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
>
王海明
王海明
作品数:
1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柯范生
福建农林大学
洪启征
福建农林大学
姚伟
福建农林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题名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农业科学
主题
1篇
脱涩
1篇
SHI
机构
1篇
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1篇
王海明
1篇
姚伟
1篇
洪启征
1篇
柯范生
传媒
1篇
福建果树
年份
1篇
1991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柿果脱涩新技术试验
被引量:1
1991年
柿树品种资源丰富,在全国分布很广,产量仅次于苹果、梨、柑桔。由于涩柿含可溶性单宁(主要成分是三羟基苯和没食子酸也称柿子素 Diospynin)味涩。涩柿充分成熟之后,不能在树上脱涩,采后须经后熟或人工脱涩方可食用。脱涩作用是在适当温度下通过某些化学物质使酶活化刺激果实成熟,或由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与单宁物质结合使之凝固成为不溶性的树脂状物质(络合物),食用时感觉不出涩味。传统的脱涩方法很多,如农家自古以来有使用温水脱涩法、碱法脱涩、草法(辣蓼草)脱涩、土窖烟烘法、盐矾法等。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又采取了物理化学方法脱涩,
洪启征
王海明
柯范生
姚伟
关键词:
脱涩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