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弦
- 作品数:4 被引量:34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06
- 2010年
- 霾的出现有重要的空气质量指示意义。而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陆都市霾天气日趋严重。利用1951 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中国大陆霾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霾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从1956年到1980年中国霾日都比较少,仅四川盆地和新疆南部超过50天;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到21世纪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几乎都超过100天,其中大城市区域超过150天,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霾日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沈阳、河北邢台、重庆市区、辽宁本溪、西安、成都、四川遂宁、湖北老河口、新疆和田、且末、民丰、四川内江,主要集中在辽宁中部、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地区,以及受沙尘暴影响较多的南疆地区。就中国大陆而言,12和1月霾天气日数明显偏多,2个月霾日数的总和达到了全年的30%;9月霾天气日数最少,约占全年的5%。具有霾日增加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包括华北、黄淮、江淮、江南、江汉、华南以及西南地区东部,是中国东部一些经济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具有霾日减少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东部。这些地方的经济和工业水平相对滞后,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但近年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改善使当地的霾日数逐渐减少。
- 吴兑吴晓京李菲谭浩波陈静曹治强孙弦陈欢欢李海燕
- 中国大陆1951—2005年雾与轻雾的长期变化被引量:48
- 2011年
- 雾的记录有明确的天气指示意义。通过分析1951—2005年中国大陆743个地面气象站的资料,对中国大陆雾、轻雾的长期变化趋势有如下认识:我国大陆雾日地理分布基本气候特征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冬半年雾日数多夏半年少。各年代的差异在不同地区不尽一致。西南地区是我国雾日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一年有雾日20余天;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在冬春季节会出现严重的持续性雾天气。长江以南各省的轻雾日数明显多于长江以北地区,而且1980年代以后轻雾日有明显增加;西南地区是我国轻雾日最多的地区,四川盆地一年有轻雾日100余天。
- 吴兑吴晓京李菲谭浩波陈静陈欢欢曹治强孙弦
- 关键词:轻雾
- 珠三角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与灰霾天气的细粒子污染本质及输送特征研究
- 吴兑邓雪娇毕雪岩谭浩波李菲铁学熙冯业荣毛节泰邓涛黄晓莹李丽云廖国莲蒋承霖夏冬孙弦陈静陈欢欢廖碧婷
- 高浓度细粒子气溶胶导致的能见度降低及其相关联的灰霾天气现象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及周边区域亟待解决的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该成果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立项研究,立足综合性科学试验,针对珠三角城市群能见度的变化...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
- 广州市灰霾天气过程气溶胶OC/EC谱特征分析
- 根据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市区和郊区5个采样点采集的气溶胶样品,2007年4月12-14日,2007年10月21-25日和2007年12月10-13日三组典型灰霾天气过程的OC/EC资料,结合同期广东省4...
- 孙弦
- 关键词:灰霾天气气溶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