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波

作品数:161 被引量:595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西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天文地球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7篇水利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溶藻弧菌
  • 14篇适配体
  • 14篇配体
  • 14篇弧菌
  • 14篇核酸
  • 14篇核酸适配体
  • 14篇核苷酸
  • 12篇数值模拟
  • 12篇免疫
  • 12篇免疫原性
  • 12篇值模拟
  • 11篇台风
  • 11篇琼州海峡
  • 10篇植物
  • 10篇灵敏度
  • 10篇敏度
  • 10篇高灵敏
  • 10篇高灵敏度
  • 9篇污染
  • 8篇夏季

机构

  • 148篇广西科学院
  • 28篇中国海洋大学
  • 22篇广西海洋研究...
  • 8篇广西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
  • 4篇广西师范学院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南宁师范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鲁东大学
  • 2篇广西中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60篇陈波
  • 28篇邱绍芳
  • 28篇董德信
  • 27篇陈宪云
  • 24篇侍茂崇
  • 23篇何碧娟
  • 20篇覃仙玲
  • 16篇许铭本
  • 15篇姜发军
  • 14篇庄军莲
  • 14篇高程海
  • 13篇张荣灿
  • 12篇高劲松
  • 10篇李菲
  • 9篇雷富
  • 9篇赖俊翔
  • 9篇李谊纯
  • 8篇柯珂
  • 6篇蒋磊明
  • 5篇易湘茜

