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福海

作品数:210 被引量:737H指数:15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66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1篇建筑科学
  • 4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天文地球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2篇混凝土
  • 39篇桥梁
  • 25篇地震
  • 25篇抗震
  • 19篇水泥
  • 18篇落梁
  • 16篇桥梁抗震
  • 13篇隧道
  • 11篇地震能
  • 11篇地震能量
  • 11篇摩擦摆
  • 10篇水泥基
  • 10篇桥梁工程
  • 10篇教学
  • 9篇消能
  • 8篇抗冻
  • 7篇地聚物
  • 7篇冻融
  • 7篇砂浆
  • 7篇喷射混凝土

机构

  • 209篇西南交通大学
  • 12篇四川省地震局
  • 8篇太原理工大学
  • 8篇四川能投建工...
  • 6篇中国中铁二局...
  • 2篇莆田学院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唐山市交通建...
  • 2篇云南建设基础...
  • 2篇上海隧道工程...
  • 2篇温州市七都大...
  • 2篇四川工商学院
  • 1篇北京市城建设...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作者

  • 209篇李福海
  • 62篇赵人达
  • 45篇贾毅
  • 36篇占玉林
  • 33篇廖平
  • 31篇崔圣爱
  • 26篇李固华
  • 22篇叶跃忠
  • 15篇宋登富
  • 13篇邱新林
  • 13篇庞立果
  • 10篇李建亮
  • 10篇唐利科
  • 9篇赵晶
  • 8篇王永宝
  • 7篇曾晓辉
  • 6篇王超
  • 5篇汪波
  • 5篇亢川川
  • 5篇徐腾飞

传媒

  • 12篇西南交通大学...
  • 9篇混凝土
  • 9篇路基工程
  • 8篇四川建材
  • 7篇实验室研究与...
  • 6篇铁道学报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沈阳建筑大学...
  • 4篇混凝土世界
  • 3篇现代隧道技术
  • 3篇中国铁路
  • 3篇材料导报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铁道建筑技术
  • 3篇结构工程师
  • 3篇市政技术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实验科学与技...
  • 2篇铁道建筑
  • 2篇工业建筑

