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尚
- 作品数:42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辣椒碱的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辣椒碱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辣椒碱的合成研究进展,指出了辣椒碱合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出反式双键,以及烯烃的顺式结构转变为反式结构的异构化反应。最后展望了辣椒碱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 汪文龙胡惟孝单尚
- 关键词:辣椒碱烯烃异构化反应
- 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及其席夫碱的合成被引量:1
- 2008年
- 由水合肼与二硫化碳、氯化苄在氢氧化钾存在下反应,合成肼基二硫代甲酸苄酯(Ⅱ),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其中滴加氯化苄时的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最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收率为77%,远高于文献值.(Ⅱ)与相应的醛或酮反应,生成席夫碱类化合物(Ⅰ).合成出7个未见报道的含有杂环的席夫碱,理想反应条件为:乙醇作为反应介质,冰醋酸作为催化剂,用量约占溶液总量的1%,回流时间为12 h.产品性质稳定,产率较高.结构通过IR,MS,HNMR证实.
- 田宇亮单尚
- 关键词:席夫碱
- 一种除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氢催化剂,所述的催化剂包括载体和负载于载体上的活性组分及助剂,所述的载体为Al<Sub>2</Sub>O<Sub>3</Sub>,所述的活性组分为贵金属Pd,所述的助剂为金属助剂,所述的金属助剂为下列任...
- 祝一锋铙国武吴庆安单尚
- 文献传递
- 一种由醇氧化制备腈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醇氧化制备腈的方法:将式(I)所示底物醇、催化剂、助催化剂TEMPO、配体、碱性物质、25wt%~28wt%氨水和溶剂混合,在氧气氛围下,于25~100℃搅拌反应2~24h,之后反应液经后处理得到式(I...
- 张国富张贵华丁成荣单尚李莎莎徐圣君
- 文献传递
- (R,R)-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的合成
- 2011年
- (R,R)-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是莫西沙星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对莫西沙星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本文以8-苄基-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为起始原料,经L-(+)-酒石酸拆分,Pd/C催化加氢脱苄基,纯化制得含量>99.5%的(R,R)-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总收率66.5%,并优化了合成工艺。
- 高金华单尚周秋火张晓弟吴庆安
- 关键词:莫西沙星拆分
- 四氯化碳液相加氢制氯仿合成研究
- 2009年
- 采用Pd-Pt/C双金属作为四氯化碳液相加氢的催化剂,考察了Pd-Pt贵金属负载量、催化剂的寿命、半连续进料工艺,使催化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多次使用,降低了催化剂成本。
- 叶立峰单尚
- 关键词:四氯化碳氯仿催化加氢
- 官能化氨基酸促进铜催化水相醇氧化制备醛或酮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官能化氨基酸促进铜催化水相醇氧化制备醛或酮的方法:将底物伯醇或仲醇、催化剂铜盐、助催化剂TEMPO、配体、碱性物质和溶剂水混合后,在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下,回流反应0.5~24h,反应结束后,反应液经后处...
- 张国富雷杰丁成荣俞艺栋单尚
- 文献传递
- 辣椒碱类似物的合成、结构及抗肿瘤活性被引量:7
- 2010年
- 以自制或试剂级羧酸、酰氯为原料,通过酰氯化、胺基化反应,设计合成了15个含香兰素胺的酰胺结构的辣椒碱类似物.其结构经IR,MS,1HNMR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W5和W11的晶体结构.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MTT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W1在100μg/mL时,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口腔表皮癌细胞(KB)和人卵巢癌细胞(HO-8901)的抑制率均达到90%以上.当化合物W13浓度为100μg/mL时,对KB和HO-8901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62%和90.36%.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化合物中含香兰素胺的酰胺结构片段为一活性基团.
- 汪文龙黄燕兰胡惟孝单尚
-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
- 无金属催化N-芳基丙烯酰胺的多氯甲基化/环化反应被引量:5
- 2016年
- 以过氧苯甲酰为氧化剂,氯仿或二氯甲烷为多氯甲基源,在与N-芳基丙烯酰胺的反应中通过自由基加成环化,合成了一系列多氯甲基取代的2-吲哚酮类化合物.反应无需金属催化剂,简单高效,底物范围较广.
- 盛卫坚金城安单尚贾义霞高建荣
- 关键词:过氧苯甲酰自由基
- 缩氨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初探
- 2003年
- 带有不同取代基的缩氨硫脲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虐疾、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我们着重研究甲硫酰基上连有N-取代哌嗪基的缩氨硫脲类化合物[1],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2].为进一步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我们设计合成了R1为芳基或杂环基,R2为H或甲基,R3为吡啶基的缩氨硫脲类化合物.考虑到常用的抗菌药氟哌酸可看成为N-单取代哌嗪衍生物,因而也将氟哌酸引入到化合物中,共合成了16种缩氨硫脲类化合物,见表1.合成线路如下:……
- 单尚胡惟孝杨忠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