传媒

  • 53篇广西科学
  • 16篇广西科学院学...
  • 14篇海洋湖沼通报...
  • 6篇海洋通报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海洋信息
  • 2篇广西植物
  • 2篇海洋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水道港口
  • 1篇中药材
  • 1篇Marine...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14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21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沙”台风期间广西白龙尾近岸海域余流特征及产生机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纳沙"台风影响期间广西白龙尾近岸海域余流特征及产生机制,为探讨台风作用下近岸余流的变形和强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沙"台风期间,广西白龙尾近岸一定点S1站的高分辨率连续实测海流剖面资料,对该观测点各层实测流速流向特征和余流流动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在无台风期间,观测点各层的余流流速一般小于10cm/s,表层的余流流速平均值为5.7cm/s,中层为3.5cm/s,底层为3.1cm/s。最大余流流速,表层为16.3cm/s、中层为14.2cm/s、底层为12.0cm/s。在台风登陆期间,观测点表、中、底层最大余流流速分别为39.7cm/s、32.4cm/s和20.7cm/s,最大流速值可达60.9cm/s,超出正常值3倍以上。随着水深深度的增加,风应力对水体的作用迅速减小,底层低频流流速最大值仅为31.1cm/s。从余流流向分级图可以看出:无台风期间,表层余流流向为WSW向,中层以下流向为NE向,台风登陆期间,余流流向为SW向。【结论】余流流速大小与方向的变化与风、补偿流、地形有密切关系。
陈波陈宪云侍茂崇徐智昕牙韩争
2010年秋季北部湾广西沿岸表层浮游植物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2010年9月5~15日对广西沿岸46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凋查。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9属,13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2属101种,占所有物种数的77.69%,占总细胞丰度的94.13%;甲藻12属24种,占物种数的18.46%,占总细胞丰度的3.56%。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为(15.16±22.70)×104/L,变化范围为(0.43~114.89)×104/L,硅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14.27±22.72)×104/L,变化范围为(0.12~114.48)×104/L;甲藻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0.54±0.82)×104/L,变化范围为(0.11~5.40)×104/L。浮游植物高值区主要位于防城港湾及钦州港外海处,在茅尾海、大风江附近海域、北海海域丰度较小,总体分布趋势为由西向东逐渐递减。主要优势种为拟旋链角毛藻、菱形海线藻、中肋骨条藻、环纹娄氏藻和斯托根管藻。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平面分布特征相似,均为外海高于沿岸海域,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较高,浮游植物群集较成熟稳定。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磷酸盐和总氮是影响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物种分布格局最重要的因素;COD和透明度也起一定的作用。
姜发军赖俊翔庄军莲何碧娟许铭本雷富陈波
关键词:浮游植物物种组成
岸线变化对钦州湾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岸线变化对钦州湾污染物输移扩散的影响,为钦州湾岸线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04-2012年岸线变化的基础上,利用MIKE21数学模型对钦州湾COD扩散进行模拟。【结果】低潮位时COD扩散面积大于高潮位时,小潮期间COD扩散面积大于大潮期间;岸线变化对钦州湾污染物输移扩散有一定影响,岸线变化后,金鼓江口COD扩散面积比岸线变化前稍大,三墩公路与犀牛脚之间COD浓度增量大于2mg/L的区域明显大于岸线变化前。【结论】合理开发利用岸线,对改善钦州湾污染物输运扩散,保护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牙韩争董德信朱冬琳陈波
广西涠洲岛南岸表层海流特征及机制实测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涠洲岛周边海域拥有珍贵的珊瑚礁生态区,但近年来赤潮频发,而针对涠洲岛的海流实测数据研究仅限于1988-1989年的观测结果。因此本文基于涠洲岛南岸2015年1-8月的观测数据分析其表层海流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发现涠洲岛南岸为不正规半日潮流,半日潮流要强于全日潮流且以逆时针旋转运动为主,M2分潮的潮流椭圆长轴最强;潮流呈现季节性变化,其中冬季的潮流最强,夏季其次,春季最弱;冬季分潮的潮流椭圆长轴比夏季大约10cm/s,夏季的分潮潮流椭圆长轴比春季大约1cm/s。虽然冬季潮流最强,但夏季的低频流速最强,约为6.2cm/s,大于冬季的4.5cm/s。对比同时期的季风变化,发现涠洲岛南岸的表层流基本为季风驱动,同时大风江和廉江的冲淡水对该区域流起重要作用。
魏春雷高劲松曹雪峰牙韩争陈波侍茂崇
关键词:海流季风
钦州湾表层海水中总溶解态氮磷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被引量:10
2017年
2015~2016年对广西钦州湾进行4个航次的调查,采集海水样品分析该港湾总溶解态氮(total dissolved nitrogen,TDN)、总溶解态磷(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TDP),以及溶解态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和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一年的浓度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2015~2016年间钦州湾海域TDN浓度为9.37~77.52μmol/L,TDP的浓度为0.20~4.08μmol/L。受河流径流的影响,钦州湾的TDN和TDP总体上都呈现出从内湾向外湾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DON平均浓度在8月、11月和3月,DOP在8月和3月,都分别高于无机形态的氮、磷。其中,8月份DON和DOP分别占TDN和TDP的72.0%±19.7%和58.4%±20.1%,DON和DOP是钦州湾溶解态氮、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条件。
覃仙玲陈宪云赖俊翔姜发军陈波
关键词:溶解有机氮
一种特异性针对溶藻弧菌的ssDNA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性针对溶藻弧菌的ssDNA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所述ssDNA核酸适配体的核苷酸序列为5’‑ATTTCTTACAATCTTCTTTTCACTATGTTTCTATTTCTCCATATTCCCTT‑3’(S...
李鹏飞秦启伟余庆陈波
广西沿岸两大入海河口区域的环境变化与水流动力影响分析被引量:14
2003年
通过对广西沿岸的南流江口和北仑河口的环境变化特征分析得出,江河径流、沿岸风浪流、周期性潮流是这2个河口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之一,三者的叠加不但使河口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发生变化,而且还造成海(河)岸及河道的严重侵蚀。
邱绍芳陈波何碧娟
关键词:广西沿岸
海南新海夏季潮流谱分析和余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根据夏季琼州海峡新海附近15m处地层潮流谱分析结果可得,无论是f>0或f<0,全日潮谱峰都高于半日潮谱峰。其中,半日潮周期,约为12h,12.4h,日潮存在两个,一个在23.9h,另一个在25.8h前后;在半日潮和全日潮分量中,反时针分量是主要的、顺时针的日潮能谱只有反时针的84%;顺时针的半日潮能谱只有反时针的63%;浅水分潮8.3h,6.2h和超过24h的4.2d,3d等也很明显,但是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大多数余流流速在5~10cm/s之间,个别情况超过40cm/s。受反时针运动涡旋影响,余流主要向偏东北、北、西北方向运动。在这个区间内的流向,占总观测数68%以上;风对余流也有重要影响:东北风将使余流方向偏向西北,偏北向风将使余流方向偏南。
严金辉王道儒侍茂崇陈波
关键词:谱分析
廉州湾潮流和风海流的数值计算被引量:9
1996年
对廉州湾潮流及风海流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廉州湾落潮流大于涨潮流,最大落潮流速78cm/s,最大涨潮流速55cm/s,强流区位于北海市地角镇以外海域。风海流随风向不同而改变,当海面盛行西南风时,海水流向湾内东北部,至湾顶沿岸后返向西南流动,当海面盛行东风及东南风时,海水又向西流动.以上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
陈波侍茂崇
关键词:风海流
北部湾夏季环流结构及生成机制被引量:18
2015年
近50年来,由于观测数据的局限和数值模型多为诊断计算,北部湾夏季环流结构与生成机制存在较多争议.为此,本文在南海西北部构建了三维后报模型,充分考虑了日平均的风场、热通量和侧边界强迫,以及考虑沿岸八大河流和潮汐的作用,并把东边界远离琼州海峡.本文的模式结果不仅与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的同步观测数据吻合较好,而且与历史观测数据做到了相互验证,从而揭示了北部湾夏季环流结构:南部为反气旋式涡旋控制,北部环流呈气旋式弯曲.虽然北部湾夏季环流的主结构较为稳定,但环流强度及控制范围具有一定的年际和月周期振荡特征.垂向上,表层环流与温跃层以下的环流结构有所差别.通过3个敏感性实验,发现夏季北部湾南部环流主要受南海环流控制,而北部受季风控制.通过位涡收支分析,进一步发现北部湾北部的气旋式环流为正的风应力旋度驱动.另外,湾西岸的河流注入使得红河口外的垂向环流分布呈现两层结构.总的来讲,夏季环流结构和生成机制的揭示有助于海洋地球化学和海洋渔业等学科在北部湾的进一步研究.
高劲松陈波侍茂崇
关键词:夏季环流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