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在治疗骨缺损的过程中,将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材料支架植入缺损部位可有效提高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为治疗骨缺损提供新的方法。目的:介绍羧甲基壳聚糖骨生物材料支架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其相关功能,描述其在治疗骨缺损中的应用,并探讨目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趋势。方法:第一作者以“Carboxymethyl chitosan, chitosan derivatives,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defects, scaffold, review;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骨组织工程;骨缺损;支架;综述”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23年8月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初检文章212篇,筛选后对47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可以作为抗菌剂来治疗耐药性较强的细菌,作为骨传导性物质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还可以经过改性和各种生物材料结合来增强其力学性能和功能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可注射水凝胶以任何形状填充到骨缺损部位。但是强度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很难在保证抗菌活性的同时实现较好的支持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仍侧重于和其他生物材料复合来增强其力学性能。另外,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大部分仍处于实验阶段,未能真正应用于临床。改进壳聚糖生物材料的制备工艺将有助于研发具有更多功能的骨修复生物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可将壳聚糖同3D打印技术、基因工程以及医学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为骨修复开辟新的道路。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氨甲环酸和安慰剂治疗髋部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检索出关于氨甲环酸和安慰剂治疗髋部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23篇、回顾性研究4篇,使用Endnote X9软件管理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分析髋部骨折患者接受氨甲环酸和安慰剂治疗后总失血量、术中出血、术后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输血率、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1) 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研究和4项回顾性研究,其中10篇文献属于中高质量文献,8篇文献属于低质量文献;27项研究共3162例患者,氨甲环酸组患者1507例,对照组患者1655例;2) Meta结果显示:氨甲环酸组总失血量[RR = −197.84, 95% CI (−265.51, −130.18), P < 0.00001]低于对照组,氨甲环酸组输血率[RR: 0.35, 95% CI (0.29, 0.42), P < 0.00001]低于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RR = 1.16, 95% CI (0.83, 1.62), P = 0.39],氨甲环酸组术后血红蛋白值[RR: 5.09, 95% CI (3.36, 6.82), P < 0.00001]高于对照组,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之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RR = −47.51,95% CI (−124.68, 29.66), P = 0.23],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之间死亡率无显著差异[RR = 1.13, 95% CI (0.67, 1.90), P = 0.64]。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髋部骨折患者应用氨甲环酸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总失血量、输血率,且提高术后血红蛋白值,但预防血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死亡率等安全性方面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