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彬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雄激素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痤疮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9年
-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痤疮发病易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雄激素相关基因多态性在痤疮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魏彬何春涤
- 关键词:痤疮遗传学多态性发病机理
-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一家系K10基因突变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检测一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型鱼鳞病家系K10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提取该家系成员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I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患者角蛋白1(K1)及K10的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存在K10基因的杂合点突变,即在K10基因第2140位C→A,导致其第156位的精氨酸变为组氨酸(R156H)。结论:K10 R156H是导致该家系2例患者临床表型的特异突变,进一步证实K10基因第156位密码子是突变热点。
- 张黎黎刘春慧魏彬王媛丽魏瑾武海恩陈洪铎何春涤
- 关键词:鱼鳞病角蛋白基因突变
- 青春期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
- 痤疮(Acne)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好发于青春期,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近年通过对大量人群、家族及双生子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痤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解青春期痤疮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就此在辽宁省沈阳市5所高校进...
- 魏彬庞莹刘梅曲乐肖汀陈洪铎何春涤
- 汗孔角化病并发鳞状细胞癌一例被引量:4
- 2010年
- 患者男,46岁。因颈部皮损40年,发生增生、破溃7~8个月,于2009年4月13日到我科门诊就诊。患者5岁时,无明显诱因发现颈后玉米粒大小的皮疹,似烟头烫伤样,无自觉症状,故未治疗。而后皮损逐年增大,24岁时皮损已长至鸡蛋大小,自觉偶有瘙痒感,曾在外院诊治,行局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汗孔角化病,给予糖皮质激素类及中药药膏(药名不详)外用,瘙痒可缓解,但皮损未见减小,用药1个月后便自行停药。
- 王颖赵艳杨振海李波魏彬李久宏
- 关键词:汗孔角化病鳞状细胞癌并发组织病理检查糖皮质激素类自觉症状
- 皮肤鳞癌与基底细胞癌9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及PTCH1表达的研究
- 目的: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共同作用所致,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
- 赵宁王凯波魏彬陈晶王雅坤李久宏陈洪铎何春涤
- 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痤疮的相关性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痤疮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东北地区238例痤疮患者和207例健康对照,抽取外周血后分离纯化出基因组DNA,采用微卫星扫描(STRs)方法分析CAG重复序列的多态性。结果男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重复均数分别为22.70±3.09和23.48±2.8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将对照组中CAG重复次数的中位数23作为分割点分组比较,长/短CAG片段在男性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有CAG短片段的男性较携带CAG长片段的男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增加(OR值2.07;95%可信限为1.21—3.54)。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CAG重复均数分别为23.41±2.87和23.85±0.2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按中位数分组比较长/短CAG片段在女性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携带有CAG短片段的女性患痤疮的风险性明显增加(P=0.013,OR值2.05;95%可信限为1.18~3.56)。结论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的重复次数与中国东北地区痤疮的发生有关,CAG重复次数少的男性个体患痤疮的风险性增加,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CAG的重复次数可作为痤疮的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 庞莹何春涤刘勇朱红魏彬王凯波赵宁王雅坤肖汀姜奕魏华臣陈洪铎
- 汗孔角化症合并假性阿洪病一例
- 汗孔角化症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皮肤病,它以角化过度、柱状角化不全为其组织病理特征。假性阿洪病是一种先天性或者后天获得性的罕见疾病,病程的发展过程中可见指或趾关节处纤维带形成,最终失去指/趾节。病史:一位28岁女性自出生...
- 魏彬刘梅曲乐肖汀陈洪铎何春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