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正畸
  • 4篇拔牙
  • 3篇扩弓
  • 3篇扩弓矫治
  • 3篇矫治
  • 3篇过氧化脲
  • 2篇牙列
  • 2篇牙列拥挤
  • 2篇牙漂白
  • 2篇头影
  • 2篇头影测量
  • 2篇头影测量分析
  • 2篇漂白
  • 2篇疗效
  • 2篇疗效研究
  • 2篇临床疗效
  • 2篇临床疗效研究
  • 2篇模型分析
  • 2篇快速扩弓
  • 2篇骨龄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2篇陆静
  • 6篇沈刚
  • 6篇龚方方
  • 4篇龚逸明
  • 3篇丁小军
  • 1篇于晓萍
  • 1篇龚昕
  • 1篇余优成
  • 1篇于泉
  • 1篇嵇国平

传媒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正畸学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氏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安氏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牙弓参数和头影测量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
龚方方陆静沈刚
文献传递
过氧化脲对牙本质小管通透性的影响及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的封闭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过氧化脲漂白剂(CP)对牙本质小管通透性的影响以及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对漂白剂预处理后开放的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方法取未萌出的离体下颌第三磨牙,去除牙冠后制备成厚度为2mm的牙本质盘。在牙本质小管通透性试验中,按近远中向平均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分别使用10%CP、35%CP和37%磷酸对牙本质横剖面进行处理,对照侧使用蒸馏水处理,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牙本质小管通透性的差异。在牙本质小管封闭性试验中,实验组使用CPP-ACP对10%CP预处理的牙本质盘进行表面涂布,对照组使用抗过敏药物MS coat和UltraEZ脱敏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情况。结果 10%CP和35%CP处理后,实验侧牙本质小管开放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侧,实验侧的小管直径分别为(1.21±0.56)μm和(1.52±0.64)μm,均显著大于对照侧(0.50±0.27)μm和(0.51±0.30)μm,P<0.05;37%磷酸处理后实验侧小管直径为(2.20±0.48)μm,显著大于10%CP和35%CP处理组。CPP-ACP对10%CP预处理后开放的牙本质小管有一定的封闭作用。结论 CP可促进牙本质小管开放,与漂白术后牙敏感有关;而CPP-ACP局部应用后具有封闭牙本质小管的作用,有助于减轻CP漂白所致的牙齿敏感。
陆静龚逸明丁小军余优成
关键词:牙漂白过氧化脲牙过敏
上颌快速扩展最佳时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患者年龄、牙龄、骨龄,对上颌快速扩展扩弓效应的相关性分析,期望发现应用上颌快速扩展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需上颌横向扩展的患者30例,年龄11~14岁,平均12.30岁,进行上颌快速扩展。摄左手腕掌指骨片,扩展矫治前后的上颌前部咬合片、头颅正位定位片。利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相近,扩展效应不一;骨龄与扩展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偏回归系数为-6.440,P值为0.045;牙龄与扩展效应具有高度相关性,偏回归系数为-1.289,P值为0.000。随着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生长和建牙合,扩展效应明显下降。结论:在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前进行上颌快速扩展,可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骨骼效应。
陆静龚方方沈刚
关键词:牙龄骨龄年龄
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采用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3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3个时间点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鼻外侧点间距、上颌基点间距、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和下颌第一磨牙间距在快速扩弓前后(T1-T2)以及正畸治疗前后(T1-T3)有显著性增加,其中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在T2-T3时间点也有显著性变化。全面高、前上面高、腭平面倾度、Y轴角在T1-T2以及T1-T3间有显著性增大。下颌平面角的变化在3个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扩弓能引起上颌骨横向宽度显著增加,其变化包括骨性(上颌基骨)和牙性(上颌第一磨牙)两部分。快速扩弓虽然会导致上、下颌骨的向下旋转,但由于其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2mm或1°,因此可认为并无临床意义。快速扩弓不会引起上下颌骨矢状向的显著改变。
龚方方陆静沈刚
关键词:牙列拥挤快速扩弓头影测量分析
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对过氧化脲漂白后正畸托槽粘接性能的影响
陆静
TPA支抗作用的评价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横腭杆(TPA)在矢状及垂直方向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10例需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女性高角病例.平均年龄13.35岁,应用TPA加强支抗,在治疗前(T1期)和尖牙远移到位(T2期)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根据Mx、FMA、GoGn—SN交角、PP-SN交角、OP-PP交角、0P-SN交角的变化,评价TPA的支抗作用。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1期和T2期的Mx变化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少量的矢状方向的支抗丧失;T1期与T2期的FMA、GoGn-SN、PP-SN、OP-PP、OP-SN交角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反映TPA能有效地维持垂直方向的支抗。结论:TPA能满足正畸治疗中强支抗的需要,特别能很好地控制垂直向支抗。
