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4篇动脉
  • 4篇心血管
  • 3篇血管病
  • 2篇调节蛋白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绞痛
  • 2篇心脑
  • 2篇心脑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血栓
  • 2篇血栓调节
  • 2篇血栓调节蛋白
  • 2篇血压
  • 2篇造影
  • 2篇疗效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机构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鞍钢集团总医...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鞍山集团总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鞍钢铁东医院
  • 1篇鞍山市中心医...
  • 1篇解放军第20...

作者

  • 16篇单晓清
  • 3篇赵卫东
  • 3篇齐国先
  • 3篇张家齐
  • 3篇张志晶
  • 3篇孙金波
  • 3篇刘欣
  • 3篇张凯
  • 2篇陈茫茫
  • 2篇耿树刚
  • 2篇李丽
  • 2篇赵红
  • 2篇王庆山
  • 1篇杜丽
  • 1篇鞠蓉晖
  • 1篇吕杰文
  • 1篇周素芬
  • 1篇张天毅
  • 1篇胡亚娜
  • 1篇马云辉

传媒

  • 8篇中国冶金工业...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国际医药...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不典型表现56例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孙金波邴宇红单晓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老年人
血栓调节蛋白与冠心病被引量:10
2002年
血栓调节蛋白是内皮细胞膜糖蛋白 ,凝血酶的受体 ,参与蛋白C活化 ,在调控血栓形成及溶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介绍血栓调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孙金波单晓清齐国先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基因突变心血管药物
鞍钢职工心脑血管疾病现状与发病趋势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鞍钢职工大样本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易患因素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对鞍钢集团95 912例职工的心脑血管疾病既往史、吸烟、血压、糖尿病、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等数据的分析,前瞻性分析受检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分层。结果冠心病1 910例(2.00%),脑血管病607例(0.63%),吸烟19 453例(20.28%),糖尿病788例(0.82%),高血压31 698例(33.05%),高脂血症8 347例(8.70%),体重超重55 462例(57.83%),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5的10 487例(10.93%);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多分布于极低危(68.14%)和低危(5.75%),中危(0.865%)占很小的比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概率多分布于高危(44.23%)、中危(23.21%)和极高危(10.51%),无低危和极低危。结论目前鞍钢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大健康知识宣教力度。
张家齐刘欣赵卫东耿树刚单晓清张凯张志晶王庆山陈茫茫李丽赵红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
64排多层螺旋CT与冠脉造影在冠心病介入诊疗应用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6年5月共21例经过冠脉造影病人的67支血管分为185个节段,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将其CT影像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64排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总的敏感性(Sn)95.5%,特异性(Sp)96.6%,准确度(Ac)96.2%,阳性预测值(+PV)94.1%,阴性预测值(-PV)97.4%。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做为无创的筛查冠心病的手段,其结果可靠,应予推广。
张家齐刘欣吕杰文赵卫东徐亚莎单晓清
关键词:64排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胃电图的改变
2002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胃电活动的变化规律。方法:对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前后行胃电图检查,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前胃电图的正常节律百分比(38.26±30.42)%,而餐后的正常节律百分比为(30.18±19.57)%,与对照组餐前,餐后胃电正常节律百分比的(68.90±24.47)%和(80.65±17.34)%相比较显著降低,胃动过缓率显著增加,尤以餐后更加明显,经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后,80.7%的患者恢复了正常,15.4%有所改善,3.8%无明显改善,结论:胃电图可作为评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客观指标。
王伟单晓清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疗效评定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研究脑局灶缺血再灌注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 ,按照改良的栓线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DNF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BDNF免疫阳性表达在缺血再灌注组的梗死中心区梗死灶边缘带有显著增强的阳性表达。再灌注 15min开始增多 ,再灌注 1h明显增多 ,2h达到高峰 ,4h开始下降 ,2 4h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极早表达 ,并迅速升高 。
张凯刘力胡亚娜单晓清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颈段脊髓肿瘤
2000年
孙永奎单晓清
关键词:颈段脊髓肿瘤性别
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大动脉弹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人的大动脉弹性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近的血压正常者、高血压前期及无任何靶器官损害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共239例,分为4组,A组(血压正常)41例,B组(血压120~129/80~89mmHg)79例,C组(血压130~139/80~89mmHg)44例,D组(高血压)75例。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同时测定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RPWV)、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PWV)及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值、脉压。结果:4组之间的各参数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的C-RPWV和C-FPWV差异显著,而与D组差异不显著;B组与C组和D组差异显著,而与A组差异不显著;C-RPWV和C-FPWV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围臀围比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均相关。DBP和PP与C-RPWV、C-FPWV呈正相关,即C-RPWV、C-FPWV随DBP和PP的升高而升高,DBP对C-RPWV的影响要强于PP。其他指标与C-RPWV和C-FPWV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高血压前期血压在130~139/80~89mmHg范围内的患者已存在大动脉弹性减退,且与高血压患者相当。大动脉弹性随舒张压及脉压增高而减退。
张凯单晓清陈欣徐军张天毅赵丹钰周素芬
关键词:大动脉弹性脉搏波速度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
血脉通对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2年
孙金波单晓清齐国先
关键词:脉通血脉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心肌供血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评价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其中17例经DSA对照。使用马根维显(磁显葡胺)造影剂对所有患者采用Smart智能追踪技术进行动态三期扫描。综合分析三期图像进行2D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成像、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3D遮盖表面显示(VR)方法进行重建的血管影像,观察双侧肾动脉情况,完成诊断。结果:3DCEMRA显示了40例患者总共80支肾动脉主干,显示率为100%。40例中3DCEMRA显示肾动脉正常64支,肾动脉狭窄16支。17例有DSA对照者,DSA显示肾动脉正常19支,肾动脉狭窄15支;3DCEMRA除把2支轻度狭窄估为中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估为重度狭窄外,其它结果都同DSA一致,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100.0%,100.0%及95.5%。结论:3DCEMR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作出可靠诊断,在很大程度上可成为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方法。
臧秀娟鞠蓉晖刘红梅单晓清
关键词:肾动脉梗阻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