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力杰 作品数:19 被引量:5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广州市惠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丙戊酸钠合并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I型(BD-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I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表(BRMS)评定病情,应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TMT)、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汉诺塔(TOH)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控制BRMS评分、年龄、病程后,齐拉西酮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总分、WCST分类数、TOH总分明显优于奥氮平组(F=3.61,10.24,12.51,4.69,4.27;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均能改善BD-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联合齐拉西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更佳。 李烜 关力杰 温光池 林晓鸣 梁卉薇 邓文皓 常青 欧玉芬 叶碧瑜 苗国栋关键词:奥氮平 齐拉西酮 丙戊酸钠 早发与晚发双相障碍I型稳定期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早发和晚发的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纳入首次发病年龄≤21岁(早发组94例)和≥35岁(晚发组41例)的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以及分别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35名(分别设为对照组1共94名和对照组2共41名),均予以7个经典的神经心理测试,评估注意力/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结果早发组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图形再生c1和c2、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modified,WCST)分类数、总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以及汉诺塔测验(tower of Hanoi,TOH)总分、完成任务数、计划时间和执行时间共14个指标的成绩较对照组1差(均P<0.05),其中言语流畅性、TMT-A时间、TMT-B时间和TOH执行时间的差异效应量均大于0.4;与对照组2比较,晚发组的TMT-A时间、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图形再生c1、c2和总分、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以及TOH总分、完成任务数共9个指标成绩较差(均P<0.05),仅TOH两个指标的效应量大于0.4。结论早发和晚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仍存在多个维度的认知损害,前者的损害可能更广泛、更严重。 杨婵娟 周婷 老帼慧 李烜 林鄞 关力杰 邓文皓 曹莉萍关键词:晚发 稳定期 认知功能在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间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正常对照组各30例。采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连线测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数字符号、图形视觉再生测验,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健康亲属组比正常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组有明显的损害(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健康亲属均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亲属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老帼慧 李一兰 温露月 关力杰 老洪尧 曾奕彬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及其亲属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双相I型患者各52例、正常对照52名,3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同样匹配的两组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28例和正常对照28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rking Test,TMT)、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Tower of Hanoi,TOH)、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研究中,3组间数字符号测验、TMT-A、B时间,数字广度(顺、倒、总分)、图像再生总分,WCST(分类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TOH(完成任务数、计划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和无家族史患者组的比较中,仅前者的TOH计划时间(执行功能)长于后者(P<0.01),但在控制病期及测评前的稳定时间后两组间则无差异(P>0.05)。亲属研究中,3组间TMT-A时间、WCST分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亲属组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和无精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及其健康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均未见差异,未支持高遗传负荷家系中认知功能缺陷更明显的研究假设。 关力杰 李烜 李卓丽 蒋泽宇 邓文皓 林鄞 周婷 郝小玉 曹莉萍关键词:双相障碍 家族史 有无家族史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稳定期认知功能损害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无家族史与有家族史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稳定期的认知功能损害是否存在差异,从而为两类患者是否存在病因学上的差异寻找依据。方法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收集无精神病家族史双相障碍Ⅰ型患者233例(无家族史组)和有精神病家族史双相... 李烜 邓文皓 蒋泽宇 老帼慧 刘玉平 关力杰 周婷 郝小玉 叶碧瑜 徐贵云 苗国栋 曹莉萍关键词:受教育年限 家族史 文献传递 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社区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广州某城区和市郊两社区为流调现场,抽取40~55岁721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其中市区368人,郊区各353人,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一般社会人口学调查表(SDQ)进行调查和评价,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影响其抑郁水平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结果抑郁症状发生率为8.04%,46~50岁组发生率(12.35%)显著高于40~45岁组(6.22%)和51~55岁组(5.49%,x^2=9.2552,P<0.01);城市社区抑郁症状发生率(10.33%)显著高于郊区社区(5.67%,x^2=5.2902,P<0.05);负性事件刺激量和自责是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支持利用度则是其保护因素;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与自评抑郁量表评分存在正性或负性显著性相关,各因子间也存在一些显著性相关。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应采取多层次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李燕 刘建安 李林芬 黄新桥 叶碧瑜 关力杰 陈裕明关键词:围绝经期女性 抑郁症状 影响因素 多个GABA A受体基因与双相障碍Ⅰ型及其执行功能关联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Ⅰ型与γ-氨基丁酸-A(GABA)受体基因的关系;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的认知功能数量性状与GABA受体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双相障碍Ⅰ型患者441例(男性197例,女性244例),正常对照487名;其中1... 关力杰 刘玉平 王英成 林鄞 老帼慧 蒋泽宇 李烜 苗国栋 徐贵云 叶碧瑜 刘祥 邓伟 李名立 何宗岭 王佳 马小红 曹莉萍 李涛关键词:受体基因 文献传递 有无家族史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稳定期认知功能损害差异研究 李烜 徐贵云 苗国栋 曹莉萍 邓文皓 蒋泽宇 老帼慧 刘玉平 关力杰 周婷 郝小玉 叶碧瑜双相Ⅰ型稳定期认知功能与多个脑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的关联研究 关力杰 李涛 曹莉萍 林鄞 李烜 老帼慧 李卓丽 刘玉平 徐贵云 马小红 王英成关键词:双相障碍 遗传学 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病期的关系 郝小玉 林鄞 李烜 蒋泽宇 老帼慧 周婷 关力杰 曹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