年份

  • 19篇2024
  • 12篇2023
  • 17篇2022
  • 25篇2021
  • 22篇2020
  • 16篇2019
  • 15篇2018
  • 29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弯曲荷载作用下PP-ECC梁裂缝发展规律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PP-ECC梁在弯曲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规律,并与RC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裂缝的产生几乎贯穿了PP-ECC梁的整个加载阶段,并且在极限阶段呈现出多条主裂缝共同发展的破坏状态,同时,裂缝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形态也更为多元化.而RC梁表面不再有新裂缝产生,在加载后期则会出现单条较为明显的主裂缝;相同配筋率下,PP-ECC梁破坏时产生的裂缝数量远高于RC梁,裂缝数量增长率分别为420%和780%,并且随着配筋率的提高,RC梁与PP-ECC梁受拉区产生的裂缝数量逐渐减小;RC梁受拉区底部裂缝的延伸率达到了100%,而PP-ECC梁底部受拉区裂缝的延伸率则随着配筋率的提高而逐渐提高,平均延伸率为66.83%,远低于RC梁,较低的裂缝延伸率说明了PP-ECC梁具备比RC梁更好的受拉区裂缝控制能力.PP-ECC梁的最大裂缝宽度远小于RC梁,其最大裂缝宽度分别为RC梁试件的35.3%和38.5%,主裂缝的宽度随着加载级别的提升而呈现出近线性发展规律,PP-ECC梁的主裂缝的发展更为均匀稳定,并且随着配筋率的提高,RC梁与PPECC梁的最大裂缝宽度不断增大;PP-ECC梁裂缝最大延伸高度小于相同配筋率下RC梁的裂缝最大延伸高度,同时,加载过程中,PP-ECC梁的主裂缝宽度和裂缝数量发展以及主裂缝延伸高度和开裂宽度发展均体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李福海李瑞姜怡林何肖云峰胡丁涵
隧道高地温干热环境专用喷射混凝土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高地温干热环境专用喷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按每立方米计胶凝材料总量为400~420kg;胶凝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含普通硅酸盐水泥83%~89%,硫铝酸盐水泥10%~15%,纳米二氧化硅1%~2%;钢纤维按照...
崔圣爱刘品许雪峰符飞郭晨李固华李福海
文献传递
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道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道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面层、面基层、底基层和路基;所述路基下连接自然土层;所述面层横向和纵向坡度均为2%;路基下方设置有漏斗形的渗透性集水井,渗透性集水井下方连接到截面为灯笼形的雨水回收...
李福海李星烨张桂斌贾谊周双李固华崔圣爱
OPC-CSA复合胶凝体系轻质陶粒泡沫混凝土性能研究
2024年
针对陶粒泡沫混凝土作为轻质隔墙板材料时,其存在早期强度低、收缩变形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硅酸盐-硫铝酸盐水泥(OPC-CSA)复合胶凝体系,同时联用动物蛋白发泡剂、混凝土增稠剂及聚丙烯纤维共同制备页岩陶粒泡沫混凝土。通过开展不同复合胶凝体系陶粒泡沫混凝土干表观密度、力学性能及软化系数测定规律研究,并探讨了OPC-CSA复合胶凝体系及纤维对干燥收缩、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同时结合电镜扫描(SEM)及CT扫描技术从微细观角度探究了OPC-CSA复合胶凝体系对陶粒泡沫混凝土孔泡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环境条件下,以硅酸盐和8%快硬性硫铝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50%陶粒体积掺量,0.28水胶比的OPC-CSA复合胶凝体系轻质页岩陶粒泡沫混凝土具有极佳性能,其干密度为723 kg/m^(3),28 d抗压强度为4.36 MPa,干燥收缩率为2528μm/m,导热系数为0.23 W/(m·K)。采用OPC-CSA复合胶凝体系制备的陶粒泡沫混凝土,具有较快的水化速度,较高的早强期强度,有效降低了陶粒泡沫混凝土有害孔数量和孔径,提高了软化系数,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和抗收缩性能。
陈振崔圣爱张书豪饶家锐李福海
关键词:陶粒泡沫混凝土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被引量:3
2019年
以宜昌某在建大桥大型隧道锚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场进行计算模拟,防止由于水化热过大产生温度裂缝.分析了不同胶凝材料用量、冷却水管不同布置方式对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并提出临界厚度.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用量降低会导致水化热减少,每方混凝土增减10 kg水泥用量,会使得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增减1℃.通过布置冷却水管,能够有效降低水化热,降温效果比改变胶凝材料用量要好,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直接有效的方式.提出临界厚度的概念,混凝土浇筑厚度大于临界厚度时,需要采取人为措施来降低水化热;浇筑厚度小于临界厚度时,不布置冷却水管也能使内外温差控制在规范限值之内.
李福海冯志华余泳江王奕彬李瑞杨万理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数值模拟温度场
洞渣制作机制砂石骨料的技术研究综述
2024年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铁路隧道的建设量逐年攀升,也就导致了大量洞渣的产生,与此同时,也需要消耗巨量的砂石骨料。为了加强隧道洞渣的资源化利用,缓解隧道建设过程中洞渣处理困难与砂石骨料资源短缺的矛盾,重点总结分析隧道洞渣在不同开采方式下的特点,阐述洞渣母岩不同加工工艺和母岩岩性对洞渣骨料及混凝土性能影响,指出隧道洞渣在当今社会利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针对隧道洞渣进行更好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高超刘飞严丁辉李福海
关键词:骨料
隧道二衬拱顶水泥基注浆材料的缓凝剂选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水泥基注浆料因良好的流动性,成本低的特点,在隧道拱顶空洞填补中得到广泛应用。化学外加剂对注浆料性能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缓凝剂对水泥基注浆料性能的影响,选用6种缓凝剂对比研究各缓凝剂对水泥基注浆材料工作性能和早期强度的作用效果,分析不同缓凝剂的适用性,并确定了各缓凝剂的最佳掺量。基于单一缓凝剂的研究结果,选取3种复配缓凝剂体系对单一缓凝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组合体系为三聚磷酸钠-蔗糖。
李超王奕彬何肖云峰靳贺松李福海何开伟
关键词:缓凝剂流动度泌水率力学性能
一种二衬防脱空带模注浆的内力模拟测试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衬防脱空带模注浆的内力模拟测试方法,属于隧道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隧道按比例缩小,采用对应的相似材料建造隧道相似模型的各个部件,并最终在实验室形成隧道相似模型,模拟隧道的受力变化,并通过应变片测量各个位...
李福海李瑞王江山何开伟王佩勋李超李学友
文献传递
一种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结构耐酸雨冰冻修复材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结构耐酸雨冰冻修复材料,由以下原料按照质量份数制成:硫铝酸盐水泥100份,水29.5~37.5份,微珠13~25份,废橡胶粉4~10份,石英砂32~34份,石英粉6~8份,聚丙烯酸纤维1....
李固华崔圣爱常浩然杨迎昕周洪超夏巍李福海陈昭何冠鸿
文献传递
混凝土桥及其高性能材料2019年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0年
为了解过去一年混凝土桥及其高性能材料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并在总结其研究内容、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后续研究,从混凝土桥、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高性能加劲筋材三方面着手,查阅了近期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总结和评述。研究发现:目前,混凝土桥方向更加注重其耐久性、全寿命周期设计、寿命预测及极端环境下的性能劣化等问题;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方面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增强增韧和自密实等性能研究;与其配套的高性能筋材则主要围绕强度更高、更耐久的FRP筋展开。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有待深化的问题提出初步建议,期待与相关学者共同努力,为该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赵人达占玉林徐腾飞李福海文希杨世玉原元赵成功张建新
关键词:混凝土桥高性能混凝土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