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
- 作品数:46 被引量:351H指数:12
-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电气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陕西干旱气候变化及对策研究
- 陕西是我国旱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灾害是影响巨大的气象灾害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陕西干旱出现更加频繁,干旱已成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陕西干旱气候的基本规律以及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的变化趋...
- 胡琳
- 关键词:干旱气候变化干旱灾害
- 文献传递
- 1981-2020年陕西省暖季不同历时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25年
- 利用1981—2020年陕西省暖季(5—9月)9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量资料,结合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4个历时(1h、3h、6h、12h)强降水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陕西省短历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4个历时强降水高发区均位于陕南秦巴山区,稀发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和陕北长城沿线。(2)各历时降水极值的空间差异均较大,历时越短,极值分布的局地性越强。(3)近40a,陕西省各历时强降水均呈增多增强趋势,尤以3h强降水的增加最为显著。(4)各历时强降水的趋势变化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一性,陕北黄河沿线和陕南中南部强降水呈增多趋势,陕北南部和关中平原中部呈减少趋势,且历时越短,强降水呈增多趋势的范围越大。(5)强降水日变化南北不同,历时越短,强降水的日变化越明显,特别是陕北短历时强降水日变化最为突出,且在傍晚或夜间易发生强降水事件,其危害更大。
- 蔡新玲蔡依晅叶殿秀李茜户元涛胡琳
- 关键词:短历时强降水
- 关中区域大气重污染年份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利用关中区域环境污染监测数据和同时期气象数据,定义了区域重污染和区域污染天气过程,选择2017年为代表年,采用帕斯奎尔分类方法和国标法计算大气稳定度等级和混合层高度,着重分析了区域污染天气过程中稳定度等级等5个表征大气扩散能力的气象参数特征,建立了关中区域各强度污染天气气象条件概念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8年关中区域年平均污染日为145.4 d,不同强度的污染日数均呈增加趋势,秋冬季是关中区域污染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当大气混合层高度≤300 m,稳定类频率60%,累积逆温厚度≥260 m,静小风频率≥55%和关中腹地出现风辐合区时,极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易造成区域重污染天气。
- 胡琳程路林扬胡淑兰何晓嫒
- 关键词:区域污染气象条件
- 空冷机组设计中典型气象年的选取被引量:6
- 2009年
- 以府谷清水川电厂为例,对空冷机组典型气象年(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TMY)的选取进行探讨,根据影响空冷机组设计及运行的气象因素,确定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等5个气象参数作为因子,利用Finkelstein-Schafer(FS)统计方法选取TMY,并与传统的典型代表年(typical reference year,TRY)进行设计气温、满发气温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MY较TRY更能反映建设项目所在地气温变化的长期规律,适应机组夏季满发的"多发电量"性质要求,且TMY所选设计气温更有利于机组经济运行,因此可以得出FS方法选择TMY是切实可行的,且明显优于TRY,对空冷系统的设计更具应用价值,同时总结典型年选取的步骤,首先确定资料统计时段,然后选取典型月(typical meteorological month,TMM)组成一个"虚拟"气象年。
- 胡琳李占斌何晓嫒
- 关键词:典型气象年
- 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被引量:47
- 2013年
- 采用2002—2011年大气污染物的现状监测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西安市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探讨空气质量为优及轻微污染以上的天气事件对应的高空典型环流形势,研究污染成因及污染物传输规律。结果表明:西安市污染较为严重的污染物为PM10,较大浓度值出现在冬季采暖期,雨水能对污染物起到有效的湿清除作用,且空气质量状况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天气系统具有延续性是造成空气质量延续性的可能原因;逆温的存在,最大混合层高度的降低造成大气层结稳定,风速较小,阻碍空气的对流运动,使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能力较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造成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引起空气污染的发生。
