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洋 作品数:20 被引量:1,127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全球环境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天文地球 文化科学 更多>>
塞罕坝遥感应用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被引量:1 2019年 遥感野外实习是巩固遥感课程理论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塞罕坝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是建设遥感应用野外实习基地的合适场所。通过设备准备、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及实习路线、样地和观测点选择等多方面建设,使基地具备开展地貌、植被、土地利用等多种地学要素野外遥感实习的条件,达到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其中遥感应用实习数据平台建设,对满足学生主动学习、师生教学互动需求将发挥重要作用。 刘雪萍 刘雪萍 郑成洋关键词:遥感应用 野外实习基地 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2014年 基于中国鸟类分布数据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海拔、气温、降水等环境和地理因子数据,探讨中国鸟类及其主要类群的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鸟类物种丰富度存在着一定的随纬度增高物种丰富度降低的趋势,物种丰富度高值地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江下游、武夷山、西双版纳、天山西部、喜马拉雅山东南麓至横断山脉等若干地区,而在青藏高原大部、长江以南部分地区等出现低值,但线性回归显示,纬度梯度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物种丰富度的Spearman相关性系数较高的环境因子有EVI、年均温、年平均降水等多种,说明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地理格局存在复杂的共同作用机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环境因子可以分为能量、海拔变幅、气温稳定性、距最近大型水体的距离等4种主要因子。 刘澈 郑成洋 张腾 曾发旭 王逸然关键词:鸟类 环境因子 氮添加对武夷山米槠径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设置对照(0)、低氮(50 kg N/(hm^2·a))、中氮(100 kg N/(hm^2·a))和高氮(150 kg N/(hm^2·a))4种水平的氮添加实验,研究武夷山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径向生长的季节特征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米槠的全年生长可分为水分恢复期、快速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不同生长阶段对施肥的响应不同,低氮和中氮处理对米槠的全年胸径相对生长速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影响主要在快速生长期(6—10月)产生,氮添加在缓慢生长期(11—4月)对米槠径向生长无显著影响。氮添加对不同径级树木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氮和中氮处理显著促进低径级(5 cm25 cm)米槠径向生长无显著响应。中氮处理显著提高研究区内米槠群落的生物量增长速率(p<0.05),其他处理的效果不显著。 张歆阳 王乔姝怡 邢娟 曾发旭 方福清 郑成洋关键词:氮沉降 径级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被引量:738 2009年 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植物群落类型多样,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次全面和系统的植物群落清查,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我国植物资源的了解、利用和保护,也不利于我国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采用统一的方法体系和技术规范开展我国植物群落的清查工作势在必行,并具有紧迫性。本文基于作者长期的野外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的群落调查方法,首先简要定义了与植物群落清查有关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调查样地的设置原则和体系、群落清查的技术指标和方法、主要优势种生态属性的测定方法和规范,并介绍了大样地调查的主要步骤。通过本文的介绍、归纳和总结,试图为制定我国植物群落清查的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材料和技术储备。 方精云 王襄平 沈泽昊 唐志尧 贺金生 于丹 江源 王志恒 郑成洋 朱江玲 郭兆迪关键词:植物群落 群落特征 生态属性 氮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7 2022年 以福建省武夷山亚热带常绿阔叶米槠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氮添加实验。采用4个氮添加梯度(CK,N50,N100和N150,分别表示氮添加0,50,100和150 kg/(hm2·a))模拟自然氮沉降变化,探究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对表层土壤(0~20 cm)总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对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两种不同碳组分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N100和N150处理分别使土壤POC含量显著上升110.7%和147.9%(p1=0.024,p2<0.001);土壤MAOC含量则随氮添加量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际波动呈单峰式,且在不同观测时间内,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通过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拟合方程计算,得到2018—2020年CK,N50,N100和N150样地土壤呼吸年均碳排放量分别为1205.31,1191.56,1287.56和1128.61 g C/m^(2)。其中,N50样地与CK样地无显著差异,N100样地显著上升6.82%(p<0.001),N150显著下降6.8%(p<0.001),即N100可以促进土壤呼吸年碳排放,而N150对土壤呼吸年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苏梓锐 曾发旭 郑成洋关键词:氮沉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呼吸 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52 2003年 对保护区不同经营强度下的毛竹林的物种组成、α多样性及 β多样性进行研究 ,并与 3个天然植被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毛竹林随着经营强度加大 ,明显表现纯林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丧失大量壳斗科、樟科和松科等乔木树种为代价 ,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发生显著的变化。