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中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SWI
  • 3篇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X线
  • 2篇磁敏感
  • 2篇磁敏感加权
  • 2篇磁敏感加权成...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创伤
  • 1篇预防措施
  • 1篇原因及预防
  • 1篇原因及预防措...
  • 1篇肾盂
  • 1篇肾盂造影
  • 1篇准确率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瘤
  • 1篇漏诊

机构

  • 7篇安阳地区医院

作者

  • 7篇曹中华
  • 2篇林夏萌
  • 2篇武和平
  • 1篇高锋
  • 1篇张俊丽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DR与CT检查在闭合性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通过美国GE 2000型X线机,进行DR摄片,通过美国GE公司16层螺旋CT机,进行胸部CT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DR相比,CT对于肺挫伤、撕裂伤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对于肺挫伤和撕裂伤患者,DR检查漏诊6例,其中1例肺撕裂伤漏诊,3例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掩盖,导致肺挫伤的漏诊,2例由于位于纵隔旁、心后区,不容易进行观察,导致肺挫伤的漏诊,均在后来的CT检查中发现。而且,对于线性、无错位性骨折,以及少量气胸患者,进行DR摄片检查时,相对较容易造成漏诊,其中对于上述骨折类型,DR漏诊2例,对于气胸,DR漏诊4例,后都被CT检查发现。结论对于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DR和CT各自的优势,联合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曹中华武和平林夏萌
关键词:闭合性胸部创伤DRCT
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实施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40例患者,其中30例使用自制压迫带,通过一次给药,同时完成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另外10例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后,模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一次给药,CT增强扫描后,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与单独进行CT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结果,没有明显差异,效果均满意。CT增强扫描同时行静脉肾盂造影的40例患者中,成功39例,其成功率为97.5%,1例患者不成功,主要是CT增强扫描成功后,搬运过程中,压迫布球发生移动而造成的静脉肾盂造影不成功,另外10例CT增强扫描后,模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成功率为100.0%,而且其影像学结果与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相同,完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一次给药同时进行CT增强扫描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同样可以达到诊断要求,但是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检查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曹中华武和平林夏萌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静脉肾盂造影X线
浅析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及预防措施被引量:4
2011年
肋骨骨折在胸部创伤中是比较常见的,X线检查,简单、方便、准确而有效,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但往往因为检查部位、投照体位或X线投照条件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漏诊,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因错误诊断产生严重的后果。如能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不仅有利于治疗,同时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为此,必须要深入分析漏诊的原因,旨在借鉴漏诊病例的经验教训,提高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分析如下。
曹中华
关键词:肋骨骨折X线漏诊原因预防措施
DR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DR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系统构成、工作原理、临床应用,以及主要特点等方面,对我科室的美国GE直接数字平板X线摄影系统,进行详细介绍。结果 DR系统主要由高架悬吊球管装置、数字胸片架、系统柜、控制台及其采集工作站,以及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构成。扫描控制器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在采集工作站内,完成存储、处理等流程,最终在影像监视器上,进行显示。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化完成图像的选择、图像的校正、噪声和动态范围的处理,以及灰阶重建等过程。与传统X线平片检查相比,DR的诊断依据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其图像的后处理操作,更加明显地显示了病灶的情况,提高了临床诊断率,主要应用于骨关节、胸部、腹部成像检查中。结论 DR成像技术不仅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影响资料,还能够减轻辅助科室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值得临床推广。
曹中华
关键词:DR成像
DWI联合SWI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诊断敏感度及准确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诊断敏感度及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脑出血急性期患者29例(病灶46个)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脑梗死患者29例(病灶48个)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DWI、SWI诊断资料,分析两组DWI、SWI影像学表现,并对比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相位(PV)值及DWI、SWI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脑出血急性期敏感度、准确率。结果:观察组DWI:血肿表现为圆形低信号,周围可见部分信号影;SWI:血肿表现为类圆形低信号伴或不伴混杂点状高信号影,周围存在高信号;对照组DWI:血肿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均表现为高信号;SWI:病变部位表现为等信号,病变部位出血则显示为斑点状低信号;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ADC值及PV值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诊断脑出血急性期敏感度84.78%及准确性88.30%均高于DWI诊断52.17%、75.53%,而联合诊断敏感度100.00%及准确性97.87%高于SW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SWI联合诊断可准确鉴别脑梗死与脑出血急性期,进一步提高脑出血急性期诊断敏感度、准确率。
曹中华
关键词:DWISWI脑出血急性期
SWI对脑淋巴瘤及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淋巴瘤及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淋巴瘤患者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常规MRI及SWI表现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经秩合检验可知,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分级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SWI的上,脑内淋巴瘤和高级别胶质瘤出血检出率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淋巴瘤患者共有17个病灶,其中,血管评分为0分的病灶有6个,血管评分为1分的病灶有9个,血管评分为2分的病灶有1个,血管评分为3分的病灶有1个;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共有24个病灶,其中,血管评分为2分的病灶有4个,血管评分为3分的病灶有20个。经对比分析,脑淋巴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血管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SWI能够直观显示肿瘤内的磁敏感信号,有助于脑淋巴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曹中华谭得力高锋张俊丽康陈波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脑淋巴瘤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价值
DCE–MRI联合SWI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效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脑胶质瘤分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脑胶质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行DCE–MRI、SWI扫描,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分析对比诊断结果与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高级别脑胶质瘤39例,低级别脑胶质瘤25例,DCE–MRI联合SWI诊断对脑胶质瘤分级准确率92.19%(59/64)高于DCE–MRI 75.00%(48/64)、SWI 81.25%(52/64)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CE–MRI联合SWI对脑胶质瘤分级诊断应用价值高,可提高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积极作用。
曹中华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脑胶质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