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艳芳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20世纪西方科学教育发展轨迹探源被引量:7
- 2009年
- 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呈现的发展轨迹是:科学教育地位从学校教育的边缘上升到中心,科学教育理念从培养精英转变到以所有的学生为培养对象,科学教育目的从强调知识结构转变到强调素质发展,科学教育内容从关注科学问题转变到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的问题,科学教育课程形态从学科中心课程转变到综合课程。20世纪西方科学教育发展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变革轨迹,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科学化和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深化密切相关,与科学主义和科学人道主义等社会思潮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密切相关,还与社会科学发展综合化趋势密切相关。
- 李太平翟艳芳
- 关键词:课程改革
- 公德、私德视角下的德育变革被引量:5
- 2005年
- 翟艳芳
- 关键词:公德私德德育变革现代语境私人生活自由社会
- 交往德育——美好而真诚地生活被引量:3
- 2006年
- 翟艳芳
- 关键词:道德教育交往德育
- 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我们面临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时代。时代状况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培养新一代公民,来适应一个经济一体化、政治主体多极化、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及生态关联化的世界。全球教育就是国际教育界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而开创的一种教育...
- 翟艳芳
- 关键词:全球教育教育政策德育课程新课程改革
- 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何以可能被引量:5
- 2005年
- 《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目的是要树立一种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论——没有灌输的道德教育,为此,该书的作者在对道德、道德教育和灌输等基本概念进行语义分析的前提下,在批判并综合几种作者认为有借鉴意义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整合性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无论是对于我国道德教育的理论还是实践,该书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 翟艳芳
- 关键词:道德道德教育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及其优化
- 2010年
- 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着眼于课程本身的教材学习评价模式和课程内外学习行为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模式。两种模式各有优点和缺陷。单纯的课程学习考核模式着重于对教材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考评,不能反映出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践性特征;"知行合一"模式的考核指标难以操作化,且容易混淆德育工作考核和课程考核,导致评价泛化。两种模式都以定量评价、标准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基本导向。而只有以定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弥补定量评价、标准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不足,才能优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学业的考核。
- 翟艳芳姚迎春
-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要避免法律基础部分“边缘化”被引量:4
- 2009年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由过去分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合并而成,但是,新的《基础课》绝不是过去两门课程的"机械相加"和"简单拼凑"。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的本义,需将过去分开讲授的两门课“有机结合”,使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与法律基础部分"浑然一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法律基础部分业已成为《基础课》教学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影响了《基础课》教学的整体效果。
- 姚迎春翟艳芳
-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部边缘化《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基础课
- 道德能否成为一门学科?——解读约翰·威尔逊的《道德教育新论》被引量:4
- 2006年
- 约翰·威尔逊在其重要著作《道德教育新论》中贯穿了一种道德教育的观点,并在道德教育的实践方面设计了道德思维的直接教学、家庭模式等。威尔逊关于道德学科化的设想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其可行性还有待探讨。
- 翟艳芳
- 关键词:道德教育可行性
- 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 2013年
- 全球教育就是国际教育界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而开创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目前,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已对全球教育进行了探讨,但是总体上来看,该领域的很多研究还停留在对国外理论和实践的介绍上,对我国全球教育现状的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对全球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等方面缺乏深入的探索。
- 翟艳芳李太平
- 关键词:全球教育教育理念教育现状教育界理论界
- 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分野及道德教育的共同主题被引量:1
- 2007年
- 中西传统人性论关注的中心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传统人性论关注的核心概念是"善恶",西方(古希腊)传统人性论的核心概念是"幸福"。不同的人性论导致了不同的道德观乃至不同的道德教育观。然而,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分野并非不可逾越,它们共同反映了道德教育面临的几对永恒的矛盾:个体与社会、理性与情感、知与行,而理想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促使这几对矛盾内部保持适度的张力,从而达到人性的至善和人生的最大幸福。
- 翟艳芳
- 关键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