苷RB1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FOXP3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FOXP3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allo—HSCT患者27例,12例采用短程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MTX+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5例加用抗CD。强化GVHD预防;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者11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动态监测allo—HSCT患者移植预处理前、移植当天、移植后1、2、4周及aGVHD发生时外周血FOXP3mRNA水平,分析FOXP3mRNA水平的变化与aGVHD发生的相互关系。结果抗CD25对FOXP3mRNA水平无影响;Ⅰ~Ⅱ度和Ⅲ~Ⅳ度aGVHD组发生aGVHD时FOXP3mRNA水平均较发生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P3是CD4^+CD^+Treg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对CD4^+CD^+Treg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发挥起重要作用,对aGVHD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临床监测aGVHD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 毛星宁夏凌辉方峻陈红霞谢薇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FOXP3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动态监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监测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动态变化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allo-HSCT患者,其中31例采用短程甲氨蝶呤(MTX)联合环孢紊A(CsA)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另14例加用霉酚酸酯(MMF)和达利珠单抗(抗CD25单克隆抗体)强化GVHD的预防。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allo-HSCT患者移植预处理前、移植后2、4、8、12周时及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时外周血Treg的水平;分析Treg水平的变化与aGVHD发生的相互关系。结果45例患者中,发生Ⅱ~Ⅳ度aGVHD10例。移植后8和12周时,未使用达利珠单抗组中发生Ⅱ~Ⅳ度aGVHD较发生0~Ⅰ度aGVHD的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Ⅱ~Ⅳ度aGVHD后,外周血Treg水平较发生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达利珠单抗组的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各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eg的动态变化与aGVHD的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监测aGVHD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达利珠单抗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外周血Treg的水平,其对aGVHD的预防作用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 方峻夏凌辉游泳黎纬明谢薇陈红霞邹萍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T淋巴细胞
- 人参皂苷R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和TGF-β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白消安(BU)致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并确定其作用的最佳浓度。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1和BU干预,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HUVEC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水平,ELISA方法检测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TF的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UVECTGF-β1、PAI-1和TFmRNA的表达。结果:BU(60mg.L-1)能使HUVEC一氧化氮产生减少,TGF-β1、PAI-1和TF蛋白水平明显增高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一定质量浓度的人参皂苷Rb1(80mg.L-1)则可明显抑制BU对HUVEC的这种作用;各组一氧化氮水平与TGF-β1表达成负相关,TGF-β1表达与PAI-1和TF表达成正相关。结论:人参皂苷Rb1可能通过增加一氧化氮产生,抑制TGF-β1相关信号转导途径,降低PAI-1及TF的表达,具有纠正内皮细胞高凝、低纤溶活性异常状态的作用。
- 谢薇夏凌辉方峻陈红霞魏文宁
- 关键词:内皮细胞人参皂苷RB1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 人参皂苷Rb1对白消安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研究白消安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及人参皂苷Rb1对此作用的干预效应。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分别用不同浓度白消安刺激12h和24h,以Annexin-V-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选定合适白消安作用浓度及时间;以人参皂苷Rb1预处理30min后,再用白消安刺激HUVEC,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结果:高浓度白消安(0.12g/L)可显著诱导HUVEC凋亡,而人参皂苷Rb1可抑制此诱导凋亡作用。结论:白消安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内皮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而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抑制白消安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发挥内皮细胞保护效应。
- 谢薇方峻夏凌辉陈红霞魏文宁
- 关键词:内皮白消安人参皂苷RB1
- 人参皂苷Rb1逆转白消安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生成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白消安(BU)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氧化氮(NO)合成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此影响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HUVEC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以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阻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P-AKT)表达。结果:①BU明显降低HUVEC中的eNOSmRNA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中的NO水平;预先用人参皂苷Rb1干预可以拮抗BU对HUVEC的这种影响,提高eNOS mRNA表达及NO合成;②BU明显抑制HUVEC表达P-AKT,Rb1则可增强P-AKT表达,拮抗白消安对P-AKT的抑制作用;③人参皂苷Rb1拮抗白消安抑制内皮细胞NO合成的作用能被LY294002拮抗;40μmol.L-1的LY294002即可明显抑制磷酸化AKT的表达和NO的合成。结论:BU可抑制HUVEC合成NO,人参皂苷Rb1可逆转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人参皂苷可能籍此机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化疗药物损伤。
- 方峻陈红霞谢薇毛星宁夏凌辉
- 关键词:人参皂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凝血功能的动态改变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检测28例allo-HSCT患者移植预处理前、移植0 d、移植后7 d、14 d、28 d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及纤维蛋白原(Fbg)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移植预处理前相比,移植0 d时aPTT明显缩短(P<0.01);PT于移植后7 d和14 d极显著长于移植预处理前水平(P<0.01);Fbg于移植后7 d和14 d较预处理前有极显著性增高(P<0.01);血浆FⅧ:c水平于移植0 d和移植后14 d均显著高于移植预处理前水平(P<0.05)。未见D-D、AT、TT的动态改变存在显著性变化。结论allo-HSCT后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对allo-HSCT后止凝血发生机制的研究极为必要。
- 夏凌辉方峻魏文宁游泳谢薇陈红霞宋善俊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