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净 作品数:56 被引量:268 H指数:8 供职机构: 海南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海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血清HBV标记物检测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996年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致消化性溃疡(PU)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说明血清 HBV 标记物(HBV-M)检测在 PU 中的意义。方法内镜或手术确诊 PU 患者301例(观察组),随机抽样非 PU 患者164例(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BV-M。结果 PU 组(观察组)检出 HBsAg 阳性率17.3%,对照组检出 HBsAg 阳性率7.3%,两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与全国城市人群标化 HBsAg阳性率7.89%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HBV 感染与 PU 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参与 PU 发病的一个因素。 汤净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乙型肝炎病毒 病因学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附34例分析) 1996年 汤净 杨小敏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 消化性溃疡 内科学教学中PBL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3 2003年 PBL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教学方式.我校1996年开始逐步在专科班内科学教学中小范围推行PBL模式教学.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PBL模式教学进行初步分析. 汤净 陈志斌关键词:教学 内科学 酷似胃癌的嗜酸细胞性胃炎并幽门梗阻一例 被引量:3 2017年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该文报道1例EG患者因反复上腹痛1月余,行上腹部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均可见胰头部肿块,MRCP提示此肿块为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大,两次胃镜检查,均怀疑胃恶性肿瘤,但活组织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证据。由于患者梗阻症状加重,恶病质,考虑胃癌可能性大,行腹腔镜探查术,最终依靠腹腔镜探查全胃切除后病理证实为肌层型EG。确诊后予相应治疗,患者好转出院。该例提示以幽门梗阻为表现的EG极其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及内镜改变有时类似胃癌,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或漏诊。内镜下多点多次活检,必要时超声内镜指导下进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取大块胃体组织活检,可以提高EG的检出率。 徐琪 汤净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胃癌 梗阻型 浅析MDT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问题探索 被引量:2 2023年 消化系统疾病复杂、多变,往往会涉及多个脏器,部分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非常棘手,常常需要通过多个学科会诊进行一次甚至多次的共同讨论,才能最终制订出诊疗方案。鉴于此,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开拓教学思维,摸索出适合消化科住培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以期提高住培教学的质量。围绕基于MDT理念联合PBL的教学模式在消化科住培教学中的应用,简要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此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徐琪 汤净 谭琰关键词:MDT PBL 教学 消化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F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B组给予常规治疗(PPI或H2受体拮抗剂,胃肠动力药),C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治疗;各组总疗程均为8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FD症状评分(FDSR)、胃容纳试验。评定各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8周末A组、C组SAS、SDS评分均逐渐下降,临床症状评分逐渐下降;A组、C组治疗8周末胃容纳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组治疗2、4、8周末FDSR减分率、SAS和SDS评分减分率和胃容纳改变,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FD明显优于单一内科常规药物,且起效快,安全性好。 汤净 陈军 谭琰 谭安萍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疗效 体表神经调控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体表穴位无针经皮电刺激(TEA)此种体表神经调控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胃容受、胃电图(EEG)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体表神经调控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6例满足纳入标准的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组和假-TEA组,各5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最大饱腹感)。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Sham-TEA)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15cm及远离PC6 15~20cm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容受性、EEG、临床症状变化及SF-36评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胃容受性为(725±46)mL,FD患者胃容受性为(539±3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FD患者治疗前平均症状积分(24.5±2.9)分,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Sham-T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TEA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TEA组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68.2%±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2.4%),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1.53)db与治疗前基线和Sham-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任何状态下Sham-TEA组的主功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胃容受,降低内脏高敏感;明显改善FD患者的生活质量。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降低主频不稳定系数,调整胃肌电活动异常,从而促进胃动力。 陈军 汤净 谭安萍 谭琰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神经调控 生活质量 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7 2010年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20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组2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疗程均为12个月。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支持、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肝纤维化标志物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复常率、血清HBVDNA下降水平及转阴率均随着治疗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组有1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5%,阿德福韦酯组无病毒变异发生。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治疗至6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且随着疗程的延长进一步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与拉米夫定相似,但病毒耐药突变率较拉米夫定低。 廖绍筑 陈少兴 汤净关键词:肝炎 乙型 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人组织激肽释放酶7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MMPS、KLK7、E-cad在胃癌患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相关性。方法:胃癌患者50例以及50例胃良性疾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胃部良性疾患组和健康体检组。实验组中有24例符合手术条件同意行胃切除术的患者,细分为术前组和术后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1月)、胃良性疾患者组、健康体检组血清中MMP-2、MMP-9、KLK7及E-cad水平,分析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血清KLK7及E-cad水平高于胃良性疾患组及正常体检组,差异均显著(P<0.05);实验组术后术前比较,MMP-2、MMP-9均较术前减少,KLK7及E-cad术后分别明显下降和升高,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Ⅰ~Ⅳ期血清KLK7水平及E-cad水平随癌症的进展分别呈现升高和下降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0.05;实验组中胃癌有无微血管转移与血清KLK7及E-cad表达水平有关(P均<0.05)。实验组的年龄分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不同病理特征的血清KLK7及E-cad水平的比较显示,KLK7及E-cad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KLK7及E-cad水平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86,P<0.01)。结论:KLK7和E-cad的表达上调或者下调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两者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呈负相关,在胃癌发展及转移中可能存在拮抗效应。联合检测KLK7与E-cad可能对监测胃癌患者的病情及估计预后有一定帮助。 庄桂凤 谭琰 杨远征 张杰伟 汤净 曾仕平 覃西关键词:胃癌 MMP-2 MMP-9 E-CAD 慢性间日疟长期误诊1例 1999年 患者,男性,30岁,工人,发现脾脏肿大11年,下肢浮肿半月,于1998年4月15日入院。患者1987年因被人殴打腹部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轻度肿大,肝功能检查无异常。1989年体检发现脾脏肋下二横指,肝功能未见异常。随后渐出现腹胀、乏力、眼黄、皮肤黄、尿... 汤净关键词:疟疾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