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下降 ,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上升 ,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变化是由于乔木层改变引起的。β多样性反映毛竹林在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物种替代速率 ,从毛竹混交林Ⅱ (c类型 ,2 5 %≤毛竹 <5 0 % )向毛竹混交林Ⅰ (b类型 ,5 0 %≤毛竹 <75 % )转变过程中 ,乔木层Sorenson指数最小 ,Cody指数最大 ,说明阔叶或针叶树种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已被改造而丧失 ,对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 ,在此阶段之前加以控制和保护才更有现实意义。 郑成洋 何建源 罗春茂 方燕鸿关键词:毛竹林 群落组成 多样性 福建黄岗山东南坡和西北坡乔木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的垂直变化 被引量:67 2004年 利用福建黄岗山东南坡 30个样方和西北坡 13个样方的资料 ,研究该地区乔木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变化。东南坡共记录到乔木物种 15 1种 ,隶属于 4 2科 73属 ;西北坡 10 2种 ,隶属于 32科 5 4属。两坡面的乔木树种组成相差不大。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是 :随海拔升高 ,科、属、种的数量呈下降的趋势 ;东南坡科、属、种的数量在海拔 80 0 - 10 0 0m达到最大值 ,西北坡在海拔 15 0 0 - 16 0 0m达到最大值。东南坡乔木物种Shannon Wiener指数 (H′)与海拔呈负相关 ;西北坡在海拔 12 0 0 - 180 0m范围内H′高于东南坡 ;S renson指数 (IAc)在不同植被类型交替时出现上下波动 ,从常绿阔叶林向针阔混交林转化时 ,物种更替强烈 ,S renson指数明显下降。乔木物种生长特征的分析表明 ,最大树高 (Hmax)和最大胸径 (DBHmax)出现在中海拔 ,在相同海拔范围内西北坡的Hmax和DBHmax高于东南坡 ;东南坡Hmax和DBHmax的峰值出现在海拔 80 0 - 90 0m ,西北坡出现在海拔 180 0m。东南坡立木密度在海拔 15 0 0m处达最高值 ,而西北坡立木密度变化不明显 ,仅在海拔 190 0m以上明显下降。将全部乔木种划分为常绿阔叶、针叶和落叶阔叶等三种生活型 ,分析不同生活型的生长特征发现 ,常绿阔叶种类的胸高断面积和 (totalbasalarea,TBA) 郑成洋 刘增力 方精云关键词:乔木 物种组成 生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河北塞罕坝樟子松径向生长动态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2020年 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其生长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基于此,该研究通过监测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的径向生长,研究樟子松生长日动态规律、季节动态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探讨河北塞罕坝地区樟子松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此外,以往研究树木生长大多数基于树轮年代学,缺少短期树木径向生长动态的研究。该研究利用径向生长记录仪监测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内樟子松连续3年(2016–2018)的树干径向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树干的水分吸收与蒸腾作用,樟子松树干径向昼夜变化呈现季节性规律,可划分为4个阶段:春季萌动期、夏季生长期、秋冬交替期和冬季休眠期。塞罕坝樟子松树干径向生长开始于每年4月初;4月初至5月中旬为水分恢复阶段;5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快速生长阶段;7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缓慢生长阶段;10月中、下旬生长趋于停止,并有树干径向收缩现象。以一天为时间尺度,在快速生长阶段(5月初至7月中旬)樟子松径向生长主要受空气温度的影响;缓慢生长阶段(7月中旬至10月下旬)降水量、空气温度均影响樟子松径向生长。以15天为时间尺度,温度对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显著。结果显示樟子松的生长动态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未来樟子松生理研究提供参考时间节点,同时在极端低温与干旱的情况下,为半干旱地区樟子松的生长状态提供参考依据。 季倩雯 郑成洋 张磊 曾发旭关键词:樟子松 气象因子 基于分层线性回归的MODIS反照率产品降尺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中小区域的地表能量、热环境、气候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对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反照率产品需求日益增多。鉴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意义的降尺度方法,用于高效、准确地生成高分辨率的反照率结果。首先,假设地表朗伯反射,利用30 m的Landsat 8反射率估算得到Landsat 8初级反照率;然后,在500 m尺度上,发现分类后Landsat 8初级反照率与MCD43A3反照率相关性更好。因此,基于地表分类建立二者的线性回归函数,在MCD43A3基础上,融合30 m高分辨率Landsat 8初级反照率,得到降尺度反照率结果。与MCD43A3反照率相比,该结果提供了丰富的细节信息;利用SURFRAD观测数据的验证实验表明,降尺度反照率结果偏差为-0.01,标准差为0.012,对于不同地表类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这说明该算法对于生产高分辨率反照率产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冯婵莹 汪子豪 郑成洋关键词:反照率 降尺度 MODIS 内蒙古26种常见温带灌木的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21 2019年 生物量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采用4种数学模型(一元线性模型、二元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幂函数模型),3个预测变量株高(H)、冠幅(C)、植株体积(V)对内蒙古地区26种常见温带灌木进行生物量方程的拟合,同时比较不同生境类型间灌木根冠比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最优生物量方程以幂函数模型和一元线性函数模型为主,最佳预测变量以冠幅(C)和植株体积(V)为主。②有17种灌木不同器官最优生物量方程的形式和预测变量相同,表明物种内的生物量方程形式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的系数又各不相同,因此分种进行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拟合可以更准确地估算生物量。③草地灌木和山地灌木的根冠比显著大于荒漠灌木的根冠比。通过建立分种分器官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可以为内蒙古地区灌木生物量的计算以及灌丛生态系统碳库的估算提供便利。 赵梦颖 孙威 罗永开 梁存柱 李智勇 沈海花 牛霞霞 郑成洋 胡会峰 马文红关键词:生物量模型 根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