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兆武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弓形虫
  • 1篇毒力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英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日本血吸虫
  • 1篇日本血吸虫病
  • 1篇吸虫
  • 1篇吸虫病
  • 1篇小鼠
  • 1篇小鼠体内
  • 1篇亮氨酸氨基肽...
  • 1篇疗效考核
  • 1篇免疫
  • 1篇免疫诊断
  • 1篇基因
  • 1篇基因分型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作者

  • 3篇陈兆武
  • 2篇沈继龙
  • 2篇宋晓蓉
  • 2篇王林
  • 2篇罗庆礼
  • 1篇胡梅梅
  • 1篇钟政荣
  • 1篇储德勇
  • 1篇余莉
  • 1篇霍星星
  • 1篇陈鹤

传媒

  • 2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刚地弓形虫China 1基因型成囊株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流行我国的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主要基因型China 1成囊株在感染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和包囊形成。方法采自武汉的猫源性刚地弓形虫株(TgCtwh1,基因型为China 1,即ToxoDB#9)包囊50个(约含1×104个缓殖子)经口感染SPF级CD1雌性小鼠50只,于感染后第2、4、7、10、14、21、35、50和72天,分别大体观察小鼠健康状况并测定体重;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脑组织压片观察弓形虫包囊形成时间,计算成囊率,测量包囊直径;荧光定量PCR和组织接种方法检测弓形虫在血液、心、肝、脑和淋巴结组织中的动态分布。结果实验小鼠感染后第7天体重减轻(3.650±0.252)g;第10天[(1.730±0.017)g]与第14天体重差值[(-0.390±0.554)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第21天,在脑组织中查获包囊,成囊率为80%,直径为20~40μm;至感染后第35天,小鼠成囊率增为100%,包囊直径为50~60μm。感染后第2天,TgCtwh1虫体即出现在血液、心、肝和淋巴结组织中,拷贝数分别为3.510±0.152、4.100±0.198、4.220±0.209和4.960±0.052,感染后第4天见于脑组织(3.800±0.154);血液中的虫体在第7天达峰值(5.240±0.115),随后逐渐下降,至第35天消失;心和脑组织中的虫体分别于第14天和第10天达峰值后(5.640±0.214和5.790±0.060)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肝和淋巴组织中的虫体分别于第7天和第10天达峰值(5.310±0.038和6.200±0.152),此后虫体逐渐减少,至第50天转阴。结论流行中国的弓形虫China 1基因型成囊株在感染小鼠体内虫血症可持续至少21 d,感染后第21天首次在小鼠脑组织内检测到包囊。
王林霍星星陈兆武陈鹤余莉宋晓蓉Faustina Halm-Lai罗庆礼沈继龙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基因型荧光定量PCR
地域差异对中国猫源弓形虫基因分型和毒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探讨国内猫体内弓形虫的基因型别是否会因为地域差异而产生不同,同时观察从猫体内分离到的弓形虫的毒力强弱。方法分别从安徽,湖北,山西和广东四省收集猫的标本,其中安徽22只,湖北23只,山西24只,广东20...
陈兆武
关键词:弓形虫PCR-RFLP基因分型
文献传递
重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SjLAP和亮氨酸氨基肽酶SjFBP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的评价(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重组亮氨酸氨基肽酶(rSjLAP)和重组果糖二磷酸醛缩酶(rSjFBPA)抗原用于诊断人血吸虫感染以及疗效考核的价值。方法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28a-rSjLAP/BL21和pET-28a-rSjFBPA/BL21表达目的蛋白,组氨酸标签亲和纯化柱纯化rSjLAP和rSjFBPA蛋白。8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A、B和C组(各21只小鼠),D组(25只小鼠)。A、B和C组分别感染5、15和25条日本血吸虫尾蚴。D组为不感染对照组,在实验的第1天全部处死。A、B和C组在感染后第3、7、10、14、20、30和60天,分别处死小鼠3只,采眼球血制备血清,检测其抗体水平。采用单独或联合rSjLAP和rSjFBPA为抗原,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急性血吸虫病(38份)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96份)血清中的抗体,以健康人(90份)血清为对照,同时检测华支睾吸虫病(33份)、卫氏并殖吸虫病(40份)和钩虫病患者(37份)血清,并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60 mg/kg,2次/d×2 d)后1年的血清(36份)、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剂量,疗程同前)后1年(36份)和2年(64份)的血清。结果 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10天,rSjLAP和rSjFBPA单独或联合使用均可检测到小鼠血清中的IgG抗体;B组(0.535±0.053,0.595±0.033,0.696±0.104)和C组(0.548±0.060,0.608±0.063,0.621±0.090)早期抗体水平明显高于A组(0.415±0.038,0.455±0.056,0.498±0.077)(P<0.05)。用rSjLAP为抗原可检测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7.4%(37/38)和87.5%(84/96)(P>0.05);用rSjFBPA为抗原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94.7%(36/38)和88.5%(85/96)(P>0.05);用rSjLAP和rSjFBPA联合为抗原检测,则其阳性率分别为94.7%(36/38)和85.4%(82/96)(P>0.05)。rSjLAP或联合抗原的特异性均为96.7%(87/90),而rSjFBPA的特异性为97.8%(88/90)。给予吡喹酮治疗后,rSjLAP和rSjFBPA单独或联合使用检测急性血吸虫病血清(0.236±0.212,0.287±0.191,0.235±0.120)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0.266±0.124,0.261±0.14
Faustina Halm-Lai罗庆礼钟政荣宋晓蓉陈兆武王林胡梅梅储德勇沈继龙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亮氨酸氨基肽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