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平
-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顺德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氯诺昔康在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66例,麻醉方式以局麻为主,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n=33)和对照组(n=33)。在切皮前20~30min氯诺昔康组给予氯诺昔康16mg静脉注射,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4mL静脉推注。临床效果评价标准:(1)视觉模拟(VAS)评分;(2)局麻药和芬太尼的用量;(3)患者对术中镇痛效果总体印象(VRS)评分;(4)术中呼吸循环指标Ramsay镇静评分;(5)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诺昔康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VAS评分较低,局麻药和芬太尼用量及加药次数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结论:氯诺昔康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 柯炳峰吴先平
- 关键词:氯诺昔康镇痛乳腺区段切除术
- 利百素对术中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防治作用
- 2004年
- 目的:观察利百素对静滴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防治作用.方法:7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被分为利百素组和常规组,利百素组患者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针头覆盖针眼,将利百素凝胶适量涂抹于静脉穿刺点周围及沿穿刺点血管向上走行涂擦,每2h 1次,至手术结束;常规组则不做此处理.观察患者术中静滴甘露醇250~500mL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利百素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x2=43.18,P=0.0001).结论:预防性应用利百素凝胶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 程秀英吴先平苏雯李凤娟伍燕芳
- 关键词:利百素凝胶甘露醇静脉炎
- 布托啡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136例,麻醉方式以局麻为主,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布托啡诺组在切皮前30 min给予布托啡诺2 mg静脉注射,而对照组在切皮前30 min给予生理盐水2 mL静脉注射。通过下列指标评价临床效果:①VAS评分;②局麻药和芬太尼的用量;③Ramsay镇静评分;④患者对术中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⑤术中呼吸循环指标;⑥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布托啡诺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VAS评分较低,局麻药和芬太尼用量及加药次数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结论:布托啡诺用于甲状腺手术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 吴先平韦志军
- 关键词:甲状腺布托啡诺镇痛麻醉
- 葛根素对高血压病病人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控制高血压病病人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3 0例原发性高血压全麻病人 ,随机均分为葛根素组 (P组 )和对照组 (C组 ) ,分别于诱导前 1h静脉输注中药葛根素注射液 5 0 0mg或不用降压药 ,观察插管期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 (RPP)。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 ,两组诱导后SBP、DBP、MAP均明显下降 (P <0 .0 1) ;C组插管时及插管后等时段SBP、DBP、MAP、HR及RPP均明显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 ;P组插管时及插管后 1minSBP、DBP、MA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 ,HR及RPP未见明显变化。与C组比较 ,P组插管时及插管后 1min、3min等时段SBP、HR及RPP均显著降低(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中药葛根素注射液静脉输注能有效控制插管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有助于高血压病病人插管期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 吴先平冯俊光冯丽容陈浩铭
- 关键词:高血压病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葛根素注射液
- 三联疗法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透明质酸钠+得宝松+超短波)对于缓解老年膝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及改善其活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ml/次,每周1次;关节周围采用得宝松7mg+VitB120.5mg+2%利多卡因5ml进行痛点阻滞,每2周1次;超短波疗法采用每日1次,每次10min。所有治疗方案均持续1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关节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关节活动能力评分关节明显降低,活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有效率达96.7%。无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应用三联疗法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黄伟韬吴先平欧阳永宁李文任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透明质酸钠得宝松超短波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偏头痛病人 96例 ,随机分为 3组 :养血清脑组 (A组 )、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B组 )和联合组即A组 +B组 (C组 ) ,每组 3 2例。观察 3组治疗后偏头痛疼痛强度、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3组病人治疗后偏头痛均有改善 ,疼痛强度减轻 ,头痛持续时间缩短 (P <0 .0 1 ) ;C组与A组、B组相比疼痛强度减轻明显 ,头痛持续时间更短 (P <0 .0 5 ) ,总有效率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 ,可以缩短病程 ,改善头痛症状 ,近期效果满意。
- 吴先平陈浩铭冯丽容
-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星状神经节阻滞偏头痛
- 吸入与呼气末氧浓度差用于肺通气监测的临床观察
- 1998年
- 以17例全身状态良好、在全身麻醉控制呼吸(IPPV)下行中上腹部手术患者为对象,观察肺通气量减少时吸入与呼气末氧浓度差(I-EtO_2)改变,并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潮气量的减少,I-EtO_2、PetCO_2升高。其中与对照值相比,I-EtO_2在潮气量减少20%~50%、PetCO_2在潮气量减少30%~50%时显著升高。以潮气量为应变量,I-EtO_2、PetCO_2为自变量,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b_1(I-EtO_2)=0.1875,b_2(PetCO_2)=0.1573,并得出回归方程为Y=0.1875X_1+0.1573X_2。证实I-EtO_2不仅与PetCO_2同样可用于肺通气的监测,而且在反映肺通气量减少方面比PetCO_2更加敏感。
- 郑利民吴先平陈明森
- 关键词:腹部外科手术吸入麻醉呼吸功能试验
-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时血压的影响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麻醉诱导时血压的影响。方法 :30例运用缬沙坦治疗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手术当天继续服用缬沙坦 ) ,试验组 (术前 1d停用缬沙坦 ) ,每组各为 15例。麻醉诱导药采用异丙酚 ,阿曲库铵 ,芬太尼。记录诱导前 5min至诱导后 2 5min各时段血压值的变化、低血压持续时间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总量。结果 :对照组收缩压 (SBP)在诱导后 15 ,2 0 ,2 5min有显著下降 ,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对照组SBP在诱导后 5 ,15 ,2 0 ,2 5min有显著下降 ,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或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对照组发生 1次以上低血压的人数为 15例 (试验组9例 ) ,低血压的持续时间延长为 9min±s 6min(试验组 4min± 3min)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对照组明显增加 ,其中麻黄碱 15mg± 9mg(试验组 10mg±8mg) ,去氧肾上腺素 5 0 μg± 80 μg(试验组为 0 ) ,差异均有显著或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术后随访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缬沙坦可增加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时低血压的发生率 。
- 吴先平陈浩铭冯丽容崔慧勤苏少莲
- 关键词:麻醉高血压低血压
- 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时不同容量罗哌卡因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0.25%罗哌卡因不同注射容量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根据局麻药的容量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ml; B组采用0.25%罗哌卡因30ml;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40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和P<0.01),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感觉阻滞范围明显增大(P<0.01),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强(P<0.05),三组神经阻滞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C组发生2例霍纳氏综合征外,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三种容量配方均适用于不同手术要求,但选用大容量0.25%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少尺侧神经阻滞不全的发生,麻醉效果更完善。
- 唐有华吴先平陈秉学陈浩铭
-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神经刺激器罗哌卡因
- 复方丹参及川芎嗪注射液防治家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的比较被引量:1
- 1996年
- 1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家兔失血性休克90min后回输1/3自体肝素化血,同时各组分别输注平衡盐液、含川芎嗪平衡盐液及含丹参平衡盐液。结果表明,川芎嗪及丹参均能有效防治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复方丹参升高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的作用优于川芎嗪。
- 夏正远张赤史昕云吴先平余金甫张在华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川穹嗪复方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