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性早搏揭示窦房结传导阻滞
- 2002年
- 于小林杨健孙文琴朱宏秀
- 关键词:窦性早搏心电图病例报告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CRP及NO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 C-反应蛋白(CRP)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 ACS 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及阿托伐他汀组(n=3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斯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 CRP、NO 及血脂,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TC、TG、LDL-C、H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 ACS 患者 CRP 升高,NO 降低,TC、TG、LDL-C 升高,经治疗后 CRP 均有下降,NO 均明显升高,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变化更明显(P<0.001),且其 CRP、NO 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无明显相关性;ACS 患者治疗后 TC、TG、LDL-C 下降,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 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 ACS 通过降低 CRP 水平,提高 NO 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 杨健钟志欢杨泰生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一氧化氮
-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fos、c-myc和c-jun的表达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早期应答基因的变化。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64只大鼠颈动脉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VSMC增殖与c-mycc、-fosc、-jun的变化。结果手术后2 h即可出现c-myc、c-fos、c-jun阳性表达,且c-fosc、-jun于移植后6 h达到高峰,c-myc于手术后1周达到高峰。结论c-mycc、-fosc、-jun表达状态与VSMC的增殖状态密切相关,对VSMC的增殖起到调控作用,尤其是始动阶段。
- 王永军张卫国杨健王明民崔瑞耀徐万群于文钢周滨
- 关键词:血管移植术后C-FOSC-MYCC-JUN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与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血浆sC_(5b-9)水平的关系被引量:4
- 2002年
- ①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 (ED)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 (LPO)及血浆补体激活片段 (sC5b 9)水平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DXC 30 0A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了 5 2例AMI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 (EFI)、红细胞膜LPO和sC5b 9水平的变化。③结果AMI病人EFI ,LPO ,sC5b 9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病人 ,差异有极显著性 (F =2 6 .4 5 7~ 34.6 0 1,q =8.6 2 0~ 16 .4 0 6 ,P <0 .0 0 1)。死亡和伴有室性心律失常者各指标增高较存活和无室性心律失常者更明显 (t =10 .82 7~ 18.772 ,P <0 .0 0 1)。AMI病人EFI与LPO ,sC5b 9呈明显的正相关 (r =0 .6 76 ,0 .82 4 ,P <0 .0 0 1)。④结论AMI病人ED降低与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血浆补体激活有密切关系。
- 杨健杨泰生张健刘成玉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红细胞变形能力脂质过氧化损伤血浆
- 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8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记录心肌缺血,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3.4%、79.8%;12导联DCG诊断冠状动脉单、双及3支血管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58.9%、60.5%、91.9%。结论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与冠脉病理解剖有关。
- 孙文琴崔国方杨健
-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 声学定量技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心房功能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定量技术(AQ)检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AQ技术检测46例行OPCAB患者术前和术后左房功能各指标,并检测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OPCAB患者术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房各时相容积、左房射血分数(LAEF)和左房射血量(LASV)均明显增高(P<0.01)。OPCAB后左房各时相容积减小(P<0.05~0.01),而LAEF和LASV明显增加(P<0.05~0.01)。结论AQ技术可定量检测左房储备和收缩功能;OPCAB术后左房功能得到明显恢复。
- 赵林康维强姚道阔杨健于小林贾三庆
- 关键词:左心房功能声学定量技术评价术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左房功能
- 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
- 2005年
-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探索一种理想的血管再狭窄的基因疗法。方法选择20只新西兰家兔,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均行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手术,实验组行腺病毒介导的P21cDNA溶液浸泡和反义c-fos聚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涂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分别行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数及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情况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联合转染P21基因及反义c-fos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是一种有效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 杨健王明民崔瑞耀徐万群于文钢
- 关键词:C-FOS基因血管移植再狭窄
- 瓣膜置换术用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初步观察
- 2002年
- 杨健王均志等
-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射频消融肺静脉风湿性心瓣膜病房颤
- 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 2004年
- 崔国方王娜娜杨健高艳
- 关键词:C反应蛋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