陆静龚逸明
关键词:横腭杆
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牙弓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三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三个时间点结合模型分析对牙弓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双尖牙和尖牙间宽度在T1、T2和T3相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T1-T2,T1-T3)和下颌尖牙间宽度(T1-T2)有显著性增加。上颌牙弓周径、上颌第一磨牙及第一双尖牙颊倾度有显著性增加(T1-T2),但有少量复发(T2-T3)。下颌牙弓周径、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颊倾度随治疗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快速扩弓能够通过改变上颌牙弓宽度增加其牙弓周径,下颌舌弓配合固定矫治也能显著增加下颌牙弓周径。因此可以较好地解决边缘型牙列拥挤中牙量/骨量不调问题,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疗效的稳定。
龚方方陆静沈刚
关键词:快速扩弓模型分析
正畸拔除下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萌出影响的测量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评价正畸拔除下颌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萌出角度和间隙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正畸非拔牙矫治病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3.5岁),23例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矫治病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13岁),21例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病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14.07岁),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三磨牙的轴倾角度和萌出间隙,使用SPSS 17.0软件对3组病例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组患者RS,LS,Rratio,Lratio在治疗后显著增大(P<0.01);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患者RM3,LM3等指标在治疗后增大(P<0.05),RS,LS,Rratio,Lratio等指标在治疗后显著增大(P<0.01)。结论:正畸拔除下颌前磨牙较非拔牙矫治可以增加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间隙;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可以改善第三磨牙的萌出角度。
于泉龚昕嵇国平陆静
关键词:第三磨牙前磨牙拔牙
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致病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12例因接受固定正畸治疗而出现牙龈增生的患者纳入牙龈增生组,对照组为12例牙龈健康者.分别于基线时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牙周检查指标、龈下菌斑标本和龈沟液标本,采用实时PCR技术对龈下菌斑内的牙龈卟啉单孢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中间普氏菌(Pi)、齿密螺旋体(Td)和福赛氏类杆菌(Tf)进行定量检测,使用ELISA法测量龈沟液中白介素-1β的含量,比较牙龈增生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对牙龈增生组患者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并于4周后重新采样比较牙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基线时,牙龈增生组中龈下菌斑内五种牙周可疑微生物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龈沟液内白介素-1β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时,牙龈增生患者的各项牙周检查指标均明显下降,同时Pg、Aa和Td的检出率、细菌数量以及龈沟液内白介素-1β的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Pg、Aa和Td等牙周病原菌和白介素-1β与正畸治疗中牙龈增生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陆静龚逸明丁小军
关键词:正畸治疗牙龈增生口腔卫生
12~14岁正畸患者骨龄与牙移动速率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中骨龄与牙移动速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3例需上、下颌双侧第一双尖牙减数矫治的女性患者 ,年龄 12~ 14岁 ,平均 13 4岁 ,治疗前均摄左手腕掌指骨片 ,利用骨成熟度指数计测法测量骨龄。用15 0g相对恒定力移动同一牙弓内的尖牙 ,比较尖牙远移速率。结果 使用相对恒定力向远中牵移尖牙 ,尖牙移动的速率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年龄与牙移动速率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 ;而骨龄与牙移动速率间具有线性关系 ,随骨龄的上升 ,牙移动速率减慢。结论 在相同的正畸力作用下 ,牙移动速率因人而异 ,骨龄是影响牙齿移动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陆静龚方方沈刚
关键词:骨龄正畸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