- 胡琳曹红利张文静王琦穆军
- 关键词:污染物大气污染
- 陕西省大气稳定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根据陕西省97个气象台站2006—2011年逐时气象观测资料进行陕西省大气稳定度分类,统计计算各站四季及年不稳定类、稳定类和中性类稳定度出现的频率,利用GIS系统分别绘制关中区域分布图,分析了四季及年三大类稳定度出现频率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稳定类和不稳定类均以秦岭腹地中西部和关中盆地中西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其次是渭北及陕北黄土高原区,宝鸡西南部的凤县和太白,汉中市及安康西南部出现的频率较低;中性类明显以宝鸡西南部秦岭山区的凤县、太白,陕南汉中和安康西南部出现的频率为最高,关中盆地中西部和渭北东部最少;冬季稳定类出现频率最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夏季不稳定类出现频率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中性类以秋季为最高,夏季次之,冬、春季最少;不稳定类出现频率高的区域,稳定类出现频率亦高。
- 陈建文胡琳王娟敏吴素良王琦张文静
-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
- 西安地区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利用西安气象站建站以来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和能见度以及天气现象资料,根据吴兑的日均值法定义霾日,重建了1951-2012年的霾气候数据序列,分析了西安霾日数的变化规律,同时应用2009年的污染物资料和地面、探空气象数据分析了西安霾天气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安市霾日数多年平均为40.1d,并呈逐年增长趋势;霾天气多出现于秋、冬季节,其中冬季1月和12月为霾出现日数最多和次多;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变化是霾天气出现的内因,其质量浓度的增大有利于霾的出现;而气象因子是霾天气的外因,小风、高湿、气压场的变化、逆温层厚度增加及混合层高度降低是产生霾的有利条件。
- 胡琳苏静陈建文李亚莉王琦张文静
- 关键词:气候特征影响因素
- 陕西省混合层高度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根据陕西省99个气象台站2006—2011年逐时气象观测资料,统计计算了各站四季及年平均混合层高度,并利用GIS系统绘制等值线分布图,分析了混合层高度的区域分布特征、四季和全年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1)全年和四季平均混合层高度均以关中最高、陕北其次、陕南最低,其中陕北区域北部高、中部低,关中和陕南均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2)各区域混合层高度均以春季最高,夏季其次,冬季最低,大致以冬季12月或1月最低,随后快速升高,4—5月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3)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日出后开始迅速升高,13:00前后达到最高,16:00开始迅速降低,日落后至次日日出前持续较低,春、夏季峰值持续时间较长,秋、冬季较短;(4)四季陕北和关中全天平均混合层高度差异不大,大部分时间关中略高于陕北;陕南春、夏季白天、秋季9:00—16:00、冬季10:00—15:00明显低于陕北和关中,而秋季18:00至次日7:00、冬季17:00至次日7:00大多高于陕北和关中。
- 陈建文胡琳王娟敏张文静毛明策吴素良王琦
-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
- 空冷系统设计中典型年选取方法比较研究
- 针对空冷系统设计中典型气象年(TMY)的选择问题,以韩城电厂二期项目为例,首次将Sandia National实验室法和Danish方法应用于空冷系统设计中,选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以及最大风速5个因子...
- 胡琳何晓嫒王琦
- 关键词:典型气象年
- 文献传递
- 相关矩阵在风资料重建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利用2007年清水川电厂50 m和府谷县气象站10 m同期自动站风逐时观测资料,建立两地各月逐时风u-v分量回归方程和两地四季不同风速档次风向相关矩阵。依据回归方程回代获取厂址50 m风的拟合资料,采用风向相关矩阵修正拟合风资料的风向结果。对修正后的风向结果验证表明:修正后的风向资料基本反映了厂址风向分布特征,效果较好。依据府谷县气象站1996—2005年10 m风逐时观测资料,重建1996—2005年厂址50 m风资料,并采用风向相关矩阵修正重建厂址50 m风资料的风向结果。
- 陈建文何晓嫒胡琳范建勋
- 关键词:相关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