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学锋

作品数:18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合金
  • 8篇稀土
  • 7篇等离子
  • 5篇铝合金
  • 4篇
  • 4篇6063铝合...
  • 3篇单电源
  • 3篇低碳钢
  • 3篇渗层
  • 3篇碳钢
  • 3篇共渗
  • 3篇表面冶金
  • 2篇等离子表面冶...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渗铬
  • 2篇渗铬层
  • 2篇双层辉光
  • 2篇稀土钢
  • 2篇稀土元素
  • 2篇细化晶粒

机构

  • 18篇桂林电子科技...

作者

  • 18篇黄学锋
  • 16篇高原
  • 14篇李冰
  • 14篇陈选楠
  • 8篇王成磊
  • 6篇徐晋勇
  • 4篇刘贵仲
  • 3篇吴鹏
  • 3篇申罡
  • 3篇卜根涛
  • 1篇张维
  • 1篇钟文华
  • 1篇袁琳
  • 1篇黄家强
  • 1篇陈文琦
  • 1篇赖涛

传媒

  • 4篇热加工工艺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2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表面技术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年份

  • 2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冲单电源等离子表面渗铬层组织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脉冲单电源在碳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渗铬,对850℃和1100℃条件下得到的渗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所得渗层和基体之间有两条明显的分界线,说明在渗铬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反应扩散相变;在1100℃条件下,渗层和基体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说明在渗铬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反应扩散相变;两种工艺得到的渗层厚度分别为170μm和140μm,表面的含铬量分别为9.25%和40%(质量分数),渗铬层主要相组成为Fe-Cr固溶体;在1100℃条件下,渗层是由沉积层+扩散层组成,沉积层的形成阻碍了扩散层的进一步加厚。
陈选楠高原李冰黄学锋
关键词:脉冲电源等离子渗铬扩散层沉积层
等离子表面W、Mo、Y共渗制备强化层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Q235钢表面进行W、Mo、Y共渗,然后对共渗层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得到强化层。用金相显微镜、能谱仪、XRD对共渗层及强化层的组织、结构、成分和物相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共渗层组织为柱状晶,W、Mo合金元素的含量由表及里逐渐减小,Y元素分布不均匀;共渗层由Fe3Mo、Fe17Y2和(W、Mo、Y)在α-Fe中的固溶体等物相组成;共渗层离子氮化后的强化层有大量氮化物弥散分布,主要物相为Fe4N、Fe3Mo、MoN、Mo2N、W2N和WN等。通过对比发现,Y元素的加入使强化层硬度提高100 HV0.1左右;在磨粒磨损的条件下,强化层耐磨性比对比试样提高1.58倍。
李冰高原陈选楠黄学锋
关键词:等离子共渗离子氮化
W-Mo-Y等离子共渗合金层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Q235钢表面等离子W-Mo-Y共渗层的组织、成分、结构、显微硬度,计算渗层中不同位置、浓度下的W、Mo原子扩散系数。结果表明:渗层组织为柱状晶,W、Mo元素呈梯度分布,Y的分布不均匀。共渗层主要结构相为钨钼在α-Fe中的固溶体和Fe17Y2,共渗层显微硬度最高256 HV0.05;Y元素降低表面W、Mo的活度,W、Mo合金元素的化学势变小,表面与基体之间的化学梯度减小,W、Mo原子扩散速率减慢;W-Mo-Y共渗层厚度要比W-Mo共渗层厚度薄;通过Fick第二扩散定律计算表明,在W-Mo-Y共渗和W-Mo共渗时,不同渗层中的W、Mo扩散系数有所不同,但属同一数量级即:10-13~10-14之间。
高原张维王成磊李冰陈选楠黄学锋袁琳
关键词:晶界活度化学势
稀土Er对6063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塑性好、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易于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应用的更高要求,对铝合金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科学工作者对铝合金的研究更...
黄学锋
关键词:铝合金组织机构抗拉强度
文献传递
等离子W、Mo、Y共渗层的组织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研究了Y元素对等离子W、Mo、Y共渗渗层的晶粒大小、厚度和渗层中W、Mo原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偏聚在晶界上的Y原子和少量金属间化合物Fe17Y2阻碍了渗层晶粒的长大,细化了渗层的晶粒。从扩散热力学角度,探究了Y元素对渗层厚度的影响。Y元素降低了表面W、Mo原子的活度,表面W、Mo原子的化学势降低,进而使表面与基体之间的化学梯度减小,W、Mo原子的扩散速率减慢,渗层厚度变薄。通过Fick第二扩散定律计算渗层中不同位置、浓度下的W、Mo原子扩散系数,结果表明W、Mo原子的扩散系数在10-13~10-14之间。
李冰高原王成磊陈选楠黄学锋
关键词:晶界活度化学势
稀土Er改性6063铝合金导电性能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研究了在6063铝合金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Er及经不同时效处理后对其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r含量的增加,导电性能提高,当Er含量为0.1wt%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Er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稀土Er可以降低合金中多余的Si、Fe等杂质元素对6063铝合金的危害作用,并形成对合金导电性能有利的化合物;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导电性能逐渐提高,时效工艺为200℃×5 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黄学锋高原刘贵仲徐晋勇
关键词:6063铝合金导电性能
高频感应熔覆Ni60合金组织及耐磨性能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为了提高钢铁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采用高频感应加热熔覆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具有冶金结合的Ni60合金熔覆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熔覆层的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分布,并对熔覆+淬火+回火处理试样、45钢淬火+回火处理试样和未处理的45钢试样进行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致密,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熔覆层的组织主要是在Ni的固溶体上弥散分布着Cr的碳化物、硼化物等硬质相;熔覆层具有较高的硬度,表面硬度(HV0.1)达到了13000MPa,且由表层向基体,硬度呈递减梯度分布;在相同磨损条件下,熔覆+淬火+回火试样相对磨损速度最小,耐磨性较45钢淬火+回火试样提高6.7倍,较未处理的45钢试样提高22.9倍。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一些脱落硬质相碎片的磨粒磨损为主。
高原王成磊黄家强黄学锋
关键词:高频感应熔覆耐磨性
脉冲单电源等离子渗铬层的耐酸腐蚀性研究
本研究首次使用脉冲单电源在Q195钢表面进行等离子渗铬;分析了渗铬层表面微观组织、表面成分、表面相组成;测定渗铬层在1mol/LH2SO4、1mol/LHNO3两种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并与未处理试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陈选楠高原黄学锋李冰
等离子共渗W-Mo-Y工艺及渗层组织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辉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Q235钢进行W-Mo-Y三元共渗,探讨了极间距、气压、保温时间、温度对共渗层厚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共渗层的金相显微组织、合金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试验涉及的条件下,以极间距25 mm,气压30 Pa,保温时间3 h,温度1 000℃为最佳工艺参数;共渗层主要由Fe3Mo,Fe(Mo,W,Y),Fe17Y2等组成,组织为柱状晶,W和Mo的含量由表及里逐渐减少,而Y元素由于在晶界处发生偏聚而分布不均匀。
李冰高原陈选楠黄学锋赖涛陈文琦
关键词:Q235钢
一种表面含有稀土钇元素的钢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含有稀土钇元素的钢铁材料,其特征是:在中、低碳钢的表面用等离子渗金属技术,渗入稀土元素钇,获得表面厚度≥50μm的合金层,在距表面10~15μm内平均钇含量为3~35%的钢铁材料。本发明在真空的状态下...
高原王成磊李冰黄学锋徐晋勇卜根涛申罡陈选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